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功能点出发,重新审视保险产品的配置需求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金融市场投资者已经渐进式地感受到了投资环境的切实变化。从二级市场政策的起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到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变化和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投资者在短期投资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近3年来,通过资产配置来进行风险分散的理念愈加被个人投资者所接受;防止财富过度集中于单个资产类别成了投资者在波动环境中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来源:清和学院研究中心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金融市场投资者已经渐进式地感受到了投资环境的切实变化。从二级市场政策的起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到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变化和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投资者在短期投资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近3年来,通过资产配置来进行风险分散的理念愈加被个人投资者所接受;防止财富过度集中于单个资产类别成了投资者在波动环境中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清和学院研究中心调查发现,除了改变投资思路、利用特殊金融产品分散风险之外,很多投资者对另一个风险管理工具—保险的重视程度仍有较大欠缺。由于早期国内保险销售市场的野蛮式发展以及产品本身的缺陷和劣势,很多投资者对保险产品带有较多误解和抵触情绪,或把保险营销视为恶意营销,或将其与常规金融投资产品相混淆。
其实,保险本身并无“原罪”,它只是一种客观市场需求的产物。保险是极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但也并不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灵药。清和学院研究中心认为,理性客观地审视保险产品和自身保险需求,不让其成为个人资产配置上的短板,是投资者在宏观环境波动期中的一门重要功课。
现代意义上的保险起源于14世纪初的意大利,贸易商为了转移海运面临的意外风险,自发与担保人达成保险合同,通过缴纳一定保费的方式来换取货物损失发生时的赔付,这为全球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护基础。虽然经过数百年演变,保险产品的丰富程度早已今非昔比,但清和学院研究中心认为,保险对投资者的首要意义——即对风险的管理——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根据当下宏观环境以及个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我们建议投资者着重从以下4个功能点入手,分析保险产品对自身的适用性。
功能点1.对冲健康问题导致的金融风险
清和学院研究中心认为,溯本清源,现代保险产品(寿险、重疾险、高端医疗险等)所提供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人本身可能出现的生命健康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补偿。而从宏观角度来看,此类经济损失的发生概率正逐渐上升。
以癌症为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国家癌症中心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数据还显示,中国0-74岁人口累积发病率为21.58%,也就是说中国人一生中患上癌症的概率超过五分之一。
(来源:原卫生部主管慢病界网站)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癌症病发率的升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生命健康风险。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治疗癌症的新型药物和生物疗法。美国癌症学会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癌症死亡率从1991年到2015年间下降了26%,其中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此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也显示,美国所有癌症的平均五年生存率已达到66%(而中国由于诊断较晚而仅有30.9%)。
但在病人寿命延长的同时,癌症治疗药物和疗法的成本却不断提高。美国多项调查统计显示,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药物的平均价格一直以大幅高于通胀的速度上涨。另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研制出的抗癌药的月费用不断上涨,有的甚至高达6.5万美元/月。去年,首个经过美国FDA批准的CAR-T疗法开始被用于治疗白血病,价格高达47.5万美元/次。
(癌症药物的月度消费额中位数分布。来源: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因此,对很多癌症病人来说,“续费”=“续命”正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即便对处于财富阶层上游的高净值人群来说,癌症等重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财务风险。所以,无论是处于中产阶层或者高净值阶层的投资者,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资产情况,认真审视自身对保险产品的配置需求。
功能点2.对资产流动性的补充
