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调价恐引发连锁反应
上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这是年内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成品油调价对各行业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调整时间的滞后和上调幅度的打折更是为成品油调价制度增添了神秘感。
上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这是年内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调整关联工业、农业等众多领域,每一次的调整都会牵动行业及全社会的神经,引发连锁反应。从历次成品油价格的调整看,调整时间的滞后及调整幅度的打折,令市场调价预期显性化,不仅放大了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力度,而且还有可能加剧相关商品期货价格的波动。
成品油调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从宏观面看,与成品油价格上调关系最大的就是通胀。成品油价格上涨直接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形成冲击,无疑会推高CPI。随着4月份工矿企业生产的增加,加之春耕对柴油、化肥需求量的增加,石化产品需求将大幅增加,成品油调价后的影响将直接体现在当月的CPI中,对通胀会起到一定推升作用。不过,由于成品油的调价主要反映在交通和通信大类下的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中,占总体CPI权重约2%,因此对CPI的影响较为有限。
分行业看,首先直接受益的是炼油行业。自从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后,我国汽、柴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相关性90%以上。近期,在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动荡的影响下国际油价持续攀升,截至4月8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报126.65美元/桶。3月份,我国原油加工炼厂已处于亏损状态,进入4月分亏损加剧。在上游成本不断施压之下,国内很多炼油厂尤其是地方民营炼油厂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以4月8日俄罗斯M100山东市场现货库提价6525元/吨计算,山东地炼加工进口直馏油理论亏损约700元/吨。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炼油行业的成本压力,有助于提高炼厂的开工率,但并不能完全消化4月份原油价格上涨的成本,炼厂利润依然处于微利甚至亏损边缘。
其次,成品油价格上涨直接施压于交通运输领域。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如在普通轿车用车成本构成中,燃油成本约占45%,使用成本增加可能导致需求回落。在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中,燃油成本约占50%,油价的上涨直接增加了航运企业的成本。作为燃料的成品油价格上涨还会使玻璃、塑料等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提高汽车等产品的直接制造成本。
再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将直接推动原料和消费领域产品价格上涨。我国最主要的成品油消费行业是工业,包括各种锅炉用柴油、发电用柴油等,成品油价格上涨将直接推升这些领域工业品的生产成本。煤炭、铁矿石、电石、PVC等工业品因产区远离消费区,对运输成本较为敏感,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将使其运输成本上升。同时,成品油价格上涨还将推高农业、渔业、林业等生产成本,直接推动其下游众多产品价格上涨。
此外,成品油是可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需求方转向其他能源。这将对煤炭、天然气等形成利好,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成品油调价预期越来越显性化
按照2009年实行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规定中的“可”调整并非“必然”调整,再加上调价的时机和幅度不定,给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蒙上了一层面纱。国家有关部门出于物价形势、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考虑,在执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过程中,往往出现价格调整时间滞后和上调幅度打折等情况。从2010年至今年历次成品油价格上调情况看,上调幅度一般低于原油价格上涨幅度,且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之后,调价“靴子”落地一般要滞后半个月左右。
成品油调价对各行业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调整时间的滞后和上调幅度的打折更是为成品油调价制度增添了神秘感。基于此,成品油调价预期越来越呈现显性化特征,尤其是成品油价格上调预期除给相关行业造成可预期的影响外,还可能引发其他不可预期的连锁反应。
近段时间,我国CPI居高不下,成品油价格上调预期为市场投机行为创造了条件,必然会引发价格上调前囤积、价格下调前抛售的现象。就期货市场而言,成品油价格调整预期将直接影响燃料油、PVC等能源化工品种,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其他相关品种的期货价格,如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多次在成品油价格上调预期下被拉升。调价预期兑现后,会实质性地影响到相关行业,又会再次影响相关期货品种价格。未来一段时间,若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局势进一步扩展到主要产油国,再加上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以及新兴经济体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国际原油价格还有上升空间,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而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如何理性对待成品油调价预期和客观评价未来成品油调价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