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安全调查:超50岁人群一半以上曾遭网络诈骗

2018-02-07 17:065700

法制晚报讯(记者 蔡卫卫)随着支付方式的变革,生活中需要用到现金的场合变得越来越少。从缴纳水电费、买菜购物,到理财投资、转账付款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人们交易活动的各个领域都融入了进去。而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扫码支付、闪付和转账支付三种。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蔡卫卫)随着支付方式的变革,生活中需要用到现金的场合变得越来越少。从缴纳水电费、买菜购物,到理财投资、转账付款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人们交易活动的各个领域都融入了进去。而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扫码支付、闪付和转账支付三种。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全国34个城市,超过10万人的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着其相应的风险。

  安全报告

  回收10万余份问卷

  调查四项内容

  报告指出,2017年9月-11月,中国银联携手公安机关以及全国主要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腾讯等众多机构,通过多种相关渠道,包括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微信号、中国银联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以及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收单机构、腾讯手机管家等机构,向广大持卡人开展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5万份。样本分布全国,其中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经济较活跃地区占比超过50%。男性样本约占总人数的70%,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0岁至40岁。 

  报告共有四项主要调查发现,包括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总体情况、安全行为、网络诈骗现状以及网络诈骗受损情况。

  市场情况

  70后80后是主力军

  学生青睐信用支付

  在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中,商超及餐饮类线下实体消费、网上实物类消费比例最高。移动支付在外卖支付场景中的使用比例提升。从使用人群来看,70后、80后为消费主力军。从城市消费力来看,上海、北京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中指出,使用过移动支付的被访者已超过九成。相比刷卡支付,74%的被访者更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且这一行为在男性中的比例更高。而8成以上被访者通常使用二维码扫码支付,6成被访者使用手机闪付,较去年增长100%。

  调查发现,首选信用账户成为主流。其中72%的被访者首选使用信用账户支付,其余28%首选借记账户即银行储蓄卡付款。报告指出,90后中的学生群体,由于无法达到信用卡申领条件,更加青睐于将第三方信用支付类产品当做“信用卡”使用。

  账户不够安全、发生风险后没有赔付是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最担忧的问题。有37%、32%的被访者将“品牌实力保证资金安全”以及“支付验证保证账户安全”作为主要选择因素。此外,也有26%的被访者担心“发生风险后是否有赔付”。由此可见,优惠、品牌实力、安全和便捷是影响移动支付选择的主要因素。

  安全行为

  超6成被访者用手机时

  存在不安全行为

  总体而言,传统验证支付方式的使用比例大幅下降:以支付密码为例,使用比例相比2016年下降25%;此外,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2年下滑,2017年更是下降20个百分点。80后、90后对验证方式的使用显示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对新型方式如指纹等生物识别的使用比例高于60后、70后。

  32%的被访者认为自行设置验证码支付限额会更好。另有24%的人希望超过银行设置的支付限额才输入验证码,比例较去年上升1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超过6成被访者在使用手机时,存在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对个人信息或支付账号安全产生威胁。有49%的被访者遇到有优惠或者促销的二维码,都会扫一扫。

  此外还有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删除手机应用APP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个占比也高达49%。

  网络诈骗

  50岁以上受访者

  近六成有此类遭遇

  数据显示,社交账号被盗用后发生诈骗的比例比2016年降低了18%,但依然是被访者遭遇比例最高的诈骗手段,是影响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要环节。

  报告对受骗人群的分布也作出了分析。其中,女性以及50岁以上的人群受骗比例高。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遇过网络诈骗的达到59%。同时,31%的女性被访者曾遭遇网络诈骗,高于男性10个百分点。男性及20岁以下群体大额损失高,损失金额高于5000元的比例比女性高12%。

  让人意外的是,在遭遇网络诈骗的群体中,20岁以下遭遇大额损失的比例是27%,在所有年龄段中排第一,比总体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用户自担损失比例有下降,50岁以上人群受损比例高。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在发生损失后,进行挂失以及选择报警的比例不足3成。 

  此外,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的被访者,遭遇诈骗但没有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机构挂失等其他止损方式的被访者,遭遇诈骗但没有损失的比例仅30%左右。因此,发生损失后及时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很重要。

  在遭遇诈骗受损金额方面,损失5000元以上的占比9%,损失在500-5000元之间的占比21%,而70%的人损失金额都在500元以内。

  防范建议

  不能见码就扫

  免密支付应设额度

  报告针对所获取的数据,分析出一些常见的风险行为,并给出了防范建议。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更看重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对此,银联建议,在移动支付交易发生前,对商户信息的确认尤为重要;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最好绑定的是一张小额的银行卡,以防账户被盗产生风险。一旦发生风险,要及时向银行挂失。

  另外,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的防范意识较差。这种见码就想“扫一扫”的行为,十分不安全。在使用二维码时,要做到一“看”,分清收款码与付款码;二“锁”,即提高在线支付安全级别,可以使用指纹或者“手势密码”等更高级别的方式;三“报”,即一旦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调查显示,不少支付产品为了优化客户体验而简化了交易环节的验证,而这往往是产生移动支付风险的重要源头。因此,在使用免签免密业务时,最好应设置免密额度权限。此外,当手机用户弃用原手机号码或长时间不使用原有的手机号码,应当及时解除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平台与手机号的绑定,从而有效避免移动支付账号被盗取盗刷的发生。

  文/记者 蔡卫卫 制图/李明

  不安全行为比例

  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扫 49%


  删除APP前不解除银行卡绑定 49%

  上网时会如实填写支付信息 44%

  会看有链接的短信或邮件 39%

  会安装跳出的不明文件 39%

  常用的移动支付类型

  二维码扫码      84%

  手机闪付      60%

  银行卡快捷支付     39%

  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    15%

  遭遇网络诈骗人群分析

  占受访者总数 24%

  按性别

  男性 21%  

  女性 31%

  按年龄

  20岁以下 6%  

  20-29岁 21%  

  30-39岁 27%  

  40-49岁 37%  

  50岁以上 59%

  遭遇诈骗受损金额

  5000元以上         9%         

  500-5000元之间    21%

  500元以内   70%


2
标签:诈骗 人群 支付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支付宝申请小程序隐私合规检测方法及装置专利

2024-11-19 12:17
20723

京东支付打通信用卡积分与消费“高速路”,助力银行唤醒睡眠用户

2024-11-18 11:46
73267

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继续实行优惠减免的公告

2024-10-11 15:09
88583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2024-10-10 15:07
81216

淘宝官宣已支持微信支付

2024-09-27 13:12
148107

针对利用微信百万保障名义实施诈骗的打击公告

2024-09-13 13:01
9782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