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贷”事件后续来了!消费贷乱象频发,中小银行为何拼抢下沉市场?
近日,九江银行“彩礼贷”海报一事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后当地政府成立了由市金融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3月18
近日,九江银行“彩礼贷”海报一事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后当地政府成立了由市金融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
3月18日晚,相关调查情况已由九江当地媒体披露。
据九江新闻网的相关报道,此次“彩礼贷”系该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的工作人员在“零花钱”消费贷款基础上,针对新婚客户群体进行的文案设计。
2021年3月16日8时30分左右,未经该行相关程序审批,此工作人员将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文案发至微信朋友圈。随后,该部门其他员工在微信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后于当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将文案全部撤回。
据九江银行官方通报,该行已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停职处理,对部门负责人给予记过处分,并对相关转发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3月18日晚,微博@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致歉声明:近日,我行“彩礼贷”引起网络热议,对此我们深表歉意。目前,我行已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停职处理,对部门负责人给予记过处分,并对相关转发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同时九江银行表示,将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同时立足金融本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能力。对暴露出来的合规意识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并持续严查整改,强化合规意识,不断完善内控管理,规范金融营销行为,恳请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事件回顾
3月16日,九江银行“彩礼贷”的宣传海报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热议。
该“彩礼贷”宣传海报显示,“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一年,年利率低至4.9%”,申请条件包括:“22周岁及以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该海报宣传标语写道:“彩礼开销不用愁 ‘贷’来稳稳的幸福”。
不过,在扫描宣传海报上的“立即申请”二维码后,跳转页面显示的并非“彩礼贷”,而是九江银行个人消费贷产品“手机快活贷-零花钱”的申请页面。
该产品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一年,但借款利率和申请条件却与“彩礼贷”不同,产品利率从海报宣传的4.9%变成了“年化利率最低至6.3%”,申请条件也放宽了不少。
3月16日,九江银行客服人员在接受媒体致电时表示,九江银行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没有上线的安排,图片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
另有该行客户经理称,“彩礼贷”实际上就是“快活贷-零花钱”产品,“贷了款,你可以用它买车,也能够用来做彩礼。”该客户经理还称,想要申请该贷款产品,需满足情侣一方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如果满足不了,那最多只能贷下来数万元钱。”
消费贷乱象频发
无独有偶,在“彩礼贷”的热度还未彻底散去,“墓地贷”又加入了“群聊”。
近日,一则关于贷款业务推介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内容显示,昆明晋龙如意园计划与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如意园相关负责人在上述视频中介绍,最高能贷20万元,期限可达10年。
3月18日,有记者致电如意园和西山北银村镇银行,如意园营销副总表示,目前该业务已被取消。截至发稿前,西山北银村镇银行相关人员电话未接通。
其实,多家银行早些年就推出墓地分期贷款业务。目前,仍有银行涉足墓地分期,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泰隆银行、工商银行以及招商银行都有相关业务。一空网的分期购墓产品"墓宝宝"介绍中提到,目前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泰隆商业银行都有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根据场景的不同,有银行曾推出“结婚贷”“婚庆贷”“二胎贷”等产品;针对特定的职业群体,亦有银行推出过“厨师贷”“教师贷”“记者贷”等产品。如广宁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厨师贷”由广宁县农商银行推出。另据授信仪式现场图片,首批“厨师贷”申请厨师获得30万元、10万元、5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
无论是“彩礼贷”的九江银行还是“墓地贷”的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这类消费贷的主体都以中小银行或村镇银行为主。
金融科技行业资深观察者毕研广指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流量和服务场景上比不上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自身开发能力较为有限,场景触达不到C端底层,只能借助第三方渠道或者打出广告“噱头”等手段来吸引客户。
中小银行为何拼抢下沉市场?
近年来,大行不断通过经营下沉和客户下沉实现增量客户的拓展。
某国有大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表示,“我们过去服务大中客户,现在开始服务大众客户,也提供几千元的小额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数据信息挖掘、信用分析验证,向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户)等提供贷款,大幅扩大了客户覆盖面,那些原来缺信息、缺信用,从而缺资金的客户,现在通过我们的下沉服务,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不少中小银行感受到“威胁”。“能做的都是同一批客群,大行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太明显。比如在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方面,我们通常比大行高2%-3%,谁更有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华南某农商行副行长直言,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行只能继续下沉,寻找风险定价更高的群体。
如果说在下沉市场与大行的竞争让中小行感到“威胁”,那在新冠肺炎疫情、存贷两端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部分中小行认为,生存空间已所剩无几。
疫情下,一系列让利措施背后,银行业资产质量承压,部分中小行首当其冲。随着还本付息政策延续,有中小行人士对未来的资产质量状况表示担忧。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根据目前Wind已披露的对73家中小银行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有2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以上,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1.5%-2%之间。与2020年初对比,2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伴随一系列互联网存贷款政策相继出台,部分中小行直言存贷两端遭遇“双杀”,有中小行甚至喊出“下一个被合并重组的银行会不会是我”的声音。
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表示,未来出局的可能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银行机构,它们自身没有相关的能力,不可能在市场中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肯定是要出局的;而拥有全国范围经营牌照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肯定是会留在市场里的。另一类入局者,个人觉得是头部地方法人银行。
“在上述一系列背景下,未来中小银行要不就通过找到新的‘抓手’(比如数字化转型)实现质的飞跃,要不就被兼并重组,再或者直接倒下。”多名中小银行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将是中小行发展的关键之年,能否找到新的“抓手”,事关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