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生存观察志

郭伟超 |2011-04-23 16:001310

据了解,安华农业虽然保费收入一直居5家专业农险公司之首,但近两年却因自然灾害屡屡遭遇巨额赔付。据其官方网站介绍,该公司去年实现保费收入15.5亿元,设立省级分公司11家,省级以下机构60多家,远程出单点300多个,初步搭建起全国性战略布局。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险企扩容潮已然开启。观其汹汹来势,这批险企大有重划中国保险业版图之能。或许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早前成立的此类险企发展情况,多不如人意。

  地方样本

  ——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生存观察志

  受益于国民经济强劲的市场表现(GDP连续数年保持高位增长)、不断增长的居民财富以及当前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和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人口结构变化,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均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

  而国内保险业“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亦佐证了此点。

  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弥漫的“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4.2%,由4931亿元增加到1.47万亿元,总资产由1.5万亿元增加到5万亿元。

  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毋庸赘述。随着与其他金融行业日益明显的交汇、融合趋势,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显得越发重要起来。亦因此,引得各路资本蜂拥进入国内保险市场。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内保险机构共实现投资收益7201.2亿元。

  就当前情况而言,随着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的保险市场已经成为群雄并起,各方资本逐鹿之地。仅从格局上看,传统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老牌险企通过改革及上市运作,治理更加规范,实力更加雄厚;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中生代险企凭借“先入为主”的银保优势,早已完成全国布局,且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上升势头,甚至已经开始筹备上市;而在新世纪之初,涉足中国的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则通过先进的金融产品和一流的金融服务,逐渐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前后涌入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险企也依托灵活的管理机制,焕发出相当活力,市场份额渐升。

  然而也是在“十一五”期间,在各系险企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如火如荼的时候,又有多方资本借助监管层鼓励差异化经营,有意设立专业性保险公司之政策东风取得一纸险企牌照,以图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如电力系保险公司、航空系保险公司、银行系保险公司接连成立。尤其是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连番获批,引发舆论热议。

  当下,国内保险市场又有一股势力盘踞门外。去年底,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保险业监管情况通报会议上表示,保监会已经接到100多个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其中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大企业出面申请的。

  其实,在各路资本蜂拥保险业的时下,各地政府发起设立法人保险公司已非个案。然而从以往数据而言,从未如当前这般密集。据了解,已经有数家地方法人保险公司获批。例如,四川的锦泰财产保险、山东的泰山财产保险、广东的众诚汽车保险以及江苏紫金财产保险等。另外,尚有辽宁、浙江、重庆、湖南、湖北、河南等多个省市提出设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方案。

  有业内人士预计,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设立的区域性保险公司无疑将会成为新一轮保险业扩容潮的领衔者。

  扩容在即,记者作为一名观察者无意臆测其将来,而是进入微观的企业层面,梳理出以往设立的此类保险公司。观察它们在战略和行动两个层面上,在以往数年中的表现,试图探索出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保险公司的发展奥秘。

  借政策东风 农险公司破土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2004年,中国保监会先后批准成立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业)、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农业)、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华农业)等3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

  由于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范畴,其成立发展需足额的财政补贴,也因此上述试点农险企业中多由当地财政或地方大型国有企业注资成立。而这部分企业亦成为我国较早一批地方法人保险公司。

  安信农业 小而精

  安信农业,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5亿元,为我国首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与传统的经营农业险的保险公司不同,其走的是“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发展、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其延续了上海市两项补贴政策。一是自1996年以来实施的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水稻、生猪、奶牛、家禽等九类传统种养两业险种实行30%-35%的保费补贴;二是从1992年开始,将农村建房险纳入农险业务经营范围的“以险养险”补贴政策。同时,根据农险业务的实际需要,上海市决定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数量,并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对种、养两业险实行超赔补偿。

  该企业总经理李中宁介绍,安信农业定位于“小而精”的发展模式,突出农险和涉农险主业地位的问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在上海地区有限的可保农险资源里深耕细作,做深做细做实做透农业险。

