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股价持续低位徘徊,港交所最耀眼的科技之星,似乎今年并不受资本市场的待见。过去两个月,一向低调,与公众刻意保持距离的腾讯高管们,也在腾讯架构调整一周年纪念的节点前后,纷纷与媒体沟通,向公众解读腾讯的变化。
来源 | 谢璞笔记(ID:jiaxinwen360)
腾讯股价持续低位徘徊,港交所最耀眼的科技之星,似乎今年并不受资本市场的待见。过去两个月,一向低调,与公众刻意保持距离的腾讯高管们,也在腾讯架构调整一周年纪念的节点前后,纷纷与媒体沟通,向公众解读腾讯的变化。腾讯架构调整的设想是,“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简单的说是“既要做好2C业务,还要做好2B业务”。持续低迷的股价,是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艰难挑战的表现之一。资本市场的克制,根本原因还是一点:腾讯2C业务的成功不足以证实这家公司2B业务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互联网2B、2C的业务逻辑不一样。
谈及产业互联网或是2B业务,必然提及阿里与腾讯的比较。腾讯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同年,阿里集团也提出了“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应该说,“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提出,是阿里对“后互联网时代”的一次承前启后的总结。
从微信诞生的2012年开始到2018年,腾讯尽享移动时代的微信红利,阿里与腾讯的产业博弈中,腾讯一直占据上风,转折点是2018年。
2018年除了两家公司各自战略、架构的升级或调整外,还有件标志性事件——2018年8月,星巴克宣布了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更早的2016年12月,星巴克与腾讯宣布了战略合作。事实上,阿里与腾讯的战略博弈中,腾讯开始渐落下风,其实是阿里在2016年开启的“新零售战略”,两家公司开始投资或收购线下传统零售公司,腾讯是投资,阿里更偏向收购。
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本”、“流量”,微信诞生了微信互联网,腾讯因势利导,通过投资的方式,收割了诸如京东、拼多多、搜狗、阅文、美团点评等,几乎是中国互联网大半壁江山,这种“代理人”制度,核心是“流量变现”的外部化和最大化。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弊端,例如,京东与拼多多竞争激烈,它们虽然是“腾讯系”但始终不是腾讯子公司,又如将电商、外卖等“脏活、苦活”剥离后,导致腾讯公司的业务空心化——外界评论认为,腾讯公司不习惯辛苦钱,这样的“偏见”也有一定道理。
一家公司如果太过一帆风顺,其组织和企业文化也容易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或企业惯性。
腾讯从2C切入2B,倒不是切换赛道,而是试图在2C赛道资源整理,开辟新的2B赛道。这要求,强有力的中台协调力——将散落在各个事业部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但与此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并不代表着“各个歼灭敌人”,互联网2C的竞争是“歼灭战”,产业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2B的竞争却是“全局战”,说到底,这并非战争,却是服务。
互联网2B、2C不一样,产业互联网说到底是服务产业,所以腾讯在2C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资本与流量,也就不再是它的优势。另一个话题是,2018年,字节跳动系全面爆发,它在流量端的掌控力也让腾讯坐如针毡,这也是2018年,腾讯与字节跳动战火全面升级的原因。互联网时代,竞争是单向的“歼灭战”,所以它的产业逻辑,正如周鸿祎所说的,是“反木桶原理”。PC时代,QQ的强大存在,流量导入到游戏、门户、邮箱等,虽然腾讯在电商、搜索等都做得不好,但这并不妨碍腾讯的强大存在,移动时代,也是如此,微信的强大存在,进一步强化了腾讯在游戏、门户等优势,更重要的是,腾讯将电商、搜索等领域通过代理人方式进行剥离和投资,流量变现最大化——说到底,互联网2C是“流量为王”。
产业互联网时代,我更愿意称之为“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是不再重要不再流行,而是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与生产的基础设施。
“后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是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企业带来流量和很多消费者,这却是帮助了很多企业触网经营与成长,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企业更多问题的解决,而不同企业面向不同产业,不同行业面临的难题,也各不相同。
“后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企业或机构的全面数字化,流量的输入,只是其中一项。
当然,阿里与腾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阿里说,我们希望把阿里过去20年积累的,不管是场景还是数字化能力,与云计算等其他服务充分融合,形成独特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输出赋能,服务好企业;腾讯说,我们不直接介入商业,我们是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助手”,助力方式,我们在旁边给企业第一个工具,提供帮助。
“操作系统”与“工具”的差异,与阿里、腾讯两家公司不同成长历史有关:阿里在很多领域当发现问题太难,需要大投入时,都是自己撸起袖子干,譬如做淘宝发现需要信用建设,就有了支付宝的担保交易,后来电商做大了,需要保障配送,不仅与四通一达做了战略合作,也做了菜鸟,而阿里成长过程中,需要技术支撑,于是又有了阿里云…
阿里一直做的是B2B2C,腾讯做的是B2C,自然也就有了阿里喜欢“重”,腾讯喜欢“轻”,说到底,是两家公司对商业本质的理解以及行业覆盖的广度差异。或者说,腾讯一直都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阿里一直是“互联网为表,服务为实”的公司,互联网是达成阿里所谓“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愿景的技术手段。
对阿里来说,“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是过往20年的历史性提炼,当然,也是现阶段,阿里有这样的底气为客户提供数字、金融、零售、营销、技术等面全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产业互联网的“非流量”语境,星巴克案例之外,还有更为典型的是出行市场。滴滴与快的时代,腾讯依靠流量优势,获得滴滴出行更多股权,但此后,诸如公交、共享单车,腾讯的流量优势便玩不转了——腾讯投资的摩拜单车败给蚂蚁金服投资的哈啰出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信用免押金一役,微信有强大的流量优势,但支付宝除了流量之外,还有芝麻信用分。一周前环球度假区宣布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的科技应用和数字化体验革新,这一项目是目前装上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场景复杂度最高的一个。北京环球度假区项目筹备到开工历时18年,覆盖七大主题景区,势必是个过亿人次接待量的游玩项目,涉及票务、入园、娱乐、餐饮、住宿、出行等多个环节。说到底,北京环球度假区不缺流量,缺的是如何让园区运转效率大幅度提升,游客更好体验的一个系统性方案。
环球北京度假区和阿里的战略合作,可以想象到的有:如飞猪购买公园门票、预定酒店,如支付宝的人脸识别技术定制开发解决方案——包括入园、置物柜、快速通道以及购买商品、点餐均可通过支付宝人脸识别进行,又如口碑给予点赞、预排位等等。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们的打法是大生态的打法,或者内部来讲,是集团军的打法。阿里任何一条战线,任何一个纵队,任何一个兵团,在市场上都能找到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关键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所有人加起来,能创造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怎么样建立一个体系的优势,这个是很重要的。单个(业务)要有锐利度,但还是要有一个体系的优势”。
张勇的这番话,其实也值得腾讯的思考,就目前来说,腾讯的唯一优势便是微信和它的流量——腾讯应该如何建立一个体系优势?
2016年12月,星巴克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也因此中国门店全面介入支付宝是在2017年底,也是这一年,星巴克与阿里在上海打造了亚洲首家全沉浸式咖啡体验馆——星巴克臻选上海烘培工坊,这是星巴克全球数字科技含量最高的门店,半年后2018年6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宣布退休,他在退休前最后一个关键决定便是——全面拥抱阿里新零售。
2018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的战略合作开启后,资本市场也对此有了很积极的响应,此后星巴克的股价一路飙升——从与阿里战略合作开始至今,星巴克的市值几乎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