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再添砝码:新增规划下半年或将出台

2008-08-18 09:23 496

在收获了第五个夏粮丰收后,全国增加粮食产量的生产能力规划正在加快推出。

    据发改委系统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国家有关部门将总结粮食增产的基本经验,分析未来增产潜力,明确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将粮食增产目标分解到省(区、市)。

    与此同时,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国家正在加快论证和审核黑龙江、河南两省的粮食战略工程规划,将尽快上报国务院审议。

    此前的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是使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的中长期规划是在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长期来看,随着未来的人口增长,估计增产1000亿斤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吉林、河南、黑龙江“出手”

    各传统粮食主产区已经在行动了。

    《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已经在7月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这也是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首次以省为单位的核心区规划。增产具体措施或可在地方先行试验。

    这和2008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着手开发一批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的粮食后备产区。”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小青也指出,固然要注重粮食核心产区工程,加大对其基础设施的投入,但类似江苏之类的省市的粮食生产同样不能忽视。

    另据了解,河南省委、省政府在8月11日初步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根据规划,河南将采取措施使粮食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再增加300亿斤到1300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地区。

    具体措施是,用7500万亩作为生产核心区,提高复种指数,全年播种面积达1.5亿亩;对其中2500万亩吨粮田进一步巩固提高,亩产稳定在2000斤,另2500万亩中产田开发成高产稳产田,亩产提高到1800斤;2500万亩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田,亩产提高到1600斤。
   
    “田地就这么多,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只有依靠科技的提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万杰说。

    河南省在科技上下功夫,而黑龙江则注重改善粮食流通体系,特别是铁路等物流体系。

    早在今年3月份,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就原则通过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目标是到2012年其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商品粮达到800亿斤。

    但针对东北运粮难的问题,黑龙江省还制定了《2008~2012年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战略工程规划》的草案,并在7月底召集专家进行论证。据了解,黑龙江省粮食局拟将今年下半年作为此规划实施起步之年和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启动之年。

    而配套工程已于近日启动。黑龙江省粮食局副局长张斌则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通过资产重组和整合,指导农垦总局强势企业与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有效结合,黑龙江将组建特大型粮食物流集团。

    “粮食主产区对于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以及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都将是未来增产的潜力所在。”徐小青对本报记者表示。

    粮食增产基本经验:两个积极性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显示,我国今年的夏粮产量(夏粮在粮食总量中比重达23%)将连续第五年实现增产,而2007年是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第四年,总产量达10030亿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小青认为,考虑到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来保障粮食安全,制定中长期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做到保障粮食安全?他认为有两件基本的事情要做。一是要懂得怎么利用水资源、水力资源,并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不仅要加强投资,更要寻求投入机制”。

    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尤其在当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升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民收益”。

    徐小青向记者指出了粮食增产的核心经验所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积极性,同时实施了保护耕地的政策。

    虽然国内粮价还没有受到国际粮价疯涨的影响,但巨大的差价已经让一些粮食走私现象浮出水面,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的粮价是不是和国际价格接轨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要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让农民愿意去种田。”徐小青说。

    与此同时,更要调动地方政府尤其是粮食主产区政府的积极性去抓粮食生产问题,“粮食主产区往往财政收入较低,应考虑如何在政策上激励他们,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粮食直补”,徐小青指出。

    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向本报记者指出,科技的进步亦是一直以来我们粮食增产的最重要贡献因素。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总产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位,连续两年超千亿斤。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夏粮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这背后,主要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如果科技继续进步,并加快对我国中低产田的改造,增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李国祥认为。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中低产田8744.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约2/3,其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41.6%。中低产田是未来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领域之一。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