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刺激政策成浪费黑洞 审计署能否堵截中国式金融危机
希望审计署与银监会的截击,能够彻底消灭民众对货币危机的担忧。
叶檀
审计署对信贷流向进行审计,是及时、必要之举。审计署的审计与银监会的风险监管将形成双刃,冲击巨额贷款可能形成的贪腐、渎职、浪费。审计署查信贷流向,一可以防止市场忽上忽下,二可以阻止产能过剩,三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终将利好经济、利好市场,希望审计署能够重新焕发“看门狗”风采,铁面无私一查到底,给纳税人一个交待。
8月20日,审计署相关官员向《财经》杂志证实,今年的审计重点将放在金融机构的安全、风险、创新、发展4个方面,主要关注与扩大内需、保增长有关的项目,具体关注的行业风险与行业监管部门基本一致。另据报道,审计署正打算对银行落实中央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内容之一是信贷投向。
我国刺激经济的信贷投放之所以能够见效,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尚不完备,加强基建可以建立高效物流网络与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中国企业提升效率,这是中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怕经济刺激计划中硕鼠横行、效率低下、规划不科学,如此浪费公共财政,造成银行风险、刺激资本市场畸形上升。
这并非没有先例,房地产、交通等领域是贪腐高发区域。区区算来,从1999年开始,已经有河南、新疆、贵州、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江苏、北京等十几个省市区的交通厅(局)长、副厅(局)长在公路建设工程中因贪污受贿而被判刑。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交通领域的官员出事时,正是全国公路建设的高峰期,从1998年以后公路建设投资总额高达上万亿元。贪腐的程度令人震惊,今年5月26日开庭的扬州市交通局财务材料科原科长王勇,涉案金融达2亿多元,并牵出85亿地下钱庄案。区区一个科长挪用上亿资金如同探囊取物,银行难辞其咎,此案依靠群众举报,审计与监管部门全无踪影。
贪官贪腐使政府的刺激政策成为浪费财政的黑洞,即使以最乐观的估计,30%成为沉没成本,就有3000亿以上纳税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而银行的坏账成为定时炸弹,最终采用剥离、注资、上市等方式解决中国式的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的经济刺激计划,绝不应该重蹈1998年刺激计划的覆辙。
审计署审计的另一个主攻方向是绩效审计,李金华先生担任审计署署长时,就希望能进行绩效审计,提高贷款的使用效率。年初有报道,今年下半年,审计署将在全国范围内审计各地新增投资项目,这项审计将力图摸清楚有没有、有多少违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搭上了“4万亿”投资的车。
5月18日,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披露,审计在监督检查中央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中,查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些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有的甚至只有48%。
该数据与银监会的风险提示互相印证。银监会7月召开的第三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对银行业风险做出了详细的监管要求。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授信过快、项目资金不实、贷款挪用违规进入楼市和股市、票据融资违规操作及房地产市场违规贷款等7个方面的风险,成为银监会下半年监管重点。银监会明确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上半年蕴含各种潜在风险,大多数平台公司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都不实施管理,项目最终受益也不属于平台公司,贷款资金实际上完全脱离借款人监控。
中央政府的资金如果被滥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跟不上,趁经济刺激之机在项目资本金上弄虚作假,甚至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所有这些风险在信贷扩张期会被包裏得严严实实,银行由于做大贷款,表面上不良贷款率还会下降,一旦刺激政策逐步退出,银行裸泳的现实就会暴露无遗,不得不由政府出资为银行买单。
中国没有发展金融衍生品,不存在什么次贷危机,但中国存在中国式的金融危机,也就是货币危机,上一周期集中爆发于1998年以后直到2005年金融机构大规模上市之间的时间段。
资产负债表是平衡的,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银行风险增加、项目投资效率不高、贪腐黑洞增加,所有这些爆发的集中表现就是,由财政为金融机构、为地方政府债务买单,由央行化解庞大债务的惟一招术就是印钞。此时,就不是次贷危机,而是货币危机。
希望审计署与银监会的截击,能够彻底消灭民众对货币危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