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移动支付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理由

张西流 | 2018-11-20 15:06 14325

编者按:一些商家拒收现金,不仅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而且也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结算方式进行消费。人民银

编者按:一些商家拒收现金,不仅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而且也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结算方式进行消费。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1月13日通报,北京地区拒收现金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人行营管部处理了30起不同类型的拒收现金行为,约谈了两家企业,下一步针对拒不整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行为将依法实施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将记入被处罚人的信用不良记录(11月14日《北京日报》)。

在当今“互联网+消费”时代,随着扫码支付、银联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国人都可以“一部手机走天下”了。有调查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支付用户已达4.69亿,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由此,也引发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务领域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现象。商家拒收现金不仅剥夺了消费者支付选择权,而且损害了人民币的尊严。可见,北京专项整治拒收现金行为,违规商家将列入失信黑名单,具有示范意义。

不可否认,使用现金的成本高,因为商家需要花费时间去清点和保管。而且,使用现金,也有安全上的问题。鉴于此,丹麦正考虑一项推进“无现金社会”的新举措,商店和服务场所可以选择完全的无现金交易,商家也可以拒绝接受现金。特别是,在走向“无现金社会”方面,瑞典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必须看到,即使在瑞典,仍然有许多人选择现金支付,这取决于消费者和商家自由选择。

再看国内,去年7月,珠海一家面馆因谢绝现金,只接受手机支付,被中国人民银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记者采访发现,广州有经营场所也存在此类行为,部分公共服务机构也存在只接受刷卡不接受现金的情况。然而,在现阶段,一些商家拒收现金,不仅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而且也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结算方式进行消费。我们提倡移动支付,即非现金支付;但非现金并不等于无现金,更不等于拒现金,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因为如此,人民银行及北京地区开展了拒收现金整顿行动。

然而,治理拒收现金行为,宜堵更宜疏。首先,应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既然目前中国并非是“无现金社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善待人民币,在扩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同时,不能拒收现金。可以预料,在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将共同存在。一方面,要肯定非现金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特别是,银监管理部门应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尽早对《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修订完善,规范移动支付方式,促进“互联网+消费”健康有序发展。


2
标签: 法制日报 现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