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药企抢滩北京 2012年或新增20多家亿元药企
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到2012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实现新增亿元企业20-30家。
去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连续6年排名全国首位。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昨日在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产生10-1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品种;形成以3-5个年销售超过百亿的企业为龙头,60-80个销售过亿、快速成长的企业为潜力的企业梯队。
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到2012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实现新增亿元企业20-30家。
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初成
近几年,北京市重点推动北京医药集团、北京同仁堂集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三大集团的创新体系建设,同时与首都科技资源密切配合,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等领域初步建成了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骨干的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2008年以北药集团、同仁堂集团、天坛生物等为代表的企业完成销售额228亿元,为产业贡献了75%的工业产值,成为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泰德制药、源德生物、乐普医疗等一批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盈利能力强劲,销售利润率往往高达50%。目前,已有16家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先后在纽约、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国内外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元。
国内外知名药企抢滩北京
2003年以来,北京生物医药领域已吸引外来投资项目77个,总投资额达138.08亿元。法国的赛诺菲-安万特、美国的宝洁和健赞、丹麦的诺和诺德以及江苏扬子江、吉林修正、河北以岭等国内外知名药企纷纷进驻北京。
“北京拥有全国最雄厚的科研、临床资源,最强大的中心市场,最优秀的高端人才群体,具备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杨伟光认为,这是吸引海内外大批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来京发展的主要原因。
同时,一批发展态势较好、品牌认知度较高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北京赛科药业目前已开始在美国申请注册自己生产的仿制药;北京紫竹药业的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已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集团的海外注册品种已超过400个。
在科技创新的支撑方面,北京市科委昨日与昌平区政府、大兴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国家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合作协议。这一基地将通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等手段,成为北京对接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载体和成果引进、孵化、转化的重要支撑。
将出“明星”品种加快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方面大量的上游成果难以与产业、金融资本衔接,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很难快速获得支撑产品。尽管北京目前每年产生40%的生物医药成果,但杨伟光表示:“出成果不是目标,不断涌现‘明星产品’才是北京努力的方向。”
他表示,未来相关部门将帮助重大品种落地和产业化,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新型制剂、研发服务等特色领域的优势,让创新成果在北京生根发芽,从而保证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医药“重磅产品”的诞生地。
据预测,到201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实现新增企业20-30家,新增亿元产品30-40个,亿元产品产值超过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