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根植于企业管理系统之中
“独立于组织日常管理系统之外的内部控制,无法贯穿组织运行的各个节点中去发现风险。方刚告诉记者,刚刚成立的内控办公室由高级管理层、一线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师组成,人数虽然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独立于组织日常管理系统之外的内部控制,无法贯穿组织运行的各个节点中去发现风险。真正有效的内控制度应植入管理系统之中,而不应凌驾于管理系统之上。内控的内涵实际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中的控制,这是内控实施的前提;另一方面是控制中的控制。”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大锰”)总经理助理方刚道出了自己的内控感悟。
主动型控制系统
采访方刚时,他刚刚参加完公司的内控会议。
方刚告诉记者,刚刚成立的内控办公室由高级管理层、一线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师组成,人数虽然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中信大锰的内控工作涵盖了三个层次:高级管理层的任务是监督风险管理系统和控制程序的建立、管理和评估,以推动实施工作;一线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评估所在领域的控制程序。内部审计师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及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提供不同程度的确认,也就是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内部控制过程受到组织运行过程的影响,甚至取决于组织的运行状态。内部控制如若处于组织运行之外,就会在组织内部出现对内部控制的误解、不配合或抵触。
“为了防范这些问题,使内部控制成为一种事前的、系统的和能被大家所接受的系统,就应当使这一系统根植于组织运行系统之中。”方刚表示,植入型内控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主动型的控制系统。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而采取的以经营管理系统为依托的控制制度。
组织高层可以运用这一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其日常的控制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
增值型审计
“成为内控试点单位以来,我们企业的内部审计正在从以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合规性审计,向以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增值型审计转变。”谈到内部审计,方刚这样告诉记者。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公司有其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组织的每一层级都要建立一些关键的绩效指标来衡量产出、组织流程的特性、风险和社会责任,以确保相应工作目标的实现。
方刚认为,在内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师要扩展工作范围,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他告诉记者,内部审计师可以参与运行流程的初始设计,协调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层的行动,独立地评价企业各个流程的运行效果。企业上市后,内部审计师更需要确保本组织具备正式的政策和书面记载的流程,并根据相关法规监管机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内部审计师应当定期审查和评估有关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控制和流程,并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总体运营以及遵循政策和流程情况的评估报告。”方刚表示。
方刚告诉记者,公司还存在着其他内部保障部门,如安全环保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等。“这些部门一直承担了组织中相关方面的监督、控制和保证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内部审计具体业务时,就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内部保障部门人员进行合作,积极应用这些部门的工作成果和专业意见,注意与这些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成果。
方刚表示,不同的内部保障部门受其工作目标的影响,其工作重点和出发点都会有所不同。企业未来可以将多个保障体系进行有效融合,纳入统一的内控体系,以实现相辅相成、相益得彰的效果。
风险导向型资源配置
“以风险评估指导内部控制建设的方向是公司内控项目的创新点,也是我们依据自身的基础和需求所决定采取的工作方法。”方刚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信大锰经过上市前的内部管理梳理与完善,在公司层面及关键业务流程上的管控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在上市过程中,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接受了一系列培训,管理层对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已有共识。因此,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并未“白手起家”,而是具备较为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内部资源,关注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我们采用了在内控对标检查前先进行风险评估的模式,将本年度重要风险与内部控制领域进行对接,重点关注这些领域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方刚表示。
谈到内控工作取得的成效时,方刚告诉记者,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为项目顺利启动和后续推进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也促进了各部门和下属单位的配合。
“运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内部资源有的放矢,集中优势力量管控重点领域。
选择具备专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中介,为第一年的合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都为内控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方刚如是表示。
中信大锰海外上市的成功,标志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也意味着公司风险领域的扩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成是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是现代企业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着中信大锰能够成功实施内控建设,为更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有效的行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