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双循环条件下,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策略
未来双城经济在基建、产业、开放方面会提出重要政策,所以金融配套是双城战争经济圈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综合考虑配套财政资金,国家专项资金,金融机构融资,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各方面资金共同参与,才能不断地推进战略的实施。
12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论坛暨“2020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主任何青发布《2020天府金融指数》报告,并对未来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同时来自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研究部门的多位专家对中国区域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认为,天府金融指数发布肯定了四川的金融地位,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要抓好四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科学超前谋划,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精神,结合四川省情实际,积极谋划好四川十四五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继续服务好实体经济,做大金融总量,使企业融资更便捷,更高效,继续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实施债券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从目前天府金融指数发布的情况来看,会发现一系列新的增长极、新的战略性功能区域,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在新金融,而新金融的突破口又体现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农业金融以及文化金融这几个方面。
在新时代、新发展理论和新发展格局的“三新”指引下,要运用好金融工具,就要认识到未来分化是一个常态,极化也是一个常态。但是要想顺应新发展格局,保证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循环,更多的是要在功能区上循环的关键节点有一个重构的过程。这个重构需要我们在市场型的金融工具和政策型的金融工具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那就是以科技赋能金融的新金融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整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看来,未来双城经济在基建、产业、开放方面会提出重要政策,所以金融配套是双城战争经济圈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综合考虑配套财政资金,国家专项资金,金融机构融资,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各方面资金共同参与,才能不断地推进战略的实施。陈卫东建议,在成渝自贸区建设以及陆海新通道建立过程中,也可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在自贸区开通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的使用范围,不断地提升人民币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的计价、结算以及投融资方面使用份额。
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则认为,在“双循环”的格局下,要树立新的思维方式,实现金融服务的转型创新,并让区域金融中心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要落实循环理念,实现“在链思考”。区域经济的积聚要靠产业链和供应链来实现。每一个链条上都要打造关键龙头,实现核心企业引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在链条上实现充分的联合,例如长江经济带的联合,西部区域内的联合,以及国际范围内跨欧亚大路桥的联合。
而实现金融服务转型,也要树立“在链思维”。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基础上,应该打造银行服务链,实现在链金融合作。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打造诚信链,确保生产经营的畅通。同时还应形成融资链,实现金融资源的流动整合。此外还要关注跨境金融服务,在链条上充分整合国际资源,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还应形成监管链,保障大循环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