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带动就业 微型企业能否破题
6日上午,重庆首批83名微型企业创业者获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重庆市今年“民生工程”中的要义。
新华网重庆9月6日电(记者 郭立)6日上午,重庆首批83名微型企业创业者获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近来,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明确定义微型企业,确定扶持范围和对象,并予以空前的财税支持力度,旨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这一创新举措引起多方关注。
全国首创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今年7月,《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实施,对微型企业首次给予了明确定义:这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表示,发展微型企业极具创新性,没有完整配套的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中,重庆市决定在今后两年半时间内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微型企业不论工业、商业,或是技术创新、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类公司,都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的资本金补助。发展微型企业采取“1+3”模式,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据介绍,重庆市政府扶持发展的微型企业是指雇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
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重庆市今年“民生工程”中的要义。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认为,近年我国的显性与隐性失业人员数量增加,就业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日趋严峻。而微型企业是构成整个社会肌体的细胞,直接关系着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反贫困和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解决贫困和失业人员就业,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和推动经济生活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发展微型企业实际上就是在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
企业中的弱势群体
微型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很弱,被称为企业群中的弱势群体,多数微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收益微薄。专家认为,现阶段微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业环境恶劣,税费繁多,尤其银行开户很难。
一些地方对微型企业要求“按照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7%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微型企业用自有房屋经营征收房产税,而实际上,大量微型企业根本无力租赁专业化高等级的营业场地,同时也没有这个必要。小规模公司注册容易,但在银行开设账户却很困难。银行往往要细分客户,对小公司代发工资、转账、支票之类的小业务“挑肥拣瘦”,办理开户业务注册资金要50万元以上,或者公司运营后日均存款量能达到50万元,否则会规劝清户或高收费。重庆市工商局副局长陈文渝说,凡此种种,都在客观上增大了微型企业的负担。
其次,融资难问题长期困扰着微型企业。全国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真正得到贷款的却是中等偏上的企业,中等偏下的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重庆市工商局微企办主任聂刚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在于小企业的融资难,微型企业融资则更难。微型企业一般资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难以衡量、抵押物价值不达标、资金需求额一般较小且频率高、随机性大、跟踪监管难度大、成本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银行放贷十分谨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说,我国现行企业标准划分中没有微型企业,但微型企业在我国一直存在,只是被笼统地涵盖在小企业的范畴内。我国中小企业超过300万户,微型企业在其中是最多的。小企业中的微型企业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应该给予特别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说,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信息不透明,导致政府的政策支持、银行的金融支持、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持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中小企业因融资问题而关闭破产。
微型企业折射“民生经济”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分析认为,民营企业应当分三类:对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只要有和大型国有企业同等国民待遇就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投融资的难题;对微型企业,则需要政府给它们进行资本金补助。发展微型企业,一是涉及民生,二是涉及民间的活力和力量集聚。
孙工声提出建议,应明确工信、财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明确职责分工,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出台与信用挂钩的金融、财税、社会服务支持措施。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需要动用财政资金。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介绍说,从微型企业被定义为“穷人的企业”这一特点出发,重庆将扶持对象限定在特殊群体范围内,即亟须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群体,以及符合“转变增长方式”的战略目标需要而又适合创立微型企业的相关产业从业人员: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九类人群”,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