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票据风险评级意义重大

2018-12-19 14:4138341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商业票据信用体系建设尚未起步。

来源:云票据(ID:cpiaoju)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商业票据信用体系建设尚未起步。


本文通过讨论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从我国商业票据的特征与问题出发,借鉴国际商业票据评级经验,探究我国商业票据评级的可行性与意义。


商业票据一般以满足发行主体的流动资金需求而发行。因而往往是短期远期票据,具有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270天)、可流通转让等特征。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商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即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签发的,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由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承兑汇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信用支付工具,具有权利义务明确、可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等特点。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


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


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


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


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对便利企业支付结算、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体来看,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仍然较为缓慢,且占比呈下降态势,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从观念认识来看,市场对商业信用接受程度较低,仍然习惯于使用银行信用,影响了商业承兑汇票的普及。


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等级和流通性弱于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办理贴现的难度较银行承兑汇票高,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目前,经常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企业较少,许多银行机构两至三年未办理一笔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商业承兑汇票的业务量和资金量不到商业汇票总量的10%,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过高、商业承兑汇票占比过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从市场条件来看,商业信用影响因素较多,商票承兑存在较大压力,制约了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


因此,目前商业承兑汇票使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发展的石油、电力、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及信誉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或者在一些关联企业、产业链中上下游关系紧密的企业之间使用。


(三)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基础投入较少,不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不够重视,在人员配置、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基础投入较少,使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缺乏办理的基本条件。尤其随着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电子票据逐渐成为票据市场交易的新方式,这对企业推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从商业银行来看,金融机构对商票融资积极性不高,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商业承兑汇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商业银行普遍担心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能兑付而形成新的不良资产,而且由于大型企业集团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后,挤出银行对其高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


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考虑,银行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融资行为存在短视现象,业务办理积极性不高。商票贴现业务在银行的准入门槛较高,受客户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审批流程、银行可贴资金等因素限制,仅认可在自身银行系统内已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评价较高的企业,并有限度地给予商业汇票的机会。


(五)从人民银行来看,给予商票再贴现的额度较少,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支持力度不够。


票据市场对利率传导机制反应灵敏,在国家实行紧缩银根时,票据市场贴现利率上升迅速,导致银行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后,向同业办理转贴现困难或无法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贴现资金吃紧,影响了银行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信心。因此,人民银行层面对商业承兑汇票的政策性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从社会层面来看,商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目前,社会信用环境总体状况不佳,国内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信息不对称导致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承兑汇票不被市场主体认可,企业之间拖欠、占款现象严重,商票难以流通。而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信用评估机构,不能为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提供可靠的信用保障,造成企业因无法获知交易方真实信用状况,也不敢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


五、我国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可行性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签发人的资信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是指对商业票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按质量高低分成等级。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我国商业票据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尚未起步。而国际商业票据评级经验、国内短期融资券的评级经验以及我国信用评级技术的成熟,使得我国商业票据评级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六、国际商业票据评级经验


国际商业票据发展最早始于18世纪美国,各类工商企业通过证券经纪人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必要的短期资金,购买者一般是资金充裕的商业银行。现代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之外的商业票据市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形成了美国、欧洲、日本三大商业票据市场,其中,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仍然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宾州的中央铁路公司8200万美元商业票据的违约,使得国际资信评级开始进行企业的短期评级。从1981年11月开始,标准普尔公司的《信用周刊》(Credit Week)在“新评级”栏目中提供新商业票据发行的初始信用级别。而穆迪公司每周发行的《穆迪债券调查》(Moody’s Bond Survey)则将新发行的商业票据相关信息放在“新发行”栏目下进行披露。


七、国内短期融资券评级经验


在我国,短期融资券与商业汇票的特征较为接近,它们都是企业的短期信用债务工具。短期融资券信用评级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丰富的实践。《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需要由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通过信用评级制度,不能取得评级或评级不合格的企业被排除在短期融资券市场之外,降低了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也使得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券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对短期融资券利率的市场均衡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短期融资券的风险,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我国商业票据评级现状及评级技术的成熟:


目前,我国票据业务信用评级纳入商业银行的统一信贷评级管理中,票据承兑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主要针对出票企业或持票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管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及票据二级市场业务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管理。


一般而言,信用评级的具体方法包含定量和定性分析两种,通常商业银行或外部评 级机构均采用两者结合进行分析,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商业票据的评级目前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针对其自有客户进行内部评级,未考虑商业票据的高流通性等特征,仅按照基本的信贷要求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不对外发布,而专业外部评级目前基本尚未被引入该项评级中。


此外,商业承兑汇票由于其承兑主体为企业,并无银行信用支持,从而风险暴露程度加剧。虽然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占比在整个商业票据市场中尚不足10%,但由于商业票据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2015年商业承兑汇票已经达到约2万亿元,且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承兑汇票在P2P、资产管理等理财中深受投资者追捧。


在以上情况下,国内以联合信用为代表的全国性评级机构早在十年前已经开始商业票据的评级理论研究,部分评级机构甚至已经在和地方商业银行合作进行评级实践。


八、开展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意义


信用评级在商业票据市场的引入,将有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解决当前商业票据市场定价模糊的问题、控制商业票据市场风险,推动商业票据市场的稳定发展。具体而言,开展商业票据评级具有以下意义。


(一)通过信用评级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障商业票据信用功能正常发挥。


(二)有利于遴选合格主体进入市场,降低信用风险,帮助合格票据签发人顺利筹集资金。


(三)有利于促进票据利率市场化,打破当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区域分割的现状,促进统一交易市场的形成。


(四)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中介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


(五)信用评级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抓手,促进票据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10
标签:票据 意义 风险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量规则探讨

2018-01-18 17:13
16342

防范票据诈骗风险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2017-11-17 15:54
27503

央行或已开始关注“互联网票据理财风险”,它不能游离法律之外

2017-09-04 23:02
8167

银监会展开城商行票据业务风险排查工作

2016-07-11 17:28
1630

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加码“同业户”出借或成历史

2016-05-05 15:56
1479

银行票据案累及P2P 如何识别票据理财风险?

2016-04-20 12:07
91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