  有评论认为,安信农业是我国目前运行较好的农险公司。据了解,安信农业已实现盈利,并在201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867.1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保险公司靠天吃饭、因灾成“病”的尴尬面貌。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其“政府财政补贴,以险养险”的模式在上海可行,但在其他地区却很难复制,主要是因为上海经济发达,财力雄厚,且农业占GDP的比重小,政府可以同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这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效仿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作为主要服务于地方的险企,多年来安信农业坚守“小而精”的发展模式,保费规模未见大幅提高。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安信农业6个完整经营年度(2005——2010)保费收入分别为:1.3亿元、1.6亿元、2.8亿元、4.2亿元、6.4亿元、6.4亿元。而其制定2011年的保费收入为6.8亿元,其中上海地区保费收入5.3亿元,浙江地区保费收入1.5亿元。

  安华农业 大农险之路

  同样也是在2004年,在吉林省政府的主导下,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吉林省内七家企业发起成立了安华农业。

  安华农业为我国第二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第一家综合性商业农险公司,主营业务是农业保险和涉及农村、农民的财产保险业务,是吉林省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承保单位。2010年安华农险保费收入25.88亿元,在全国4家农业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业务范围覆盖全国5个省(区)。

  去年中,曾一度传出增资,并谋划3年内上市的消息。

  其实早在2006年时,市场上传出安华农业高层曾接触到锦州六陆重组项目,酝酿借壳上市。但此事遭遇监管层突然叫停。对此,有分析师称,尽管国家对政策性农业险支持力度加大,但鉴于当前国内专业性农险公司内部管理情况混乱的通病,利润堪忧,农业险公司短期内难以上市。

  2007年,安华农业首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由2亿元增至当前的4.1亿元。随后,其调整了领导班子,趁着政府大力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时机,调整发展战略,加快了拓展业务的速度。主要体现在,其全力在“农”字上下功夫,除传统的种植、养殖类农业险以外,还将业务延伸至农村及农民家庭财产、企业财产、人身意外、责任保险等多个方面,走向了“大农险”发展之路。

  另外,安华农业还开通了车险业务。该年末,其农业保险保费从上年的0.4 亿元一下子增加到8.9 亿元,总保费收入达到14.1亿元,保费增速达到469%。

  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资本金以及险企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 、2009年、2010年其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增速分别为22%、29%、16%。且在2009年,因未经批准投资股票且造成严重损失、财务数据和偿付能力报告不真实、以关联借款违规运用资金、虚增实收资本、法人治理缺失等原因遭保监会处罚,数名董事、副总经理、财务部负责人均遭撤换,总经理亦被通报批评并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安华农业法人代表、董事会负责人刘志强在该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表示,安华农业的增资需求迫在眉睫。公司已找到一批投资者,成功募集到4.2亿股的资金注入。

  据了解,安华农业虽然保费收入一直居5家专业农险公司之首,但近两年却因自然灾害屡屡遭遇巨额赔付。

  阳光农业 艰难探索

  阳光农业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专业农险企业之一,不同于上述两家运作模式,其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初。

  公开资料显示,阳光农业与黑龙江农垦总局密不可分。有报道称,阳光农险为黑龙江农垦总局旗下北大荒集团的下属企业。其7000万元营运资金中,农垦总局无偿划拨2000万元。2009年,阳光农险来自垦区的农险保费占农险总保费的比例达到74%。

  与股份制保险不同的是,相互制保险公司没有股东,且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参保农户便是会员,会员内部之间开展相互保险。保费由农户承担65%,财政承担其余35%,直接补贴给种地的农户。

  本着“互助共济,风险共担”的农业互助制保险的原则和宗旨,阳光农业通过把临时救灾的政府行为变为保险补偿的经济契约行为的运作模式,进行业务拓展,并进行了诸多创新。企业规模一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其2005年——2007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3亿元、3.0亿元、 5.4亿元,到了2008年激增至16.1亿元。据了解,自2008年开始,政府对其进行财政补贴。而其经营范围也拓展到车险、财产险、短期意外健康险业务等领域。

