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合并如何影响银行业?
3月13日,整合银监会、保监会职责,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会)的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同时明确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至此,在银行与保险业,央行负责宏观审慎监管、银保会负责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机构监管,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式双峰监管模式雏形初显。
作者:杨荣 来源:eResearch杨荣团队
3月13日,整合银监会、保监会职责,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会)的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同时明确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至此,在银行与保险业,央行负责宏观审慎监管、银保会负责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机构监管,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式双峰监管模式雏形初显。
随着银监会、保监会的合并,我国的金融监管将由“机构监管”转变为“市场监管”,以顺应混业经营、综合经营的趋势。作为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之后的又一重大监管框架调整举措,组建银保监会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银保合并监管的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业逐步进入混业经营阶段,“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暴露出缺乏协同、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从2015年开始,市场上就有“三会合并”的声音,在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一直是重点。因此,这次合并是国家审慎综合考虑新的金融市场形势之后做出的调整,绸缪已久。
随着我国金融业逐渐走向混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已经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1)金融监管重叠和真空并存;(2)监管标准不统一带来监管套利的可能;(3)各分立的监管机构不了解整个投融资业务链条,无法准确掌握被监管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和风险传染路径,不能满足全面监测和有效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存在监管空白区域和交叉区域难以协调的问题。
(二)银保合并监管的出发点:整合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成本
早在2004年6月28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就发布了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明确“三会”的职责分工,但协调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一旦各监管机构之间对某项政策产生利益纠葛,或出现对各自所监管行业利益保护行为时,缺乏一种强制力量予以调节。
2017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但在监管协调上仍显不足。银保监管合并,政出一个部门,监管协调由外部变为内部,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协作、统一监管标准,会收到决策时间短、成本低、效率高的良好效果。
此外,银保统一监管有利于整合监管资源、发挥专业化优势。银行与保险在监管理念、规则、工具具有相似性,两者都管理自身的资本收益匹配、风险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因而对监管资源和监管专业能力也有相近的要求,在我国金融监管资源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统一监管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整合监管资源,充分发挥监管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而证监会主要负责信息披露真实性,监管理念与银行和保险不同,没有资本金方面的要求,因而此次合并不包括证监会。
(三)银行与保险之间竞合关系的简单分析
银行与保险具有相似和相异的经济功能,从而决定着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保险而言,银行对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销售网点和结算体系支持、推动保险需求和增加保险主体规模与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在过去几年,银行业利用网点和客户资源宣传和分销保险产品极大的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同时银行本身具有完整的结算体系,为保险费收缴和保险补偿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提升了保险的服务效率,这是银行与保险之间最基本的合作关系。更进一步地,由于银行贷款审核的时候认可保险提升信用评价,因此弱信用评级的群体,如“三农”群体、中小微群体等,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提升其融资的可获得性,从而产生了对保险的更多需求。此外,银行系险资企业为例,银行通过合资、持股、并购进入保险业,也增加了保险经营主体规模和风险抵御能力。
对银行而言,保险对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信贷风险提供风险补偿、鼓励增加信贷供给和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等方面。当前银行与保险之间在金融产品开发上的合作还比较简单,主要还是针对银行渠道对原有保险产品的修改,相应的经济附加值较低。随着保险与金融复合型金融产品创新的深入和发展,一方面可以为银行贷款业务提供风险补偿,如现存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有待深入开发的消费信贷保险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新的信贷供给,如通过发挥保险风险分散和转移作用,增加对中小企业、农户等群体的信贷供给。此外,保险机构也可以通过投资商业银行股权对银行公司治理和战略决策发挥积极影响。
银行与保险之间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资管业务等。在负债业务上,保险公司也有类似储蓄投资的产品,如寿险机构推出的分红保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对银行存款吸收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资产业务上,保险资金投放扩展到购买国债、债券、股份等有价证券,同时开展保单质押贷款在内的多种放款业务,在优质客户和项目上与银行展开竞争;在资管业务上,资管新规打破了银行理财的隐性刚性兑付,降低了对保险理财的相对优势。资管投研能力将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从这一角度看,保险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四)合并监管为银保合作层次升级保驾护航
