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出现局部改善迹象 中国经济带动作用明显
综合本报驻美国记者马小宁、驻德国记者刘华新、驻日本记者于青报道: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世界贸易大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整体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但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在经历今年初大幅萎缩之后正趋于活跃。世界经济回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世界贸易出现局部改善迹象。
本报北京11月16日电 综合本报驻美国记者马小宁、驻德国记者刘华新、驻日本记者于青报道: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世界贸易大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整体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但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在经历今年初大幅萎缩之后正趋于活跃。世界经济回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世界贸易出现局部改善迹象。
美国进出口贸易同步增长
美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对外贸易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外贸赤字从8月份的307亿美元扩大到约365亿美元,大大超出经济学家的预期。其中,进口1684亿美元,环比增长5.8%,出口1320亿美元,环比增长2.9%,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出口出现增长。进出口同步增长,显示出美国的对外贸易正趋于活跃。
今年年初,伴随世界贸易量急剧萎缩,美国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其中进口比出口下降的幅度更大,因而贸易逆差逐渐减少,并在今年5月缩小到260亿美元。这是自1999年11月以来美国外贸逆差的最小值。
美国对外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正处于复苏状态。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3.5%,是两年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尽管美国的失业率已达到10.2%,创26年来新高,但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缓解了大量失业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伤害,使消费者和企业敢于开支,进而推动了进口增加。美国政府推出的汽车以旧换新计划,刺激了汽车销售,增加了对进口汽车零配件的需求,汽车制造商已开始重建库存。政府对首次购房人提供8000美元税收优惠,也刺激了房屋销售,带动了对进口建筑材料和电器的需求。
美国出口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亚洲和欧洲经济的复苏增加了对美国产品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受美元贬值的推动。自今年3月以来,美元累计贬值近20%,极大地提升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美元汇率下跌带动下的出口增长成为美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德国外贸形势“一步步好转”
德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今年5月至7月,德国出口连续3个月增长,但8月环比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喘息式的2.8%的下降。不过,德国联邦统计局11月9日发布的初布统计结果显示,9月德国外贸额较8月明显回升,出口环比增加3.8%,达700亿欧元(1欧元约合1.49美元),进口环比增加5.8%,达594亿欧元。
据德国《商报》分析,德国外贸形势好转,得到了工业生产增长的印证。德国经济部发布的数据表明,德国工业生产连续5个季度下降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环比增长,增幅为3.5%。德国工商会外贸负责人阿克塞尔·尼齐克认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对德国产品的需求保持旺盛态势,特别是德国的机械设备、汽车等产品深受欢迎是重要原因;此外,各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也使德国受益。他认为,9月数据表明,德国外贸形势正“一步步好转”,未来几个月有望继续增长。虽然总体来看德国今年的出口额将减少百分之十几,但从中期看多数人仍较乐观,特别是德国企业对同中国、印度和巴西拓展生意很有信心。
展望未来,尼齐克认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至关重要,因为现在一些国家在招标时优先照顾本国企业的现象严重。德国批发、外贸及服务业联邦协会主席安东·博尔内则强调改善企业贷款条件的至关重要性。他认为,德国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时期,企业增加投资和运营所需资金的需求会更大。
日本贸易盈余同比大幅增长
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2009财年上半年,即4—9月的贸易统计初步数据显示,日本对外贸易继续大幅度萎缩,但贸易盈余同比大幅增长,达到约1.9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0日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受外需低迷拖累持续大幅减少,但得益于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回落,进口额减少幅度更大。
从具体数据来看,上半年日本出口总额约为27.2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36.4%,进口总额约为25.32万亿日元,同比下降39.9%,均连续两个半年同比下降。其中,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等对美国和欧洲出口额均减少40%左右。由于钢铁和芯片等电子产品市场低迷,日本对亚洲的出口额也减少了30%。
同时公布的9月份贸易盈余约为5200亿日元,同比增长约4.7倍。在对中国出口复苏等因素的带动下,这一数字创下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今年9月的出口总额逾5.1万亿日元,同比减少30.7%,进口总额超过4.5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36.9%。这些数据均表明,在全球经济初步企稳背景下,日本出口降幅开始放缓。令人关注的是,日本9月对亚洲的出口已出现改善迹象,对中国出口较今年1月大增92%。日本财务省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日本出口起到了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