  与其东北兄弟安华农业一样,阳光农业规模日渐做大之后,难逃内部治理混乱之局。

  2010年,因为“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担保公司和生产资料公司”、“未经中国保监会核准擅自任命高管”、“提供虚假的营运资金资料以及虚假的农业保险理赔资料和退还保费资料”三宗罪,阳光农业遭到保监会重罚,责令其撤换董事长,并处以上百万元罚单。

  而自2008年后,阳光农业保费收入出现下滑趋势,2010其保费收入为14.1亿元,较2008年时下降2.4亿元。

  国元农业 一枝独秀

  相较于上述三家专业性农险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国元农业)成立时间较晚。2008年1月,其在安徽成立。注册资本8.9亿元,居国内专业农险公司首位。

  其官方网站显示,国元农业由安徽省直属企业国元控股(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在其目前的23家股东中,安徽省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达到19家之多,其中包括了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中15个市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另外4家为安徽省内的国有独资公司。

  股东构成为国元农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近两年,安徽省政府将农险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之一,也极大刺激了国元农业的发展。2008年其保费收入为2.2亿元,而到了2009年激增至9.2亿元,2010年则为12.6亿元。

  其经营范围不仅包括“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农房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等农业保险业务,还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法定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等保险。

  对于日渐做大的保费规模,国元农险独立董事庹国柱透露,“国元农业保费收入的85%由政府管理,赔付支出全部由这部分支出,不足的由政府补贴,剩余15%的保费收入归公司自有支配。”有分析人士表示,这就相当于保险公司仅收取15%管理费,经营压力将会小很多。

  对于未来,国元农业董事长张子良曾向记者透露该公司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用1-3年时间完成安徽省内经营区域的全覆盖;第二步是用3-5年时间在周边省份铺设网点,使公司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区域性农业保险公司;第三步是面向全国,用5-8年时间把公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管理先进、服务一流、效益良好、品牌卓著”的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农业保险公司。

  链接 中华联合成长路

  其实,国内此类由地方主导成立的专业性农险公司鼻祖应该是中华联合。

  1986年,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国家财政部、农业部给新疆建设兵团专项拨款1.1亿元,在新疆注册成立。首次注册的名称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是我国最早的专业农业保险试点单位。

  1992年,其扩大经营险种范围,除法定保险和外币保险外,经营新疆建设兵团范围内所有的人身和财产保险业务。下一年,更名为“新疆兵团保险公司”,2000年时再度更名,“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整个新疆领域。

  2001年后,借WTO之政策东风,业务拓展至全国,名称变更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自此之后,其成为国内财险业最大的黑马,连续多年超越传统老兵,并长期占据财险业第四把交椅之位。其保费规模紧贴当年寿险老三平安产险。

  2004年时,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提出“一改三”计划。即在中华联合控股下分别设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家独立法人子公司。

  但不久后,因业务长年快速扩张,业务质量过差,导致其连年亏损,并在2007年出现64亿元巨亏,令当年期末所有者权益降至-53.5亿元。寿险公司几乎就此搁浅。而中华联合就此走上了众人熟知的引资路。

  面对如此烂摊子,中华联合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走得异常艰难。在保监会工作小组入住后,先后传出保险保障基金、安盟保险欲接手其股权的消息,但均无下文。

  2010年,在大规模压缩业务规模后,其实现盈利。年底,这家雄踞边陲多年的老牌险企“迁都”进京。

  差异化经营 特色险企出山

  类似于上述农险公司,“十一五”间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当地市场资源开拓业务的保险公司成立。这批被监管者以及市场寄予厚望的保险公司,虽多有地方政府背后撑腰,但总体而言,发展状况难如人意。

