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难度加大 去年外债余额上升15.68%
4月9日晚外管局公布,截至2007年末,中国外债余额达3736.1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506.30亿美元,上升15.68%。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1535.3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1.74亿美元,增长10.17%,占外债余额的41.09%;短期外债余额2200.84亿美元,增加364.56亿美元,增长19.85%,占外债余额的58.91%。
颇有意味的是,中国去年的外汇储备超过1.5万亿美元,而且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至今尚未扭转,为什么中国外债还增加这么快呢?
企业套利增加
清华大学金融系教授张陶伟表示,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内外企业在套利。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调控难度将加大。
一方面是国外企业在套利,基于人民币升值、中美的正利差和国内资产价格上涨,追逐利润的国外企业有很强的套利动机。在3736.18亿美元外债中,短期外债为2200.84亿美元,增加364.56亿美元,增长19.85%,占外债余额的58.91%。从借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740.04亿美元,占30.77%;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463.07亿美元,占19.25%。
本报记者此前获得的一份关于境外投机资金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热钱流入量达4700亿美元,不能排除其中一部分是通过虚扮“外债”的形式进入中国投资套利。
另一方面,境内企业同样有套利的动机。对于一些有美元资产的企业,借入的美元可以记在负债的一方,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对冲自己美元资产贬值的损失。另一方面,出于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强大预期和中美利差持续倒挂的考虑,借入美元同样可以得到较大的汇兑差额回报。在全部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803.17亿美元,占33.39%,中资企业债务余额46.85亿美元,占1.95%。“一些外商投资或入股的企业难免有这种动机。”张陶伟称。
投机资金受监管
投机资金进入今年明显受到高层的重视,这不仅表现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加强跨境资金流入监管,而且外管局局长胡晓炼近期在央行主办的刊物《中国金融》的撰文中也明确指出。
在《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一文中,她指出外汇流入的主要渠道是贸易、外商直接投资、银行资本金、证券投资等过快增长,为此将“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抑制短期外债过快增长”,加强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加大跨境资金流入的外汇检查力度,加强跨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而在新出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和经验》一文中她指出,目前已经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跨资金流动监测体系。
外债余额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405.18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1331亿美元。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348.86亿美元,占14.51%。对主权债务部分,张陶伟估计,主要是日本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长期低息贷款,“是以前借入的”。
据外管局初步计算,2007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98%,债务率为27.84%,负债率为11.52%,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4.40%,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