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成中国外贸之痛

2010-05-24 09:37892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的过程中,面临几大矛盾。其中之一就是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我们到底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在 5月16日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的过程中,面临几大矛盾。 其中之一就是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我们到底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姚坚表示,我们是出口大国,同样也是进口大国,全球进口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 角色。进口的量非常大,今年以来,由于进口量上涨,铁矿石、石油、铜、粮食都是大量的进口,但是我们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在国际市场 中,虽然我们占到65%的铁矿石进口量,但是我们没有发言权。各个钢厂各自为战,三大铁矿石联合起来,中国的企业怎么办?中国的行业协会应该怎么办?中国 的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办?参与国际化的进程中和中国大国的地位,贸易管制、贸易管理的模式怎么跟进?

原文摘编

我国国际贸易体系 定价权近全面崩溃

“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日直言,“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 价权的缺失”。

从2002年至今,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由不足30美元涨到150美元,而钢材价格仅由200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4400多 元。不仅是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也面临类似局面: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海外收购遭遇阻力,对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只能被动适 应。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大热门,尤其是原油、金属、农产品,中国需求因素更是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长江 期货资深分析师黄骏飞表示。

世界市场所称的“中国因素”也成为了各方的追逐热点,一位摩根士丹利专家曾一语中的:“中国要买什么,我们就赶 在他们之前买入。”而这显然不是中国企业愿意看到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缺少定价权,中国在“卖”的方面也是屡现“肥水外流”。

稀 土便是最好的例子。我国拥有超过全球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平均价 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

“贸易强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努力逐步取得的。”商务部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中国企业惯于一窝蜂出口、降 价,结果大家都没饭吃。同时,不少企业毫无资源保护意识,为了生存与本国企业打价格战、廉价出口,“崽卖爷田心不疼”并非个例。

被称为“世 界工厂”的中国已是全球加工生产中心,掌握了一定的生产主导权,但贸易主导权却离我们很远。

黄骏飞认为,产业集中度低是当前影响我国原料市 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贸易主体过多、平均规模较小,企业在谈判能力方面很难与国际大集团形成对抗。以铁矿石为例,我国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与力 拓、必和必拓与淡水河谷三个主要跨国集团形成同一级别的对话。

(摘编自5月17日北京商报,作者张涵)

点评

买 得高、卖得低,进出口的大户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头”,个中苦楚难以言说,而这般窘境恐远非今日始!

遥想当年,为了赚取宝贵的 外汇,曾经有过“一切为了出口”的冲动,而在更为理性甚至残酷的国际贸易体系面前,中国外贸收获的是一顶轻舞飞扬却又重逾千钧的大帽子——“世界工厂”。 身为全球加工生产中心的中国,并未获得与其生产主导权相匹配的贸易主导权。

于是乎,“中国因素”每每尴尬地“被热点”。在大宗商品领域, “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怪像流布,中国企业却囿于定价权的缺失而无从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原文 摘编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国失声

近年来,无论是原油、铁矿石还是市民熟悉的大豆、粮食,我国在大宗商品如何“定价”上,几乎没 有发言权。

中国钢铁工业产能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其中2009年进口6.3亿吨,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 今年,国际铁矿石巨头再次更改定价规则,从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中国钢铁企业要比去年多付700多亿美元。

铁矿石谈判从2002年至今, 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由不足30美元涨到150美元,而钢材价格仅由200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4400多元。几乎每一年谈判的主题都是涨价,而中国钢企的表 现,几乎都是从反对到烦恼,最后被迫接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255万吨,比2008年同比增长 13.7%。每年消费大豆5000万吨左右,80%大豆需要依赖进口。目前,大豆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国际四大粮商说了算,因为成本太高,中国本土大豆种植面 积已不断萎缩。

石油产业方面,2009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0837.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石油净进口量 21888.5万吨,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在国际油价面前,中国完全跟着国际市场走,“国际油价一发烧,国内油价就要感冒”。

国 际油价近年来大幅度的波动,深刻影响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国际油价“上蹿下跳”,中国国内油价几乎都是被动地跟着国际市场走,反映到国 内市场上,涨价多,降价少,每年还要给石油巨头补贴,以弥补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损失。

在原油需求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的中国,需求大却不能和 人家讨价还价,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根据测算,近两年“亚 洲溢价”对我国GDP的损失达到0.08%~0.20%。

日前,美国农业部一份报告再一次将“中国需求”拉到了聚光灯下——中国日前从美国 进口了11.5万吨转基因玉米。结果是需求瞬间拉升了美国玉米价格,总涨幅达到6.7%。

中国带动国际商品涨价潮,玉米似乎也正在迎来它的 “中国时刻”。而此前石油、铁矿石、铜等“中国时刻”的到来,都曾改变了这个品种在世界范围内的价格涨跌游戏。

(摘编自5月18日广州日 报,作者金霁)

点评

屡战屡败屡屡退让的铁矿石谈判、貌似联动屡遭诟病的油价、拱手与人自毁长城的大豆产业,更有最新身价劲升 的玉米,一个个令人汗颜的“中国时刻”,一波波大宗商品的涨价狂潮……

