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国发展战略

2015-05-04 08:441436

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5月刊—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一种公共产品,它是一个通过深化沿线国家经贸投资合作,来共享发展机遇的战略倡议和行动□中国经济报告记者马玉荣王艺璇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5月刊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一种公共产品,它是一个通过深化沿线国家经贸投资合作,来共享发展机遇的战略倡议和行动

□ 中国经济报告记者 马玉荣 王艺璇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重点。中国经济报告记者近日特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一带一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

中国经济报告:你曾说要从大国发展战略这个视角来思考“一带一路”。中国已经从一个经贸小国,变成一个贸易与投资大国,结合现阶段中国“新常态”来看,怎么样贯彻落实大国发展战略?

隆国强:要从大国发展战略这个视角来思考“一带一路”,否则很难理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全世界贸易排名是第32位,人口众多,没有对外投资,也没有吸收外资,当时中国是一个封闭的经贸小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经贸大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首先是从封闭走向开放,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竞争力有所提升。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新增的GDP超过美国,为全球第一。2014年,中国是全球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最大的出口国,也是最大的贸易体。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里,中国既是贸易大国,也是投资大国。这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在这个背景下再来思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实行对外开放战略时要考虑的问题。

从建立新中国开始,我们的目标是推进工业化,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国,加速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推进工业化。所以,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其实都是围绕着怎么加速工业化来设计中国的发展战略。如今中国的工业化达到一个新阶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有人说中国已经到了工业化中后期,有人说还处在中期,还有一些人说已经到了后工业化时期,也就是说工业化已经结束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中后期这么一个判断。

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可能不再是追求工业化的速度和规模,而是追求工业化的质量和效应,这是中国和以往相比的一个重大变化。特别是今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在调整,结构要升级,增长动力要转换,这里面蕴含的内容是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后,对开放战略会提出新的要求。以前为了推进工业化,开放战略就是要用好外部市场和资源来加速推进工业化;新的开放战略就需要考虑怎么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市场,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也就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个目标。

中国经济报告: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内外部环境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隆国强: 第一,作为大国,中国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对于小国而言,我们经常会说捕捉机遇,判断清楚情况后去抢抓外部机遇,但对大国来说,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创造机遇。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过程中,中国已经是影响全球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变量,只要把这种影响力运用好,中国就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很多新的机遇;但如果用得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形成挑战,这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第二,作为新兴大国,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空前复杂。从历史上来看,一个大国在它崛起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既有来自其他大国的各种疑虑,也有来自小国的担忧、期盼,所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有超强的智慧来处理复杂的外部关系。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是什么。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它是一个通过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投资合作,来共享发展机遇的一个战略倡议。这个倡议的主要内容涵盖很多方面,习近平同志演讲时是用“五通”来概括的,即贸易通、道路通、货币通、政策通、民心通。贸易通是经贸合作;道路通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货币通是金融合作和开放;政策通是在政府层面的协调合作;民心通则是文化上的友好合作。所以,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从最基础的硬的基础设施到软的人心、文化的相通,但是,“五通”里经济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和重点。

“一带一路”所推进的地区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这60多个国家大部分是欠发达的国家,其中有最不发达的国家,也有相对收入高但总体来讲不发达的国家,所以整体上是南南合作。其中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发展潜力很大。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但是,也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很不完善,还有复杂的地缘政治的挑战。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钱,但是这个地区相对来说不缺钱,它占全世界主权财富的70%左右。因为,该地区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像中国这样,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还有一类是像很多中东的石油输出国,也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这些资金因为缺乏区域性金融合作的机制和平台,被投放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去了,没有转化为这个地区自身发展的资金来源。

作为一个有潜力,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地区,这一区域各国发展愿望都很强烈,所以习近平同志提出这个倡议以后,国际社会的反响非常热烈。我们认为,这个地区要发展,首先是把基础设施建设好,然后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来进一步推动经济贸易合作。所以,基础设施是个突破口,也是个基础,而基础设施建设最缺的恰好是资金。

亚投行、丝路基金:区域金融合作新平台

中国经济报告:中央要求,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并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请介绍一下这种新的金融合作机制的性质、功能和意义。