  中煤财险 尚未开张

  提到此类保险公司,首当其冲者应该是中煤财险。

  中煤财险早在2007年便被获准筹建,但时至今日尚未正式挂牌开张。保监会2011年2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保费收入为0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煤保险注册资本金5亿元。公司性质为股份制,由山西省重点煤矿企业、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以及有关地方煤矿等18家单位发起设立。以煤炭企业财产保险、煤炭公众责任保险、煤炭从业人员短期健康险、煤炭安全运输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主要品种的业务体系,实现“突出煤炭特色、覆盖高危行业,立足山西、服务全国”的目标。

  据悉,中煤财险诞生之初被山西省政府寄予厚望,且得到其鼎力支持。2005年时,山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山西煤炭专业保险公司的批复》。

  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张宝顺更在其组建初期,多次与中国保监会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并且在组建过程中作出了重要批示:“此事争取来之不易,请精心筹办,选好领导管理人才,要坚持以煤矿安全、预防事故、做好赔偿服务为宗旨,提高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

  岂料,因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中煤财险接连被监管部门要求暂缓经营活动,进行内部整顿。据统计,自2008年10月获准开业后,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其走马灯般地换了8任总经理。曾有公司内部人士用“陷入僵局、几乎瘫痪”8个字评价中煤财险。

  而一位离开了中煤财险的前高管更是认为,中煤财险当前的人士问题,表面看来,仅仅是一次次个案。但一两个单个因素会并不会引发如此集中的矛盾,其集中体现了深刻的机制问题。

  不过,就煤炭业与保险业结合的前景看,有专家认为,煤炭专业保险公司在人才、技术、管理上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可以和现有安全硬件系统并轨,给股东们带来可观利润,弥补保险盲区。同时,中煤财险公司的优质股东结构,也可以轻松做到分散风险,降低逆向选择的损失,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更具优势。

  安诚财险 谋划上市

  2006年底,国内第一个以安全生产意外险为主营业务的保险公司,安诚财险在重庆诞生。其注册资本为5亿元(2009年增至10亿元),由重庆市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发起成立。而重庆市公交控股公司、重庆景通实业总公司、重庆天泰农业开发公司,以及重庆市水务集团和重庆渝富资产经营公司等也出现在其股东名单上。

  重庆当地媒体报道,为促成首家法人在渝的财产保险公司成立,安诚财险成立前期,重庆市多位领导都曾多次亲自进京拜会保监会相关领导。而对于联想、中远等有意入股,并要求取得控股地位的国内大企业,重庆市政府均未同意,因其希望由自己的企业控股。

  另外,安诚财险在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与当地安监部门合作的“安保互动”项目,将商业保险引入安全生产管理中,介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援与补偿,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有意开创商业保险与企业安全生产有效结合、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

  这家开业仅3年,且保费规模一直处于财险业中下游的险企在去年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放言要向境内或境外企业定向增发10个亿,2年内实现账面盈利并着手进行IPO辅导。

  据其官方网站介绍,该公司去年实现保费收入15.5亿元,设立省级分公司11家,省级以下机构60多家,远程出单点300多个,初步搭建起全国性战略布局。

  都邦保险 陷入股权困局

  都邦保险成立于2005年,正是民营资本集中涌入国内保险业的时间段。而都邦保险早前确实为民营保险公司。其初始股东由南北联营的7家民营企业组成,注册资本为3亿元。后,经过连番增资已至20亿元,股东亦增加至19家。

  有别于其他保险公司,都邦财险总部虽然在北京,但其注册地为吉林市。对此,都邦保险董事长王丽影解释说,做出这一决断的宏观背景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都邦保险将借助这一大好政策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推动吉林市经济发展。

  事实证明,都邦财险确实实现了快速增长。2006年是其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实现保费规模4.5亿元,2007年时跃增至26.8亿元,而2008的保费收入已到38.9亿元,居当年财险行业第十二位,业务规模拓展至全国范围。

