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受访人:买银保产品被“忽悠”了
本报200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披露:接近一半的市民在银行购买保险时有过被“忽悠”的经历。
昨日,本报200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披露:接近一半的市民在银行购买保险时有过被“忽悠”的经历。
上周起,本次组织十多名调查人员在三镇展开专项问卷调查,采访调查了200位有银保产品购买经历的市民。其中,自称被销售人员“忽悠”过的有 98位,占全部受访人数的49%。
调查中,有受访人表示,“买的时候也觉得不对劲,又不知道怎么不对。后来一想,银行这大的单位总不能骗人吧,于是就买了。”有受访者甚至表示, 直到被调查时才明白,自己买的是保险产品,根本不是银行的产品。
哪些因素促使市民掏钱误买银保产品?调查表明,31.5%的受访人是看中了所谓的高收益购买了保险;因银行熟人推荐而购买的受访人占比 25.5%;误认为银保产品是定期存款而购买的占14.5%;被销售人员说“晕”后购买的占比13.5%。
令人担忧的是,200名受访人中,竟然有137人对银保产品表示“根本不了解”,占比高达68.5%,他们更不知道银保产品到底是姓“银”还是 姓“保”。这些显示出多数受访者购买银保时存在非理性。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人对自己购买的产品的保障范围,免赔范围都不清楚,如何理赔更是知之甚少。
一位受访者称,去年,他的家人买了份银保产品,根本不知道这是款保险,而且,他们已经缴了3000元,却还没有看到保险合同,只拿到了缴纳保费的发票。
根据有关规定,寿险新单业务须实行100%电话回访,且电话回访成功率(含电话补回访)不低于80%。而调查显示,仍有35.5%的受访人购买 银保产品后未接到保险电话回访。
被忽悠之后,市民如何维权?只有13.5%的人表示去银行、保险公司或相关单位投诉,大多数人都表示息事宁人。对于其中的原因,一些受访人称, “不晓得到哪里去投诉”。他们认为,即便去投诉,作用也不大。
如果有机会退保,受访者会如何选择?调查结果出乎意料之外,高达77%的人愿意继续持有保单。一些受访者道出不愿退保的无奈:退保拿不到收益, 连本金也有损失,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