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探索建立经济犯罪预警平台
董齐通 |2010-03-09 15:182027
乌警方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探索建立了经济犯罪动态预警信息平台(以下简称“预警平台”),即“中国小商品城经济案件预警及贸易信息采集系统”,其内容包括外贸公司信誉查询、预警快讯、公司评论、投诉举报排行榜和防范宣传等
近几年,浙江省义乌市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合同诈骗为主的外贸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案件规模与涉案金额急剧上升。仅2009年,全市经济犯罪案件发案总数就达327起,受害经营户3000余家,货物价值4亿多元。如何防控日益严峻的经济犯罪案件形势,成为义乌警方头疼的问题。
为此,2009年9月,义乌警方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探索建立了经济犯罪动态预警信息平台(以下简称“预警平台”),即“中国小商品城经济案件预警及贸易信息采集系统”,其内容包括外贸公司信誉查询、预警快讯、公司评论、投诉举报排行榜和防范宣传等。而“预警平台”运行不到半年就为市场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
“提前介入”创新贸易风险防范机制
义乌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犯罪案件,有明显的作案周期长、案件潜伏期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可防可控基础。为克服传统坐堂受案、被动打击、滞后追赃模式的控案局限性,他们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共同开发、建立了“预警平台”。
“"预警平台"运行机制是以市场贸易信息采集分析为防范切入点,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作用,把广大市场经营户联合起来,通过对分散、隐性贸易信息的有效综合和公安机关的调查排摸,来实现在初始阶段或损失造成之前遏制犯罪、降低市场经营户贸易风险的目的。”
记者了解,“预警平台”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面向市场经营户的贸易风险预警系统,即依托中国小商品城网建立的窗口网站;二是面向公安部门的贸易信息、投诉举报信息采集系统。据统计,该平台自2009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市场经营户到经侦部门报案控告外贸公司诈骗或逃匿56起,经“预警平台”防范、侦破5起。而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其用户地理位置已延伸至全国13个省份和阿联酋、马来西亚、巴西等31个国家和地区。
“全员联动”实现可疑贸易信息的互通共享
“小商品市场同业竞争激烈,市场经营户因顾及自身利益,往往回避贸易信息的相互直接交流,贸易诈骗发现和防范能力有限。针对这一问题,"预警平台"借助网络虚拟优势,为市场经营户提供了无障碍交流平台。”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龚卫东向记者介绍,“预警平台”专设了“贸易信誉评价”栏,采用滚动显示市场经营户对外贸公司、企业的信誉度评价,并将不良反映较多、信誉度低的公司列入“黑榜”排名公布。市场经营户发现可疑贸易情况,或是对首次贸易合作存有疑虑时,可以使用“外贸信息查询”功能,核查采购方是否存在不良记录。另一方面,还应用“拨浪鼓”即时通讯系统,开辟了ONCCC客服群、公安客服群,为市场经营户建立24小时全天候的在线交流、解疑、投诉渠道。
“市场经营户可以在不公开真实经营身份的情况下,向同行了解可疑贸易公司在市场的活动情况,有效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现已有超过1300余名市场经营户加入客服群。”
“网络预警”增强贸易诈骗案件的打防控力度
赊账经营是义乌市场较为普遍的交易方式。外贸公司的下单赊账期限一般都在30至45天,甚至更长,市场经营户报案时,往往货已出关或人已离境,案件查处和追赃难度大。
“依靠"预警平台"提供的贸易信息填报功能,经营户对首次合作的外贸公司不放心或发现其在采购中有可疑情况时,可以填报相关信息。我们通过后台采集系统,对经营户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调查核实,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打击贸易诈骗行为。同时根据分析、调查情况,在网上及时发布涉嫌诈骗贸易公司的"预警快讯",建议经营户谨慎交易。”龚卫东说。
去年9月下旬,一位经营陶瓷制品的市场经营户在“预警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举报信息:一家名为润嘉的外贸公司向她订购了一批陶瓷制品,但是货物交出后,这家公司的外籍老板一再拖延付款日期,怕是要在国庆期间逃匿。民警立即前往调查,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骗货可能。在警方努力下,2009年9月25日,2名外籍老板终于把经营户的货物退回。