  不过也是在这一年,都邦保险因员工持股计划,引发了震惊业内的股权争夺风波。其董事长王丽影和原总裁战鹰先后组织董事会互相罢免,都邦保险长期陷入股权纷争僵局。

  期间,吉林市政府出手解决上述问题,以7.4亿元资金收购都邦保险员工股权。同时,将部分股东中的民营公司升格为市直属企业,吉林市委相关领导出任都邦保险党委书记。

  因治理结构不完善, 股东会、董事会长期缺位,2009年都邦保险连接数封保监会《监管函》。被爆出经营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偿付能力缺口9.45亿元。且内控管理薄弱,合规经营情况差,有18家分支机构遭到保监会行政处罚。

  2010年,其保费规模35.8亿元,居年财险行业第十六位。

  为尽快解决偿付能力问题,2011年初,吉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光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都邦保险股权战略投资合作意向书》,希望光大集团战略入主都邦保险。

  群雄逐鹿金融中心 地方险企纷繁上马

  近两年,各地政府建设金融中心的口号四起。其实,我国内地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的竞争由来已久,而且试水其间的绝不止北京、上海和深圳,包括天津、重庆、成都、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广州、济南、合肥、南京、杭州、宁波、福州、武汉、长沙、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和太原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都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设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地提出要建立国际、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已经超过90个。

  而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产业三大支柱之一,自然引来各地政府重视。于是乎,多地政府纷纷牵头成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以完善当地金融中心建设。

  永安财险 咸鱼翻身

  作为国内保险市场首批扩容者之一,永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初始注册资本6.8亿元。

  这家首个将总部设立在西安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在其成立的第二年,被爆出6.8亿注册资本中,到位的不足1亿元。远不足当时法定最低资本金的2亿元,永安财险随即步入了被人民银行陕西分行接管、重组、延长接管的停滞期。时任永安财险董事长的王建才亦因虚增股本被监管部门行政处罚:11年内禁入保险业。1999年,永安财险方才走上正轨。

  然而“资本”与“控制权”之争并未结束。2006时,永安财险再度引起舆论关注。该年,三家持有永安财险55.55%股份的股东联合请求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进行行政接管。据悉,这在中国保险业尚属首例。

  与此同时,永安财险的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永安财险亏损高达9.03亿元。

  糟糕的经营情况,令一众股东对其丧失了信心,均不愿再度增资助其解决困境,永安财险遭遇偿付能力危机。

  2007年,陕西省提出省级金控计划,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大力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适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发挥其规模经济和协同优势,提升陕西省地方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2008年,地方政府的牵头下,永安财险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变更为16.6亿元。股东由原来的8家增至21家,其中“陕西系”股东共有14家,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

  期间,永安财险的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曾任陕西省铜川市常务副市长的张东武临危受命,出任永安保险董事长。

  2009年,永安财险再度增资,注册资本金升至26.6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46%。2010年,实现规模保费57.9亿元,位居国内财险企业第十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永安财险2010年时实现了利润2亿多元,同比增长超过400%。

  实现盈利之后的永安财险已在筹备整体上市事宜,张东武对记者表示,适当的时候公司将向保监会申请开设独立投资业务,并成立寿险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最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保险集团。

  截至2010年底,永安保险在全国16个省市区共有19家分公司、794家分支机构,并计划在3到5年基本完成全国布点。

  渤海财险 稳扎稳打

  渤海财险,首家总部位于天津的财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天津主要的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总股本11亿元人民币。

  通过广铺机构,渤海财险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建成了25家省级分公司,298家三级、四级机构,员工2100余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保险公司。2008年保费规模跃至14.7亿元,而2006年和2007年保费收入分别为4.5亿元、7.4亿元。

  保费规模快速增加的原因除机构的扩充,其总部优势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天津建设北方金融中心的呼声日渐提高。尤其是戴相龙任职天津市长期间(2003年——2007年),天津建设地方金控集团的计划明显提速。2007年底注资百亿元,注册成立了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整合地方金融资源。

  可查的资料显示,泰达国际的股东几乎涉足所有金融领域。其拥有渤海银行、泰达荷银基金、渤海证券、北方国际信托、泰达担保公司和泰达典当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当然也包括渤海财险。

