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发布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罗 莎 记者吴珊珊)国家质检总局6月8日发布的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显示,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57,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0.43。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显示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稳步提升
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质量竞争力出现下滑
本报讯 (罗 莎 记者吴珊珊)国家质检总局6月8日发布的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显示,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57,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0.4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技术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为增强产品竞争力,赢得国际贸易主动权,我国制造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质量信息网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制造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的比重持续提高,从59.11%、63.13%增长到70.75%。29个制造行业中,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4个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达到90%以上,24个行业超过了50%。
二是质量管理基础明显改善。2010年,全国制造业企业现行有效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达到21万张,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7万张,增幅达到14.68%。其中,皮革及皮革制品、印刷业、医药品等行业增长幅度超过25%。
三是支柱产业质量成本控制能力增强。2010年,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质量信息网统计结果显示,通用设备、电子通信、交通运输、专用设备等支柱产业的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分别比2009年减少了0.29、0.28、0.24、0.18个百分点。
从29个制造业行业来看,2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86.91,提高1.9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6.42,提高2.37;电气机械制造业86.04,提高0.35;通用设备制造业85.93,提高1.6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5.69,提高1.5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4.63,提高0.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4.42,提高0.7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4.40,提高0.79;医药制造业83.59,提高1.15;化学纤维制造业82.00,提高0.01;饮料制造业80.56,提高0.56。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造业来看,26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得分超过80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量达到20个。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重庆、湖南8个地区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5以上。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85.90、81.54、80.92,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80、1.27、0.30。东部区域继续保持领军位置,中部区域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
测算结果也暴露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符合性质量略有下降。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132类16357种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7.6%,比2009年下降了0.20个百分点。出口商品中,出境工业品不合格货值占出口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0.11%提高到0.12%。二是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质量竞争力出现下滑。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下滑,分别比2009年下降了2.32、0.95、0.95、0.68、0.61、0.61、0.44。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是我国对产品质量整体状况进行有效监管的积极探索,2006年9月首次发布,这次是第6次年度发布,已成为我国实施质量宏观管理的有力措施之一。《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