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消亡进行时 存续产品面临清盘或转型考验
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给公募基金业带来一系列影响。不仅分级基金将成为历史,因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基金也将从市场上消失。
来源:投资者报
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给公募基金业带来一系列影响。不仅分级基金将成为历史,因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基金也将从市场上消失。
这意味着,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将面临清盘或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共有120只保本基金,引人注意的是,当中有不少处于亏损状态。
在此情形下,基金公司打算如何处置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若保本基金转型,将面临哪些困难?带着以上疑问,记者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得到一些解释。
逐步受到冷落
资管新规的出台,让本就不断萎缩的保本基金处境更加尴尬,由于新规禁止资管产品保本保收益,这令存量的保本基金被迫清盘或转型。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本基金整体规模缩减至1858亿元,而在去年年底,这一数字为1971亿元,这已比去年年初的2953亿元减少近三分之一。其中,大成景恒保本混合型基金、国联安保本混合型基金目前规模不足5000万元,跌破清盘红线。
所谓的保本基金,其实与通常的灵活配置基金模式差不多,也是将资金配置在债券、股票、现金多个品类上。只是,通常对高风险资产——如股票配置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投资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事实上,实现保本也是有条件的。保本基金通常有2至3年的锁定期,到期之后,投资人才能实现保本;若是提前赎回,则享受不到这个待遇,而且赎回费用为1.5%,比其他类型基金要高。但可以看出,保本基金是暗含刚性兑付的。
北京某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保本基金的成立是公司综合考虑投资者需求、公司产品类型以及市场情况所成立的产品,其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属于较低风险类投资产品。”
国内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诞生于2003年,而保本基金真正迎来爆发是在2015年股灾过后。这一年,股市暴跌行情令投资者趋于谨慎,“避险”能力突出的保本基金恰逢其时、风潮渐起。2015年,共有17只保本基金推出,2016年,这一数字多达70只。
近期,保本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引起监管层高度重视,市场上有一种担忧,保本基金无序化发行一旦遭遇极端行情,非常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市场上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接近上限,部分基金公司为了能够顺利发行保本基金运用“反担保”的手法,潜在风险较大。
监管层近年来一直推进打破刚性兑付,保本基金的保本特点也不符合监管层维护市场稳定的意图。在此情形下,2016年上半年,监管层开始暂缓审批保本基金,自当年10月后,市场上再无新增保本基金。
面临转型难题
尽管名为保本基金,但在运作过程中,它也并非持续“保本”,因部分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有一定风险的资产,保本基金也会出现没有收益,甚至倒贴钱现象。Wind数据统计,目前有4只保本基金单位净值小于1元,包括:诺安汇鑫保本、鹏华金鼎保本、中融融安二号保本等,这意味着,上述基金运作过程中已有所亏损。
若考察近半年收益,则有更多保本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共有14只保本基金最近6个月(截至5月17日)收益为负,其中中融融安二号保本、华商保本1号、长城久润保本、银河润利保本、平安大华保本分别为: -5.3%、-2.5%、-1.9%、-0.9%、-0.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亏损保本基金,近年来投资债券的比例不断加大。2015年二季度,诺安汇鑫保本投资债券的比例为23%,股票5%,其他资产65%,现金19%,目前,该基金配置债券比例已高于95%。与此同时,鹏华金鼎保本于中荣融安二号保本,当前配置债券的比例亦超过95%。
显然,高配债券并未让上述基金获得理想收益。在北京某基金公司业内人士看来,在经历了2016年的股债双杀和2017年整年萎靡的市场走势后,一些保本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理财目标实属不易。
在低配股票、高配债券的情况下,其他保本基金即便未亏损,收益率也难言乐观。Wind数据显示,目前120只保本基金中,102只近6个月收益率为正数,但收益率最高的广发稳裕保本仅达到3.04%。
比起保本压力,更让基金公司困扰的是,在新规下保本基金的命运即将终结,未来面临清盘或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上述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着手清盘存量保本基金,后期操作以公司公告为准。
无疑,目前规模较高的保本基金转型压力更大。Wind数据显示,存量保本基金中,南方避险增值、广发稳裕保本、易方达保本一号、汇添富盈安保本、中银保本等规模均超过30亿元。
在被视为过气产品情况下,一些保本基金若要开始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从保本变成不保本,投资者很可能不会买账。从已结束保本周期的产品来看,基金持有人多数选择了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