  借助这些股东优势,渤海财险接连拿下空客A320总装线、波音复合材料、中新生态城、于家堡金融城、天津港等10余个滨海新区重点项目提供了保险保障,并汇聚全国资金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仅存款一项就达到20多亿元。

  但自2008年中开始,其调整发展战略,着力推进防风险、调结构工作,开始探索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且开始收缩保费规模,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于业务质量上下功夫。

  渤海财险总经理王建东表示,他们重点加强了财务管理,核保管理,客户服务建设以及内控制度建设。

  转型之后,渤海财险保费增速明显放缓许多。2009年、2010年保费收入分别为:10.4亿元、11.9亿元。可渤海财险2009年累计实现税前盈利1.1亿元。

  信泰人寿 六度增资

  2007年5月,总部位于浙江省的首家寿险公司——信泰人寿成立,初始注册资本3.5亿元。

  其实,信泰人寿最初名称为中和人寿,早在1998年便开始酝酿组建,以民营资本为主。由于其筹建之路并不顺利,初始计划参股股东逐渐流失。后,浙江省政府出手规划,当地大型国企巨化集团入主成为最大股东,并发动多家浙江当地企业参股,方才顺利组建。

  据当地媒体报道,信泰人寿诞生之初被浙江省政府寄予厚望,将其列为打造浙江“金融大省”的重点项目之一,并计划未来将会对公司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

  成立之后的信泰人寿立足浙商资源,与浙商银行等浙商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品牌、渠道、客户资源的共享和开发。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即2008年就实现保费收入13.0亿元。但之后,陷入偿付能力困境,其3.5亿元的资本金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业务规模。

  期间,曾一度传出大股东欲增资的消息,但因金融危机,部分股东增资乏力。受困于偿付能力,2009年,其保费收入滑至11.2亿元。

  2009年,信泰人寿发生股权变动,巨化控股取代巨化集团成为大股东,浙江建艺装饰取代经发集团。年底,信泰人寿增资2.13亿元。2010年初,信泰人寿再次增资,引入了电联控股集团等股东,增资额4600万元。之后不久,信泰人寿再次微增资至6.55亿元。

  如此规模的增资显然难以满足,寿险公司初期的急速扩张。同年9月,信泰人寿增资一事总算有了实质性进展,增资额接近5亿元,至11.3亿元。

  大幅增资后,信泰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3%,继续推进机构建设。保费收入再度发力,2010年年度保费规模达21.4亿元。

  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资本金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2011年,信泰人寿再度宣布增资3亿元,注册资本上升至14.68亿元。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六度增资,信泰人寿创了国内保险业的一个记录。

  百年人寿 急速蹿升

  作为中国首批金融开放城市,大连市所拥有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东北各城市前列。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一直是其多年夙愿。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总部俱全,独缺保险牌照。

  2009年6月,于大连市政府和金融办的规划和督导下,历经5年筹备,百年人寿落户大连。注册资本金11.1亿元,由15家股东构成。其中,大连系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原大连保监局局长的何勇生辞职“下海”,出任百年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较于起始资本多达两三亿元的险企,百年人寿强劲的资本金实力展现出了先天优势。截至2010年12月底,百年人寿年度规模保费10.2亿元,同比增长逾200%。市场排名由第60位上升到第41位。在全国具有可比数据的寿险公司当中,百年人寿2010年的保费增速位列第九位。

  一年半的时间,百年人寿开设了8家分公司,另有2家分公司在筹,顺利完成了在华中、华北、华东和东北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全国性保险公司雏形显现。百年人寿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20个左右的省市建立分公司,完成全国主要城市的机构铺设并形成稳健发展的业务格局。

  最新资料显示,百年人寿获批发行5亿元次级债,将进一步提高偿付能力,以适应业务高速增长。

  何勇生表示,在传统渠道上新兴险企难以和老牌险企一较长短,但在新兴渠道方面则有机会争夺更多市场份额。目前,百年人寿在个险、团险和银保三大传统业务渠道发力,探索全新的营销模式。在取得电销牌照后,计划将网络营销的新型模式纳入公司的渠道发展规划。