清和学院研究中心建议投资者在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同时,也需要合理搭配资产的流动性以满足常规及突发的资金使用需求。
从资产特点上来看,保险的流动性可能会被很多投资者低估。对于流动性,投资者往往接受的观点是现金/存款->债券/类固收->股票->不动产->私募股权。在这个链条里,保险往往被排在不动产甚至私募股权之后,成为一个负现金流符号。
不过,从资产安全角度和赔付发生角度考虑,保险的流动性并没有投资者印象中那么低。首先,衡量流动性不能只看交易渠道和交易量,也要考虑交易价格——股票、债券可以通过交易所快速转化为现金,但投资者却无法保证其交易价格的高低。其次,投资活动面临的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尾部风险,可能使资产类别原有的流动属性完全失效。直观地说,套牢的股票和延期对付的固收,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
现实中,投资者需要补充现金的大部分情形,恰恰却是计划外的状况,比如人身发生意外、重大疾病或家庭、企业的财务突生变故。这时,保险产品所赔付的现金,无疑是对投资者最好的流动性支持,也是其他长期投资项目的资产安全的保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抵押保险单的方式进行融资。能提供保单抵押贷款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银行、第三方贷款机构等,贷款额度一般以保单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或以下来计算(部分海外保单可达90%)。
保险单抵押贷款的利率由市场情况、机构类型和国家地区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最低,三方贷款公司最高,银行则居中。不同类别和投保日期的产品的贷款利率也有区别,以平安人寿为例,年化利率在4.25%-9%之间不等。由于市场利率水平较低,海外保单的贷款利率目前也相对低于国内。
相对比股票、股权质押,保单贷款这种融资形式避免了抵押物市场价值变动带来的“爆仓”风险。
最后,根据《保险法》规定,对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险公司,保监机构可予以接管,而被接管的保险公司债权债务关系不变,这也从法律层面确保了投资者手上保单的安全有效。从以上的角度来讲,保险产品对补充投资者的资产流动性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功能点3.一种常见的海外资产配置的载体
自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打破2005年以来单边升值的预期,进入了双向浮动的通道。投资者在生活、消费越来越国际化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本外币汇兑带来的风险。
(来源:汇率网)
清和学院研究中心认为适当的海外资产配置是投资者,尤其是高净值投资者不可回避的议题。相较部分国内产品,海外部分保险具有保费低、赔付金额高、分红高、理赔范围广、理赔条款更人性化等优势。一些海外保险产品还拥有更灵活的赔付方式以及可定制的条款。除了保险保障功能,海外保险还能帮投资者实现教育、养老金设立等功能,是除了固定资产最重要的海外资产配置载体。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外保险产品的有效性受各地法律政策以及国内相关外汇政策紧密影响。投资者需要通过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全面了解产品特点及相关政策规定,避免通过地下市场等渠道投保。
功能点4.相对实用的财富传承工具
知名咨询机构BCG去年7月发布的《中国财富传承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家庭正面临“风险隔离、基业永续、家财稳固、个性化传承”四大核心需求。在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下寻找合适的财富传承工具,成为越来越多高净值家庭的期许。
(来源:BCG)
在西方发达国家,家族信托已经成为高净值家庭进行资产安排的成熟工具。但由于中国尚没有完备信托登记制度,行业基础设施较境外相比较为薄弱,无法将股权、不动产、收藏品等资产装入信托,制约了家族信托业务在境内的高速发展。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保险金信托成为了一种相对实用、方便的结构安排。
保险金信托以保险金给付为信托财产,由保险投保人和信托机构签订保险信托合同,当被保险人身故发生理赔或满期保险金给付时,由保险公司将保险金交付受托人(即信托机构),受托人依信托合同的约定管理、运用并按信托合同约定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将现金资产分配给受益人。
这种结构安排充分利用了保险的风险隔离特点和信托的灵活安排特点,使财产能够按照预先设计,在法律的保障下,按照一定的时间分配给特定的对象,为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财富际代传递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保险金信托的操作细节上,中国《保险法》和《信托法》中还存在一些不够明晰的区域,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谨慎的安排和规划。另外,一些高净值家庭为了更好的资产隔离和隐私保护效果而选择海外保险金信托或家族信托,面临着海外陌生法律、税务环境的挑战;他们更需要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深度合作来保证财富传承的安全、顺利。
总结
可以预计的是,由于部分营销行为的误导,投资者对保险的误解和争议还将继续。但在过去近700年的人类经济活动历史中,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是无法被否认的。以上4大功能点可能对应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其适用性并非放之四海皆准;而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理性地分析相关产品的属性与特点,确定自身保险配置的必要性和恰当的配置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