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德意志银行宣布重大战略转型,旨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并推动长期增长。为实施转型,德意志银行将大幅缩减投资银行规模,并计划至2022年底前,削减总成本四分之一。
作者|胡昆 李璐「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胡昆系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16期
2019年7月7日,德意志银行宣布重大战略转型,旨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并推动长期增长。为实施转型,德意志银行将大幅缩减投资银行规模,并计划至2022年底前,削减总成本四分之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德意志银行面临较大冲击。2008年,德意志银行税前亏损达57亿欧元,2015年起受各类丑闻及罚款等影响,连续三年亏损,于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别亏损67.72亿欧元、13.56亿欧元及7.35亿欧元。直至2018年,德意志银行才扭亏为盈,实现盈利3.41亿欧元(见表1)。2019年第一季度,德意志银行实现净收入2.01亿欧元,然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至63.5亿欧元,其中股票交易和相关衍生品业务总收入同比下降18%至4.68亿欧元,盈利主要得益于持续削减开支及所得税支出大幅减少。由于重组带来的额外支出,德意志银行2019年第二季度亏损31亿欧元,为2015年来最大亏损。受诸多负面消息影响,德意志银行股价由2007年的每股77.88欧元跌至目前每股6.77欧元,为149年来历史最低点。
投资银行业务占比过大,盈利易受市场利率及汇率波动影响。根据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德意志银行总资产为1.35万亿欧元,贷款余额占比30%,交易资产及衍生金融资产占比42.5%;2018年德意志银行总负债为1.28万亿欧元,存款余额占比44.11%,金融市场融资工具中仅衍生品融资额占比23.6%。由于金融资产交易规模过大,收入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近年来,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持续下降,2018年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30亿欧元,同比下降8.30%;同时,由于德意志银行在德国传统存贷款业务不够强劲,盈利能力有限不足以抵消不利因素。2018私人和商业银行业务收入101亿欧元,与2017年持平。
衍生品中三级资产(Level 3 Assets)比例过大,风险难以量化及控制。三级资产是指流动性不足、难以使用市场可观察的数据进行估值定价的企业贷款、更复杂的场外衍生品(经过多次打包、分割)、不良债务、非流动资产支持证券(ABS)、非流动担保债务凭证(CDO)等金融工具。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德意志银行三级资产为240亿欧元,其中衍生品资产为85亿欧元,虽然三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非常有限,但占德意志银行核心一级资本(CET1)的47%,大幅高于其他银行同业(见图1),这意味着德意志银行资本的价值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运营成本过高,经营效率难以提高。根据财务报告显示,德意志银行经营成本与收入之比为93%,远高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为德意志银行人员冗余,工资福利等人工成本支出大大加重银行经营负担。2013年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发布法规,规定欧洲银行高管(年收入超50万欧元者)奖金和工资的比例上限设定为1∶1,即奖金不能高于年薪,德意志银行便决定以增加工资、减少奖金的方式回避奖金上限规定,2014年银行高管平均加薪17.6万欧元。这一举措推高了银行固定薪酬支出,导致银行对于成本控制的灵活性降低,为银行带来额外负担。2018年德意志银行员工人数为91737人,净收入279亿美元,实际员工人均净利润为304991美元。对比之下,摩根大通实际员工人均净利润为425719美元;瑞银集团为472241美元。此外,2018年员工薪酬占银行营业收入46.7%,远高于摩根大通(30.4%)等银行同业。
另一个原因为德意志银行国内外扩张行为过于激进。对内扩张方面,德意志银行于2010年收购德国邮政银行,但随后因欧盟新规和本国监管规定,无法实现两部分资金交叉销售效应,利润尚不能抵补合并后经营成本增加的压力。由于业绩表现不佳,2015年德意志银行计划将邮政银行出售,但随后2017年又宣布放弃出售计划,欲将邮政银行业务与其他零售业务重新整合。此次并购抢占本土市场不仅未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几年战略不断变化更是造成银行整体资源成本的增加。此外,2019年3月德意志银行与德国商业银行宣布就合并进行谈判,但随后4月即表示谈判失败,同样额外增加银行经营成本。对外扩张方面,德意志银行海外业务占比过高,难于有效整合管理全球业务。2018年其海外信用敞口占集团比例达68%,海外营业收入对集团贡献度达61%,海外员工数占集团全部员工数的54%。