隆国强:正如刚才所说,如果这个地区本身不缺资金,则最关键的实际上是一个机制,即怎么把资金通过某种金融合作的机制引导到本地区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丝路基金,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AIIB现在已经吸引了不同区域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有很多欧洲国家已经正式宣布要作为创始成员国参与。大家都认识到,这个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让本地区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受益,也会成为全球未来一个新的增长极,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尤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是中国提出来的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的公共产品。它并非要对抗美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发挥一个主要的倡导者、贡献者的力量,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倡议上。其实,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希拉里也曾经提过,但提完后没有转化成行动,而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提出了倡议,而且采取了包括发展基础设施在内的一系列的行动。这表明中国人是很认真的,是要采取具体的行动来实践这个倡议的,而且率先准备在这个倡议实施过程中做贡献。不仅中国中央政府很积极,地方政府也很积极。

亚投行成立以后,将规范化。资金到账后,就要建立团队,找项目,开展运作。很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只要觉得项目好就可以投资,不必等到AIIB运作才开始,它只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融资工具,并不是唯一的。区域的合作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一带一路”只是就区域层面而言,在企业层面和双边层面,其实很多项目都在谈判,并且逐渐落实。像“一带一路”这样跨越60多个国家的巨大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整体谋划、突出重点

中国经济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情况较复杂,环境差异大,恐怖组织也时有出没。很多国家的制造业及对外贸易都不发达,还有一些只出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一带一路”推行起来会碰到很多困难,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落实这一战略呢?

隆国强: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所以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谋划和顶层设计。中国政府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下一步还需要和所有的成员国共同商讨,做好整个“一带一路”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二,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应该突出重点。一个几十年的规划同时齐步走是不现实的,突出重点应有两个层面: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这是大家的共识。二是在国别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政治上比较稳定、发展基础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国家,优先开展国际合作,建立一些示范性的项目。

繁荣区域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经济报告: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会给该地区带来什么?

隆国强:首先是带来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是这个地区发展会拉动全球的经济繁荣;第三,会深化区域内的经济贸易合作。对中国来说,首先是在全球范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其次,中国在其中也是受益的。这就叫做互利共赢,既利他也利我,彼此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和周边这些国家深化经贸合作,能够促成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能够更好地保障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安全,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倡议。

中国经济报告:如何消除人们对“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一些误解?

隆国强: “一带一路”合作绝不是五六十个国家和中国的双边合作,而是一个区域合作。除了中国和各国合作,还有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一点,国内在传播上有一定偏差,以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关系,或者是把其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这种理解比较片面。中国的角色是要做一个主要的贡献者、引领者,但是成员国之间也要合作,否则就变成几十个双边合作,而非区域合作。国内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在区域合作方面讲得还不够,而讲中方要做什么则比较多,久而久之就给大家一个误解。

“一带一路”和 FTA

中国经济报告:有观点说,中国试图以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来化解美国通过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孤立中国的企图。最近,中国国内审批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这之间有何区别?

隆国强:这是两个概念。国内的叫自由贸易园区,英文是FTZ(Free Trade Zone),它是几十平方公里或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很小的范围,是在一国里面设定的一个特殊经济区;跨国自贸区FTA(Free Trade Aera)是跨境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关税区通过谈判而设立的自由贸易安排。

作为FTA来说,全世界在二战结束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进全球化的平台是作为多边平台的关贸总协定。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机制上的变化,也就是关贸总协定变成WTO以后,它的成员国迅速增加,而且谈判方式是需要大家完全一致才能达成协议,所以多边谈判的效率越来越低。成员多了以后利益越来越不一致,导致通过多边谈判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特别缓慢,例如多哈回合谈判已经比原计划大大延迟。

在多边谈判有种种障碍,进程比较缓慢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找志同道合者,率先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所以,过去20年,区域贸易自由化推进特别快,已经在全球形成了几百个区域贸易自由化协定。FTA有不同的成员,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率先推进贸易自由化。中国也一样,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巨大利益和机遇,所以,中国一方面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同时,在加入WTO的当年,又和东盟开展自贸区谈判。后来达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自贸区协定。迄今中国已谈成了十几个自贸区协定。最新的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已经结束,今年就要签署完整的协议。在“一带一路”里面也有一些自贸安排,有的是交叉的,有的则完全在“一带一路”的覆盖范围内,比如已经开始激活谈判的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安排。

中国在政府文件里明确提出来要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便更好地创造和分享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好处。

中国经济报告:自贸区合作包含哪些内容?会面临哪些挑战和风险?

