人民币在香港的自由投资
就人民币自由投资这一点,先拿大陆试点来说,步伐就应该快些大些。要知道人民币现在还是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尚不能形成完全资本项目概念下的境外投资,从国际流动性的角度说,它目前还只能自由投资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一点虽然是人民币世界投资的短处,但也不妨可以看做是某种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长处。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可视为证监会一系列新政里动作最快、对股市影响最直接的政策。这令人想起2003年首只QFII来到中国A股市场的意义。8年前也是A股低迷之际,QFII来到中国,媒体争相报道。也就是从那时起,由于QFII的到来,中国股市开始有了蓝筹股的概念,价值投资对中国A股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而此刻试点RQFII的意义不仅在于海外资本的进入,还包括人民币在海外的地位增强,人民币作为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开始了自由投资试点。从某种程度来说,推出RQFII已经不是引进QFII这么简单,它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主角货币更加开放了。
货币的开放有多重角度。按照国际贸易的原则一般分为两个大项目,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核心是后者。而体现资本项目是否足够开放的最核心的标志,就是该种货币能否在全球自由投资,该种货币能否成为各种商品、劳务和资产价格的计价货币。尽管对比这样的货币开放度,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人民币作为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目前所受到的推崇,在国际贸易史上却还是没有过的。但这不是我们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裹足不前的理由,而应该是我们要把握的机会。
就人民币自由投资这一点,先拿大陆试点来说,步伐就应该快些大些。要知道人民币现在还是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尚不能形成完全资本项目概念下的境外投资,从国际流动性的角度说,它目前还只能自由投资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一点虽然是人民币世界投资的短处,但也不妨可以看做是某种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长处。就像我们先是放开了商品市场,然后才有走向世界市场的中国制造。
当然要像普通商品那样形成中国制造的人民币概念,我们需要走的路还相当漫长。不过这依然不是我们裹足不前的理由,相反动作应该更大。证监会如何扩大RQFII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台,我们目前还不能分析利弊,但从第一轮试点资格的推出来看,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试点的面不够广泛,明确只批准了内地在港券商和基金公司的RQFII试点,而这种先挑国内境外机构的做法本身就不够开放,甚至还不如2003年引进QFII的姿态。因为就香港作为最为开放的全球化市场来说(无论活跃程度、产品丰富程度,还是市场竞争力,只有伦敦和纽约堪比),这种由内地行政机构进行挑选的试点方式,很难说是恰当的。尽管这里有一种渐进式改革的谨慎,且从某种程度说,还有一种对境外中资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实际优惠,但却饱含着对国内境外机构的不放心。其实即便在香港市场,全面向不分国别的各类金融机构放开试点比如采取统一标准,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竞选RQFII试点的资格,中国内地的香港机构胜出的几率可能也是领先的。
道理简单。在香港的内地券商和基金公司所属的子公司,尽管在香港市场没有绝对的优势,但却有着天然熟悉的国内市场的母公司,这对它们投资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无疑有着任何其他国别的金融机构无法匹敌的优势。目前这样先挑国内香港机构的试点,不仅体现不出这样的优势,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足无法改进,那就是内地香港公司尽管有大陆投资的优势,但却在全球范围内缺少资产配置和交易优势,尤其是缺乏这样的经验。国内香港子公司率先一步以RQFII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市场,不太容易使国内市场的投资结构产生什么改变;尤其不太可能从人民币海外市场的角度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从而提升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地位。
其次,这次试点的数量太小,而且严格规定了RQFII的投资比例。即便是首次试点限额200亿元,从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容量来看,也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性。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香港人民币存款不过6222亿元,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大约只有工行上海分行人民币存款的一半。即便统统投资中国的资本市场,比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平均一天的交易量还小RQFII试点批准当日,中国银行间市场成交金额为8039亿元,这些钱全部拿来都不够用;而试点当日,沪深两市交易量为股票近千亿元(不算当日交易所债券交易),假使按照20%投资股票来计算,香港现有人民币存款也就能为中国A股市场提供一天的子弹。
总之,RQFII试点是良好的制度性改革,为人民币在香港这个全球化的市场提供一条更为直接和成本更为低廉的(不必考虑汇兑的选择和汇兑的成本了)投资道路,不妨大踏步前进,以奠定人民币在香港可以自由投资的基础。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