德意志银行外部经营环境日趋严峻。经济低迷压缩业务空间。2008~2018年,欧元区GDP平均增速仅0.7%,其中德国GDP平均增速为1.3%。2018年德国经济增速为1.4%,较2017年的2.2%大幅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9年德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0.8%。低利率环境挑战盈利能力。2008年后欧洲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并于2014年6月首次将存款利率下调为负值。2019年欧洲央行表示将继续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为零,并预期在年底前不会加息。市场利率持续低迷导致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监管趋严增加合规成本。在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后,监管层对银行业提出更多的监管要求,相继出台“巴塞尔协议Ⅲ”和《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II》,旨在强化银行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同时提高交易透明度并加强投资者保护。从2015年开始,德意志银行被各国监管机构以涉嫌操纵利率和股价、不正当处理操作存托凭证(ADR)发行等理由处罚9次合计109亿美元。
第一,缩减投资银行规模,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德意志银行将退出全球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仅保留重点股权资本市场业务。同时,德意志银行将成立企业银行部,组成第四大业务办款,专注于投资其核心业务发展。
第二,成立资本释放部门,对风险加权资产进行缩减或处理。德意志银行初步计划将约2880亿欧元以及740亿欧元风险加权资产缩减40%。此外,该银行计划维持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不低于12.5%,杠杆率预计在2020年升至4.5%,2022年起升至5%。
第三,实施成本削减计划,提高经营效率。通过重组业务和基础设施,德意志银行计划在2022年缩减成本至170亿欧元,在当前基础上降低四分之一,使成本收入比降至70%。为实施战略,德意志银行预计将在2020年之前全球裁员约18000人。此外,德意志银行将于2022年以前在科技领域投资130亿欧元,以提高效率,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德意志银行在过去数年间经营偏离传统核心业务,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利润增长点着眼于金融衍生品及房地产抵押债券等高风险业务。当前,中资银行纷纷走上转型道路,通过德意志银行一例,可以看出银行转型难度很大,需要在审慎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重大改革可能产生的阻力和负面影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和市场份额,同时应降低风险偏好,审慎推进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不断完善以适量贷款资源为引导、以综合化金融安排为依托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德意志银行经营效率低下、成本冗余,成本收入比过高是其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高的运营成本不仅会影响银行经营效率提升,也难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银行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德意志银行实践的经验教训,要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更加注重高质高效的银行运营。一方面可通过精简组织架构实现简约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与新兴科技的融合力度,进一步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及管理流程优化。要立足本土发展,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和全球经济政治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本土市场、本土客户应是国际化稳健发展的根基。中资银行应坚持发挥“桥梁作用”的全球化模式,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加强对中资“走出去”客户和外资“引进来”客户的服务,以满足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持续提升跨国核心竞争力。
德意志银行案例表明,因违规经营受到监管严惩,不仅影响机构声誉,且高额罚单势必影响机构经营发展。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须充分研判各国市场政策法规,重视依法合规经营,同时应建立与国内监管、海外监管之间顺畅的沟通和报告机制,高度关注业务全球化的风险管理,以规避不必要的巨额诉讼成本,促进业务稳健发展。例如,欧盟2018年落地实施的《欧盟数据保护条例》,对中资银行处理和存储个人金融信息带来较大挑战,若未达到合规要求则面临最高1000万欧元或上一年度全球营业收入2%的罚款。中资银行应加强与欧盟监管当局合作,及时了解监管动态,将监管处罚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