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大学第三届金融学科年会召开,聚焦全球变局下的中国金融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作开幕式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谢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管委会成员黄海洲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兼执行理事庄毓敏教授主持开幕式。
《贸易金融》记者 张铭研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作开幕式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谢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管委会成员黄海洲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兼执行理事庄毓敏教授主持开幕式。
靳诺书记在欢迎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科,是人民大学过去“八大系”就确立的重点学科之一。新时代对中国金融学科的发展和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要以金融学科建设为起点,进一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一流高端智库建设、一流高端人才培养,积极回答和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体系,积极培养国家急需的一流人才,这才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更好的诠释。四中全会刚刚召开,中共中央重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双一流”建设、金融学科发展息息相关。一流的金融学科更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希望以本次年会为契机,金融专家们能更深入研讨,以理论的探索创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吴晓球副校长发表了主题为《中国金融开放:目标、路径与可能性效应分析》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国的金融都是开放的,中国也不例外。我们国家对金融的全面开放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但是开放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从金融开放的现状来看,它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是不相匹配的。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的融入国际世界和国际经济体系,实际上是新一轮的开放,是更高层面的开放。中国金融开放的目标,一是构建21世纪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是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三是人民币计价资产全球配置和交易中心。同时要讲清楚,中国金融开放的路在何方,怎么过去,从现在到彼岸,我们过河要不要搭桥,要搭什么样的桥,要从哪里搭桥。同时吴晓球分析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后续效应和基础设施评估。
谢平教授主要介绍了Libra与央行数字货币。他表示Libra是Facebook的稳定数字货币,它是超主权货币,对金融学科建设是有挑战的。Libra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它的交易活动会有逃税问题的产生,对资本外逃是很好的载体,这也是各国政府极力反对Libra的原因。央行设计的数字货币(CBDC)是主权数字货币,这与Libra是不同的。人民银行的区块链技术让网络支付系统可以离线,即使没有互联网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实现。同时,谢平教授特别讨论新的Facebook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挑战,也提醒我们金融学科应该开设数字货币的学科,需要专业人才研究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资本市场、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影响。
余永定教授以《国际金融环境与金融开放》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发达国家的负利率政策,二是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管制;三是中国海外投资头寸结构性扭曲应该及早纠正。余永定表示,全球央行采用的政策各有不同,美国是0利率,欧洲和日本实行负利率,我们在谈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的时候,应该看到他们的不同。余永定教授强调,过去十年,西方的宽松政策抬高了资产价格,效益在下降,最近尤其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炮轰欧洲负利率政策,西方政府忽略了财政政策,没有强化结构改革。2017年后人民币趋稳和资本项目好转是由于国家加大了资本管制、对外投资理性和美元的指数贬值,让所有发展中国家汇率都趋稳。他指出了国内资本市场的问题,金融开放并不代表放弃合理监管。最后他提到,中国海外投资头寸结构性扭曲应该及早纠正,调整海外投资头寸,为未来做一些储备。
黄海洲教授作了名为《全球货币体系第三次寻锚——从金本位到主权货币、兼论数字货币》的主题演讲,讨论了金融学科基本理论问题。黄海洲表示,人类不大可能回到金本位,人类也不应该回到金本位,从货币理论往下延伸的话,根本原因是金本位对应的货币供应、信用工具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是根本性的矛盾。黄海洲从全球货币体系锚的演变讨论了货币的基础理论,强调当前金融面对的很多挑战问题,特别是负利率问题,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在当前锚的货币体系中,同时还受到数字货币的冲击。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午餐环节发表题为“金融支持新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纪志宏介绍了新经济的要素和发展特点、目前规模以及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在发展制度环境、发展模式和价值分配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了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服务新经济的不同方式及效果。分析了中国金融服务体系的特点,以及在支持新经济,特别是支持核心硬科技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运用新技术手段对金融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改进和提升,同时应当建设更加紧密的银企关系、进一步强调银行服务团队的专业化、适度提升金融体系风险偏好、持续改进风险定价能力,不断增强金融有效支持新经济的能力。
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主持午餐演讲环节。
下午,年会开设了两场平行论坛,共发布了十份中英文学术报告。平行论坛一发布了五份学术报告,分别是:《数字金融能力与反贫困》、《FDI和高科技品进口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基于门限模型的分析》、《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跨境股票交易和AH股溢价》、《央行注入的是“流动性”还是“时间”?——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分析》、《基于风险管理动机的慈善捐赠受到正式保险合约影响吗?——来自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替代”公司慈善捐赠的证据》。《经济研究》编辑部编辑、研究员唐寿宁主持该环节。
平行论坛二发布了其他五份学术报告,分别为《Coping with Two Exchange Rates of a Single Currency: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f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Bank liquidity creation, network contagion and systemic risk: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banks》《The effect of mandatory CSR disclosure on trade credit》《Macroeconomic Risk, Expected Market Return,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 A Data-mining Perspective》《What Do A Billion Observations Say About Distance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金融研究》编辑部编辑、研究员王鹏主持该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