据悉,截至3月8日,义乌警方在“预警平台”上已发布最新经济犯罪动态、侦破案例和诈骗预警等各类警示信息41条,直接成功防范外贸合同诈骗案件5起,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名。“预警平台”开通至今,已成功为市场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预警平台”成为义乌市场经济安全防火墙的作用已日益显现出来。
为此,2009年9月,义乌警方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探索建立了经济犯罪动态预警信息平台(以下简称“预警平台”),即“中国小商品城经济案件预警及贸易信息采集系统”,其内容包括外贸公司信誉查询、预警快讯、公司评论、投诉举报排行榜和防范宣传等。而“预警平台”运行不到半年就为市场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
“提前介入”创新贸易风险防范机制
义乌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犯罪案件,有明显的作案周期长、案件潜伏期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可防可控基础。为克服传统坐堂受案、被动打击、滞后追赃模式的控案局限性,他们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共同开发、建立了“预警平台”。
“"预警平台"运行机制是以市场贸易信息采集分析为防范切入点,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作用,把广大市场经营户联合起来,通过对分散、隐性贸易信息的有效综合和公安机关的调查排摸,来实现在初始阶段或损失造成之前遏制犯罪、降低市场经营户贸易风险的目的。”
记者了解,“预警平台”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面向市场经营户的贸易风险预警系统,即依托中国小商品城网建立的窗口网站;二是面向公安部门的贸易信息、投诉举报信息采集系统。据统计,该平台自2009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市场经营户到经侦部门报案控告外贸公司诈骗或逃匿56起,经“预警平台”防范、侦破5起。而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其用户地理位置已延伸至全国13个省份和阿联酋、马来西亚、巴西等31个国家和地区。
“全员联动”实现可疑贸易信息的互通共享
“小商品市场同业竞争激烈,市场经营户因顾及自身利益,往往回避贸易信息的相互直接交流,贸易诈骗发现和防范能力有限。针对这一问题,"预警平台"借助网络虚拟优势,为市场经营户提供了无障碍交流平台。”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龚卫东向记者介绍,“预警平台”专设了“贸易信誉评价”栏,采用滚动显示市场经营户对外贸公司、企业的信誉度评价,并将不良反映较多、信誉度低的公司列入“黑榜”排名公布。市场经营户发现可疑贸易情况,或是对首次贸易合作存有疑虑时,可以使用“外贸信息查询”功能,核查采购方是否存在不良记录。另一方面,还应用“拨浪鼓”即时通讯系统,开辟了ONCCC客服群、公安客服群,为市场经营户建立24小时全天候的在线交流、解疑、投诉渠道。
“市场经营户可以在不公开真实经营身份的情况下,向同行了解可疑贸易公司在市场的活动情况,有效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现已有超过1300余名市场经营户加入客服群。”
“网络预警”增强贸易诈骗案件的打防控力度
赊账经营是义乌市场较为普遍的交易方式。外贸公司的下单赊账期限一般都在30至45天,甚至更长,市场经营户报案时,往往货已出关或人已离境,案件查处和追赃难度大。
“依靠"预警平台"提供的贸易信息填报功能,经营户对首次合作的外贸公司不放心或发现其在采购中有可疑情况时,可以填报相关信息。我们通过后台采集系统,对经营户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调查核实,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打击贸易诈骗行为。同时根据分析、调查情况,在网上及时发布涉嫌诈骗贸易公司的"预警快讯",建议经营户谨慎交易。”龚卫东说。
去年9月下旬,一位经营陶瓷制品的市场经营户在“预警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举报信息:一家名为润嘉的外贸公司向她订购了一批陶瓷制品,但是货物交出后,这家公司的外籍老板一再拖延付款日期,怕是要在国庆期间逃匿。民警立即前往调查,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骗货可能。在警方努力下,2009年9月25日,2名外籍老板终于把经营户的货物退回。
据悉,截至3月8日,义乌警方在“预警平台”上已发布最新经济犯罪动态、侦破案例和诈骗预警等各类警示信息41条,直接成功防范外贸合同诈骗案件5起,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名。“预警平台”开通至今,已成功为市场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预警平台”成为义乌市场经济安全防火墙的作用已日益显现出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