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电商阿克琉斯之踵的博弈
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近日,京东与申通“决裂”的新闻成为行业的热点,由此也引发了“电商自建物流迎来拐点”的论调。再看如今各大电商的模式:亚马逊、京东、1号店、凡客、易讯在一二线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绝大多数都采用自己的物流人员。
东方网10月19日消息: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近日,京东与申通“决裂”的新闻成为行业的热点,由此也引发了“电商自建物流迎来拐点”的论调。电子商务与快递两个行业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快递行业,尤其是民间快递,发迹于C2C的电子商务初期,在B2C电子商务爆发时期,也是民间快递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直至对邮政的EMS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使其以大幅降价来应对市场竞争。
对于企业而言,快递是其用户体验的最直接的环节,有时甚至决定了电商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物流的管理和执行越来越成为电商的重点。电商和物流谁都缺不了谁,物流可以说是电商的阿克琉斯之踵。这个环境的竞争将尤为激烈。
作为电子商务的全球领航者,亚马逊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斥巨资建立物流系统,最终熬过了“冬天”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而国内各大电商似乎也早已“未雨绸缪”:马云曾经豪言阿里巴巴要建立“大物流”系统;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去年9月曾表示,未来3年内将投资100亿元用于物流建设,此外,还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200亿至300亿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自建物流;身着1号店员工服的快递员如今也屡见不鲜;易讯更是以一日三次配送的自建物流作为一大优势进行推广……“自建物流”似乎成了电商的一个标配趋势,消费者似乎也更青睐有自己物流的电商。
不可否认,将服务外包给快递公司在管理上有一定的疏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电商自有的物流人员在送货速度和服务态度上确实比以前有不少提高。
但是如果电商对待物流的态度走向极端,想完全依靠自建来完成物流体系的话或许并不会如想象般美好。今年以来,电商自建或参与的物流似乎流年不利。由阿里巴巴入股的星晨急便在今年3月份倒闭;凡客的自建物流如风达快递9月人员调整,“瘦身”2000余人;京东商城声称投入百亿的自建物流基地如今也多次被报道停工……如此看来,自建物流似乎又拖累了本就资金压力加重的电商。
回过头来再看,“自建物流”或许是一个行业竞争的“局”。早在年初星辰急便倒闭之时,就有媒体报道提到“有声音说,马云故意大造声势说物流重要是战略,象征性投星晨急便,是为了引得各大电商加大自有物流的投资。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入股星晨急便。首次投资是5000万元,拥有30%的股份,之后又增资2000万元,总持股不足40%。”而正因为物流对于电商行业的关键性,电商们也甘愿也无法避免入“局”。
再看如今各大电商的模式:亚马逊、京东、1号店、凡客、易讯在一二线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绝大多数都采用自己的物流人员。而在三四线城市则更多的与其他快递建立合作。当当网似乎更与认准了“专业”的快递公司合作。而作为纯平台的天猫不久前也与九大快递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即便是与快递公司合作为主也都把建立自己的储存和配送中心作为重点。
在解决了配送中心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后,电商的自建物流是否又能完全独立运行?从这次申通与京东的事件可以看到,即便是自有物流网络布局已经相当完善,电商依然需要靠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的前端环节提供服务。即便是如京东获得了快递牌照,最终的状态也可能是由京东完全独立的物流公司专门对京东电商进行服务,这对于电商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收益的成本投入。这个物流公司很难从其他企业尤其是电商处获得订单。如果整个流程完全由电商自行操作,在物流的前端环节的成本将远超“最后一公里”所节约的成本。这或许也是这次被媒体称为物流企业“站队”的资本。
到底怎样的模式才是电商与电商之间、电商与物流之间博弈的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记得在众多电商提出“自有快递”的初期,许多身着电商品牌工作服的快递员其实并非其真正电商自有的快递,而是快递公司为其专门“定制”的专项服务。这些快递员完全为某一品牌的电商服务,从而达到电商“自有快递”的效率和效果。
这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在非终端的物流环节,由专门的物流企业为各电商企业提供各自的“定制”服务,以达到双方自愿的最合理利用和最低成本。
1号店员工也表示“完全用我们自己的物流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与第三方合作:一是保证人员的数量,以防万一,防止‘爆仓’情况出现。二是可以与自有快递人员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促进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