不知是中国的巨大需求改变了这场世界范围的涨跌游戏,还是我们本就是 这场游戏中最后的知情者,当然,也是对“地球GDP”的强力贡献者。

无须讳言,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我们已经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和天量的成 本,而要让这些真金白银的付出更有价值,就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乃至反腐、反动——是谁在漠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中饱私囊,是谁出卖情报与对手暗通款曲。更 重要的是,在争取国际定价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建设先行,加快建立全球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形成全球定价中心和避险中心。同时,以法律和行业规则 为准绳,让那些一己之私、一企之利至上的行径无处容身。

见解一

形成中国的定价中心掌握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

专家 建议,应逐渐形成中国的世界定价中心,进而掌握大宗商品交易的国际定价权,让“中国因素”真正成为提升我国经济质量和维护经济平安的维护伞。

现 在,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集中在欧美国家手中。据了解,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和 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能源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它们决定着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

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秦海林博士认为, 这种定价机制让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已成为中国贸易逆差逐年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建立中国的国际定价中心,才能夺取国际定价权,才能切实维 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改革大宗商品流通体制,加快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增强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发言权”,力争使我国成为 某些大宗进口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心,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首先,目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宗商品流通体制的决策机制老化,风险管理体制 已严重不适应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考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有关人士表示。

中国期货业协会有关研究报告认为,目前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大宗商品的 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打破流通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尽快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增强企业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尽量减少行政干预, 逐步让大宗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来形成,进出口决策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决定。

许多市场机构建议,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商 务部等有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加强对大宗商品国际推销的宏观指导。要协调好国内各大进口商的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联手推销影响和压低国际价 格,使得我国获得与进口需求相匹配的国际价格的参与权重。

市场机构认为,在目前三大期货交易所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类大宗 商品的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避险工具,通过远期合同化解价格风险。

(摘编自2月10日经济参考报,作者方家喜、陈圣莉)

点评

说 易行难,尤其是在利益集团错综复杂、内外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建设中国主导的定价中心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困难再大,也大不过国家利益 的指向,所以,这一步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出去,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打造中国的CBOT、LME和NYMEX。要知 道,不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与裁量之中的选手,就只能无奈地接受被游戏的命运。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一些品种的价格正在逐 渐成为国际性的价格。像上海的铜和铝,其价格都有一定的独立行情,也对LME发生相当的牵引力,我国的橡胶品种所形成的价格不仅仅被国内的厂商作为定价的 基础,也成为东南亚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定价的基础。

从现实的困境到业界的吁求,再到学人的论证、媒体的力挺,加之市场的巨大推动力,大宗商品 国家战略当呼之应出。

见解二

缺失定价权危及中国产业控制力

中国企业在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初级商品定价权上的缺 失,在折射出中国依然处于不平等国际分工地位的同时,也对中国产业控制力亮起了红灯。

从制造和出口大国向产业和资本强国迈进,是中国未来一 段时期整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但中国必须正视短期内难以克服的资源供应瓶颈,并找到可行的对策,否则目前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而脱 节直至出轨。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左右,即便如此,中国已是诸多初级产品的最大消费国,对外资源依赖程度显著上升。假如若干年后中国的 经济规模比肩美国,对世界资源的依赖程度将更加严重。届时中国未必具备美国那样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一旦被资源供应国掐住脖子,经济发展恐难持续。

尽 人皆知,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是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经济能够在规模上快速赶超发达经济体的两大依靠,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远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遂使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尤其是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吞噬着大部分的能源和基础性资源。这些 高能耗产业的增长拉动了GDP的增长,但对于主要能源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来说,不啻于饮鸩止渴。前一阶段,美国紧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 放,就是看到中国出口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代工格局下高度依赖汇率稳定的弱点,来敲打中国经济的敏感神经;而上游企业和国际投资银行近年来也是吃定了中国经 济发展对大宗初级商品的高度依赖,进而通过控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来遏制中国经济竞争力。

中国企业要想从老辣且极易结成价格同盟的上游供应商以 及国际投行那儿博得定价主导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这别无选择,在“资源为王”时代,中国既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与上游企业展开高水准博弈,也要打进被国 际大投行控制的期货市场体系;更要在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早日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摘编自5月19日上海证券报,作者章玉贵)

点评

“世界工厂”的盛赞确乎让我们很是 受用有年。但是,与之相伴的,却是高能耗、高污染和自有资源的快速消失,加诸今日高价购得的中东原油、澳洲铁矿石、美国大豆,等等,不一而足。

产 业竞争力提升的背后,是以巨大的能源、基础性资源消耗为代价的,更有甚者,随着对外资源依赖程度的加深,我们对诸多产业的实际控制力也在逐渐减弱,这应当 引起高度重视。

何以解忧,唯有科学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李小加:冀与内地共同发展LME业务 助中国取得大宗商品定价权

2018-05-18 13:08
47046

金砖国家亟须提升大宗商品定价权

2017-07-27 13:14
2775

“一带一路”战略与大宗商品定价权

2015-08-03 14:13
1034

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辨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5-04-17 10:05
1570

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迫在眉睫

2014-09-18 09:01
755

全球明争暗抢大宗商品定价权 中国应发出“好声音”

2014-06-24 14:14
110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