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一边忙着在香港挂牌上市,一边忙着向支付梦冲刺。
2月5日,短视频平台快手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338港元,引发资本市场的热捧,市值已挤进上市互联网公司前五。排在前四的分别是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相比这四家公司成熟的支付业务,快手还在全力推进支付牌照的收购计划。有消息称,去年11月份快手已经收购某持牌支付机构,从而间接获得支付牌照,并且双方已经在调试支付接口,让双方的业务先运行起来。
快手的招股书印证了这一点。在1月25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公司上市发行方案,招股书显示,快手已经在2020年8月份签订协议收购一家支付公司100%股权,收购价格为8.5亿,但目前收购尚未完成。看齐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前20强公司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是首批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机构;美团、小米、滴滴在几年前便已收购的方式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拼多多、字节跳动也在去年完成了对支付牌照的收购。最早通过收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是京东,京东在2012年年初收购了网银在线,彼时的交易价格仅为1.5亿,现在快手购买支付牌照花了8.5个亿。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经历了泛滥到停止发放的过程,因为稀缺性导致其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数量的急剧减少使得支付牌照成了竞相追捧的资源。不难看出,如今支付牌照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在人有我无的情况下,快手唯有收购支付牌照,才能与其它互联巨头的步伐保持一致。压缩通道费用。从快手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快手每年都需要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缴纳通道费,并且通道费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加而不断上升。招股书显示,快手向腾讯支付的渠道费在2017至2019年三年间,分别为5900万元、1.42亿元、2.19亿元。加上向支付宝缴纳的通道费,快手每年需要承担高昂的通道成本,减少交易环节的费用支出,将是快手扩大利润的基础。从长远来看,收购支付牌照建立自有的支付方式,能为快手支付省下可观的渠道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被快手收购的这家支付公司在行业内一直十分低调,业务做得也比较扎实,拥有国内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三块业务的支付牌照和外管局颁布的跨境支付牌照。快手花费重金收购该支付公司100%股权,实则是看中了支付牌照带来的价值,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讲,缺乏支付牌照无疑是发展的一大掣肘。随着快手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收购支付牌照成为必然。在支付行业的收购潮下,多张支付牌照已被买走,与快手能够匹配的支付牌照越来越少,这也促使快手不得不加快收购支付牌照的进程。积累支付数据。获得支付牌照后,快手将从原本电商导流的角色,深入到电商的交易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快手能沉淀大量的支付数据和用户资源,进而向其它服务延伸加以变现。 得数据者得天下,在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用户的支付数据才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产,无论是2017年菜鸟和顺丰的数据纠纷,还是国外亚马逊和沃尔玛的零售业数据之战,都充分说明了消费数据的重要性。对于互联网机构而言,只有将核心的交易数据以及用户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产生和创造出更强的盈利能力,将数据价值最大化。支付数据的价值在于能够产生业务价值,而产生业务价值的多少取决于数据的宽度和深度。快手获得的交易数据越多,意味着快手拥有更多交易数据的处置权,通过对这些交易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为快手业务走向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拓展金融版图。无支付不金融,支付牌照是撬动金融版图的钥匙,基于收购的这张支付牌照,快手可以衍生出包括信贷、分期类高收益的产品,这几乎也是互联网公司必走的路线。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能逃开金融的诱惑,以多数互联网公司发展的路径来看,收购支付牌照后,互联网公司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掘金金融业务。从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快手收入主要由直播、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业务三大部分组成。直播消费业务是快手的主营收入来源,其商业模式是,观众通过购买快手的虚拟打赏物品获得收入分成。此外,截至2020年11月30日止前11个月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4.81亿,巨大的流量成为快手未来开展金融业务的前提条件。作为快手的对标对手,抖音在前不久上线了抖音支付,并通过放心花、放心借等产品实现了金融产品化服务,金融生态初步形成。拿到支付牌照之后,快手既能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又能以支付+金融相结合,充分发挥C端流量上的优势,复制其它互联网公司的成功模式,从而为快手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抖音在今年又取代拼多多,拿下春晚独家红包互动伙伴,借助春晚的规模和影响力,抖音的支付和金融业务将实现快速拉新。如果今年老铁支付顺利上线,明年快手再次接棒春晚舞台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