隆国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这是自贸区的标准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叠加其他的经济合作,比如人才交流等。

在自贸区谈判中,中国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实际上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面对不同的谈判对象,困难和挑战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及澳大利亚谈判时,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在农产品(000061,股吧)领域,因为这些国家农业比较发达,农产品品质、价格比中国有竞争力;如果是日韩等国,中国面临的挑战则主要在制造业领域,因为日韩是制造业大国,尤其是在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比如汽车、钢铁、石化。中国国内产业相应需要较长的过渡时期来调整适应这些不同的挑战,所以不能笼统假设具体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一定要结合对象。

总体而言,在谈判对手比你弱的领域,这在它是挑战,对你而言则是优势;反之,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贸易自由化其实就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要让自己有竞争力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拥有市场机会,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没有优势的领域,让别人进来,最终的目的是逼迫和激励自己增强竞争力。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只是因为当下多边谈判很困难,所以要搞区域自贸协定,但区域合作不是最优安排,最优安排仍是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经济报告:有观点认为,“一路一带”将有助于钢材、水泥、煤炭等国内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转移和消化产能,你认为呢?

隆国强:我们转移出去的不是过剩产能,而是优势产能。比如纺织、服装、钢铁、水泥,都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最高性价比,称之为过剩产能不符合事实。正如德国人把汽车工厂建到中国来,有人说是转移过剩产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全球各国的汽车业都存在过剩产能,但转出去的产能不能称之为过剩产能,而是优势产能。

“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给世界人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旨在开展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是利他的,是大国担当责任的一种体现。就像习近平同志说的,先予后取、多予少取、只予不取,即这件事是中国为人类做的贡献,在此过程中,中国力争互利共赢,而不是自私自利。

“一带一路”是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一个突破口,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最缺资金,所以要从建立融资机制入手。中国搞的丝路基金、AIIB都开局良好。“一带一路”所涉地区本身是一个人口众多、面积广袤、经济发展资源丰富的具有潜力的地区,有很强的经济活力,所以,深化地区间的合作,前景会很好。

中国一直强调开放包容,“一带一路”合作是经济贸易的合作,是大家在合作中创造机遇、分享机遇,所以叫做共建共享,不涉及政治、安全事宜。为了经济合作,要搞基础设施建设,要协调经贸政策等,但其归根结底是一个经贸合作产品。

中国经济报告:如果转移出去的不是过剩产能,而是一些优势企业,那你觉得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的重点应该是哪些地方呢?

隆国强: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在全球的投资有着诸多诉求,对外投资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不同的产业和企业,有不同的重点。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它们的投资领域可能重点就是找资源及其相关投资;还有大量的企业都到海外建贸易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一些高科技企业则要到海外去通过并购获取技术。所以,中国的对外投资动机是多元的,作为一个大国,并没有绝对的重点和非重点,上述这些都是重点,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和国家的,都是可以支持的。

中国经济报告:“一带一路”对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会有哪些帮助和促进?

隆国强: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了政府之间的倡议,就会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创造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并会额外地创造出一些新的机会。比如在“一带一路”要共建基础设施,中国企业从总包、设计、施工到设备都有优势,对相关企业来说就会有很多机会。无论是国际工程承包,还是提供相关设备,可以把我们的交通、发电、移动通讯设备等带出去,获得新的市场机遇。

(浙江大学熊晓晓对本文亦有贡献)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普洛斯与中国联通加深战略合作 聚焦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

2022-12-30 14:41
95090

中国宝武与中国信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12-09 15:48
26718

中远海运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2-11-14 14:42
14906

随信云链与中国电建达成战略合作

2022-09-24 20:17
25117

河北石油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05-25 20:02
19306

进出口银行与中国人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02-21 15:05
11136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