  据悉,开业之初,百年人寿便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信息系统化服务平台,开通首创的“一保通”服务新概念。所谓“一保通”,即通过“一保通”服务平台整合为客户提供24小时人工电话服务、瞬时短信提醒服务、电子邮箱服务、电子通知书服务、在线客服以及19个大项的网上服务。

  君龙人寿 扎根福建

  多年来,福建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一直充当“先行先试”的角色,尤其是随着海西政策的出台,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成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希冀越发明显。

  金融机构牌照一纸难求的当下,监管层对福建当地金融机构的设立给出方便,尤其鼓励台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福建金融企业。君龙人寿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2008年底,君龙人寿开业,总部位于厦门,注册资本为2.4亿元人民币。建发股份和台湾人寿各占50%股权。两位股东均大有来历,建发股份为厦门市政府所属国有投资型企业集团——建发集团子公司;台湾人寿则是台湾第一家成立的寿险公司,已连续8年每股税后盈余列居台湾上市金融保险公司首位。

  据了解,君龙人寿在其筹备过程中获得当地政府鼎力相助,从批准筹建到批准开业仅用一年时间。有台湾媒体爆料,对于君龙人寿能否如期开业的问题,当地政府的关心程度甚至高于台湾人寿。如期开业的君龙人寿在2010初得到了当地政府的250万元的补助。

  受益于海西政策,君龙人寿开业首年便推出了“闽台保险服务一条龙”的服务。即凡是购买君龙人寿保险的厦门市民,若到台湾便可以享受到台湾人寿的服务;同理,台湾人寿的台湾客户来厦门也可以享受到君龙人寿的服务。

  至于保费收入,由于成立之初便立下了短期立足福建市场,中期将逐步拓展到华东沿海城市一带,长期向全国挺进的目标。君龙人寿保费规模并不大,2009年为3998万元,2010年为1.4亿元。也仅设立了一家分公司,3个营销部。

  链接 太湖兄弟 浙商与紫金

  行文至此,多交代几句。近来,由于地方金融中心的呼声渐高,已有多家省市提出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诉求,且有多地获批。但由于多数获批的险企尚待筹建阶段,或开业时间未满一年,浙商财险和紫金财险已满一年,所以本刊只对上述两家险企详加介绍。其余一众待批、待建、开业未满一年者将在附文(各地险企“绯闻”)中统一介绍。

  浙商财险和紫金财险这对太湖两畔的兄弟,有着太多的相同。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已注定成为彼此竞争的对手。

  首先,两者均是2009年成立,注册资本金皆为10亿元,都是在地方政府呼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快本地金融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出世。其控股股东全是当地政府直属的大型国企。

  此点可从两者官方网站的介绍中窥得一二。紫金财险在其官方网站上如此介绍:紫金财险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由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是首家总部设在江苏省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而浙商财险的介绍亦不逞多让:浙商财险是第一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它的创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构建地方金融体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成立和发展,将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除了上述内容以及地理位置外,两者间的相似之处尚有:两者都注资数千万,成立了各自保险销售公司,浙商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紫金保险销售有限公司。

  分公司选址方面,两者均紧盯各个保费大省。据公开资料显示,浙商财险获批的省级分公司有:浙江、四川、北京、河南、山东 安徽 上海 江苏;而紫金财险获批的省级分公司为:浙江、四川、北京、河南、山东、安徽、上海、江苏、河北、广东、湖北。

  至于保费规模,开业时日较早一些的浙商财险暂时领先。2010年为两者首个完整经营年度,浙商财险以10.7亿元的规模,高于紫金财险的6.1亿元。

  附文

  各地“绯闻”险企

  除保险市场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外,在争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大背景下,各省发起设立法人保险公司已非个案。除上文所述的险企外,尚有一批待筹、待建或刚挂牌成立的地方法人保险机构。

