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
没有悬念,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焦点之一锁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同时美方还提出了人民币负利率的问题。由于4万亿超量投资、长达两年的负利率和人民币相对于国际一揽子货币的贬值,我国通胀的高企成为内外夹击的必然结果。
没有悬念,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焦点之一锁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同时美方还提出了人民币负利率的问题。
老美倒不是对中国老百姓被低利率和通胀折磨得身心疲惫看不过眼,他们担忧的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旦通胀了,会具有很强的输出功能,从而造成对美国和全球通胀指数的不利影响。
由于4万亿超量投资、长达两年的负利率和人民币相对于国际一揽子货币的贬值,我国通胀的高企成为内外夹击的必然结果。而且,通胀已从源头资源类大宗商品传导到劳动力价格和终端商品。厂家和商家希望通过压缩人工成本、费用支出和中间各环节利润以保持终端价格稳定的可能性已被封死,短期内没有技术创新带来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涨价将是硬道理。否则,厂家和商家只能赔本赚吆喝。
近期,国家发改委频繁约谈相关行业企业,只是推迟了最终涨价的到来。与此同时,限制涨价也为厂家消极怠工导致商品短缺并最终导致价格报复性上涨埋下了伏笔。其实,很多人应该记得,这样的情景在2007年已经上演过一次,当时发改委也是忙得口干舌燥,甚至“龙颜大怒”。但到了2008年,经济运行表明,行政力量最终敌不过市场的内在规律。于是乎,约谈归约谈,市场归市场。
国内通胀压力上涨,出口企业亦不能独善其身。在刚刚闭幕的第109届广交会上,出口产品价格普涨成为留给采购商非常明显的印象。厂家为应对资源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房租、运费提高等几大成本压力,上调产品价格成为大量企业的无奈之选: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出口价格普遍提升10%左右;鞋企出口涨价3成;潮州陶瓷上调出口价格5%~8%;纺织服装提价10%……
我国出口商品大范围提价已引起世人关注,这一现象发生在我国入世10周年之际,是偶然还是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这10年里,我国劳动力长期的低工资和大量牺牲资源、环境的背景下,为全球商品价格保持低位注入了源动力。波士顿咨询公司咨询师赛金说,过去美国国内通胀被大幅抑制,因为美国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地方,而成本只有国内的20%或30%。该公司同时表示,现在美国国内数年来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已经结束了。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加纳说,今年一季度美国进口产品的涨价幅度为7%。不过,这部分产品在美国支出总额中的比例还没有明显影响到只有1.6%的通胀率。
的确,目前这一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如果中国出口产品涨价只是一个开始呢?中国有关经济学家分析认为,今后我国通胀将是长期趋势,一是人、地矛盾进入到了一个质变点,从而使食品推动的通胀具有长期性;二是到2015年,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人工成本的螺旋上升已成必然,过去依靠压低工人工资以换得出口产品低价格竞争优势的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
物理学中存在镜像对称性的原理。前10年世界物价经过低位运行之后,根据镜像原理,后10年将呈现物价上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