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积极申请中国银行卡清算牌照 银行卡清算国际化加速推进
其实,已经有国际银行卡清算组织获批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了。
《贸易金融》记者张艺妍
6月19日,第15届Visa2019亚太区安全峰会在上海举行,Visa亚太区总裁柯如龙表示,中国代表着巨大的机会,Visa非常积极,非常感兴趣,一直参与其中,在中国有30多年运营历史。柯如龙还表示,Visa的确向中国央行提交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不过需要时间。
首家外企获批在华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
其实,已经有国际银行卡清算组织获批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了。
2018年11月,美国银行卡清算组织巨头之一的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在中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已经获得了审查通过,此事件标志着中国支付服务市场对外资开放进入更高层次,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的重大举措。
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在“第七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支付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遵从先进的国际规则,提高有关法规制度的法律层级,增强制度的法律确定性,帮助市场主体甄别支付风险,吸引境外主体参与我国的支付安排。
他还表示,要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内支付产业特别是非银行支付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位银行从业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卡清算业务的核心是银行卡交易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国际银行卡清算机构有交易转接清算系统,与发卡系统、收单系统、商户终端等等形成交易网络。
其实,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万事达卡和Visa 就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开展中国境内外卡交易的转接清算业务。
这么多年来,国际卡组织一直在开拓中国市场,却只能分享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的部分市场。经过 30 年的准备与等待,Visa和万事达卡等国际卡组织终于
迎来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全面开放。
银行从业人士还告诉记者,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以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境内设立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形式展开,同时还有中资机构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银行卡清算市场即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银联的地位短期难以动摇
早在2014年政策就开始为银行卡清算业务国际化铺路。
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决定,此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内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实施对内对外开放在政策层面的全面启动。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是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6月,央行和银监会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作为《决定》的配套文件。
2017年6月,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对相关工作程序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
2019年6月18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审查通过了中国银联的申请,特向其颁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中国银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亚洲地区。银联表示,银联卡可以在全球的近180个国家和地区、5400万家商户和超过280万台ATM使用。
目前,全球已发行超75亿张银联卡。这些都让银联成为了银行卡行业中的佼佼者,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支付卡品牌之一。
随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尽管竞争将异常激烈,但从目前中国银联的实力来看,不论是经验丰富的国际卡组织,还是国内大型银行以及支付巨头,在短期之内均难以撼动中国银联在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主导地位。
Visa、万事达卡等国际卡组织积极布局全球业务
因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不同,使得其银行卡清算市场特征也有所不同。
美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高度集中,Visa 和万事达卡是美国最大的银行卡网络转接机构,均运营开放式银行卡网络,覆盖大部分从事发卡或收单业务的金融机构。
Visa、万事达卡等国际卡组织在全球银行卡清算市场份额中处于领先地位并积极布局全球业务。JCB、运通、大来等国际卡组织也在全球业务拓展中寻求机会。
有一些地缘相近的国家选择联合成立区域性银行卡清算机构,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力,如东南亚区域支付联盟ASEANPay、欧元支付组织联盟EAPS 分别于 2004 年和2007 年相继成立,在地区范围内运营跨境银行卡转接清算业务。
也有一部分国家从金融安全角度考虑建立本国银行卡转接网络,只在本国境内发卡的银行卡清算机构一般通过与国际卡组织合作的方式实现本品牌银行卡的境外使用
例如,印度银行卡自主品牌 Rupay 卡在境外受理通过Discover 网络实现。法国依托国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机构 CB 实现银行卡交易的转接清算,包括境内所有银行卡的跨行交易和外卡在法国境内交易,而法国银行卡境外交易则由 VISA 和万事达转接。
当地时间6月20日,美国政府召开的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继续进行。
截至目前,除了苹果,已有包括惠普、戴尔、英特尔、微软等在内的科技巨头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以书面形式表达了反对加征关税的意见。
而苹果公司在17日已发函表示,希望美国政府免除对苹果19项产品的关税。
苹果要求供应商开始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因为其越来越担心依赖中国制造的风险。
《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报道称,苹果正准备对其供应链进行重大重组,要求关键供应商评估将15%至30%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成本。
尽管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但据报道,苹果认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存在许多风险,因此即便形势有所缓和,苹果也打算坚持执行这一计划。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新闻机构,苹果公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过度依赖中国制造感到担忧。
该报道指出,中国是苹果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部分,这使得苹果能够通过在短时间内召集数十万名员工,迅速应对需求高峰。在中国,约有500万人依靠苹果来获得工作,其中包括180万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商。该公司还在中国直接雇佣了1万名员工。
然而,一家供应商警告称,在另一个国家复制中国的供应链并非易事,并预测中国短期内仍将是苹果的核心。
一位供应商表示:“这确实是一项长期努力,可能会在两三年后看到一些成果。”“这是痛苦和困难的,但这是我们必须处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