  本刊按照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七大板块的顺序,梳理省市级政府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各色消息之余,绘上一幅中国地方险企版图。

  东北板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四盟市)。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余3省均已设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作为我国著名产粮基地,早在2005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就已经设立了专业性农险公司,阳光农业和安华农业(上文有详细介绍)。而吉林省还拥有都邦保险,上文也有介绍。至于辽宁省,除其计划单列市——大连拥有百年人寿外,今年初华汇人寿获批成立,总部沈阳。公开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15亿元,股东为沈阳煤业集团等六家公司。沈阳煤业为国有独资企业,前身为沈阳矿务局。

  华北板块则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京作为首都,保险公司总部林立,不再统计。天津市和山西市,前文有过叙述,渤海财险和尚未正式挂牌营业的中煤财险为其当地法人保险公司。至于河北省,2009年三季度时曾召开河北法人保险机构发起人大会,会议提出按照“国有控股、民企支撑、成分多元、结构完善、留有空间”的原则筹建法人保险公司。

  华中板块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其中,河南省集资5亿元,筹建中原财险的消息自2006年便已传入坊间。时至今日,尚未获批。据了解,此番河南省再次申请筹建中原财险。2010年,湖北省发起筹建长江财险,注册地武汉市。国电资本与湖北省签订了长江财险股份认购协议。而湖南省早就拥有了银行、证券等牌照,独缺保险“旗舰”。今年2月份,湖南大型国企中联重科的一则公告,解开了湖南首家法人保险机构的面纱。公告称,包括中联重科在内的9家大型企业将共同发起筹建湖南省地方法人保险机构,股本规模初定为11.5亿元。初步拟名为“吉祥人寿”,但尚需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

  华东板块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上海市、福建省、台湾省。上海市和台湾省保险总部较多,不过多赘述。江苏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文做过介绍,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是紫金财险、君龙人寿、浙商财险和信泰人寿、国元农业。进来又传出合肥市政府牵手中钢集团洽谈成立中安财险一事。2011年初,由山东省政府牵头的泰山财险落户济南市,注册资本达20.3亿元。股东皆为山东省内16家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而江西省早在2006年便提出筹建安康人寿计划,股东为清一色的“江西系”,初始注册资本3亿元。

  华南板块包含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抛开两个特别行政区不谈,2010年下半年,中国第二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众诚汽车保险落户广州市,注册资本5亿元。股东由广东粤财信托、广汽集团等六家广东当地企业组成。同时,当地媒体爆料,广东拟筹建的寿险和养老险公司,已向保监会递交材料。股东初定为粤财控股旗下粤财信托等几家企业。地处偏陲广西,酝酿3年之久的北部湾财险也已近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据了解,北部湾财险拟注册资本6亿元,股东为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等12家企业。其相关责任人表示,北部湾财险成立宗旨之一为,进一步完善广西地方金融体系。

  西北板块涵盖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较于其他板块,西北地区金融业欠发达。仅有陕西省西安市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永安保险,上文有叙述(中华联合总部原位居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现已迁入北京)。甘肃省已提出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将设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提上日程。

  由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组成的西南板块,在地方法人保险机构建设上明显好于西北板块。尤其重庆市早已成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安诚财险。四川省则在去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倡导,成都市委、市政府牵头,成都市国资委独资的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发起,联合8家企业出资11亿元成立了锦泰财险。2010年底,云南也被爆出正在加快推进筹备本土首家地方保险公司,公司暂名为“诚泰财险”,已经召开了法人保险机构投资人会议,签署了出资协议,通过了拟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

  一番梳理,发现国内大部分省市皆有成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绯闻”。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商务部:鼓励相关保险公司拓展出口信用保险产业链承保

2024-11-22 10:41
3777

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外资再保险公司增至9家

2024-07-09 16:26
41630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估结果

2023-04-23 10:24
110411

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11-23 15:17
49701

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

2022-10-02 21:36
14026

央行、银保监会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

2022-08-17 22:12
119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