1、银保合作的三种层次
银保合作泛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所有的业务合作。在完全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银保合作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业务协作。此时银保合作基本就是指协议代理合作,即银行以兼业代理人的身份,向各种客户销售各种保险产品,两者的合作仅限于保险产品的销售。这只是银保合作的初级层次,在这个层次,银行仅关注代理业务规模和手续费收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所承载的附加价值是比较低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低,因此相应的金融监管也更加容易。
在经历了最初的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阶段后,银保合作将逐步过渡到了双方达成战略联盟,在渠道和产品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并逐步向银保一体化发展。所谓银保一体化是指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资本的交叉渗透,实现银行与保险两种业务之间的结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相比较而言,在协同合作阶段,银行强调对客户的增值服务,重点关注合作关系、三方共赢;而在一体化金融服务阶段,银行经营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为中心,更关注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
2、合并监管为银保合作层次升级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
我们国内银保合作正逐渐从简单的交叉销售向协同合作和提供完全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进行转变。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近几年银行系保险企业的迅速发展。目前,银行系保险企业已达11家,主要包括国有五大行——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安盛人寿,农业银行的农银人寿,交通银行的交银康联人寿,建设银行的建信人寿、建信财险,中国银行的中银三星人寿、中银保险。其他则如招商银行的招商信诺人寿、光大银行的光大永明人寿、邮储银行的中邮人寿、北京银行的中荷人寿等。
截至2017年三季度,规模前三甲的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总资产分别达到1267.70亿元、1240.20亿元和843.80亿元。从2013年至今,工银安盛、建信人寿、交银康联、农银人寿和中银三星总资产累计分别增长476%、382%、612%、146%、380%。
银保合作层次的升级,提升了银保业务经济附加值,但也对金融一体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次的合作框架下,银保业务形式将更加多样化,机构关系更加紧密,业务风险也隐藏地更深,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对监管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保险合并监管为银保合作层次升级扫清了制度障碍。
(五)银保协同未来的发力点:价值链相融
银行与保险按照所有权结构和一体化程度分为四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销售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金融集团。纵观国际市场,以金融集团的形式较为流行,而我国虽然四种合作模式都有,但主要以销售协议为主,其余三种模式仅存在少数案例。
在银保合并监管之后,我们认为战略联盟,甚至金融集团等形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银行来说就是开展综合化经营的良机。现有的银行保险金融集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保险公司主导的金融集团(CNP、安联、苏黎士);2、实力相当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并而成的金融集团(ING、富通);3、银行主导的金融集团(汇丰)等。其中1、2类公司占主流,3类公司占比相对较低,还出现了花旗剥离(旅行者集团)保险业务的负面例子,其根源在于保险业务通常收益率较银行为低,客户由低价值业务转移至高价值业务上容易获得溢价,而银行业务本身收益率较高,对于销售保险产品存在一定的疑虑。
银行保险业融合的实质在于通过改变或改善现有业务流程,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银行和保险价值链的全面协同。银行保险的整体价值难以在一种较为宽松的合作形式中或者通过银行与保险的简单结合方式获得,我们认为,在银行控股保险公司的自营模式下,保险子公司与银行母公司深度整合,为构建客户导向的价值链提供了条件。
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价值链:传统的银行价值链非常简单,基本活动分为三部分,资金取得、服务供给、资金运用,支持活动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与运营等。保险公司价值链相对复杂,核心要素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再保险、客户服务等,支持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在综合经营框架下,实现银行与保险业务的协同,应该在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原则下对二者的流程和价值链进行整合。从两种业务的价值链相似性及互补性上来看,基础设施维护和后台管理所产生的协同非常有限,主要的协作方向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以及销售和分销环节。从大的方向上看:首先,打造银保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分销平台,保险公司无需在银保环节派驻销售人员,充分利用银行的人力及渠道,保险产品弥补银行产品线不足,为银行提供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其次,保险产品、承保、理赔、基金选择等中台职能由保险子公司完成;再者,资产管理是保险业务的核心,与银行紧密协作,未来在银行资管大发展后可以进行业务外包。
在客户市场方面,银行的产品与服务需要与细分客户市场紧密对接,通常而言,银行零售客户需求有低到高依次为消费者金融、信用卡、个人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国外银-保集团的通行做法是将保险业务成功嵌入到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的销售模式中,保证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充分整合性,由此可以将银行保险分为零售银行保险与私人银行保险两类,前者产品简单、标准化,适合通才型银行渠道销售人员营销,后者指向高端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客户,为其提供复杂性的保险产品,需要更加训练有素的销售力量。
在资产管理方面,大资管时代下,银行与保险在资管业务上的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渠道和信用优势,扩展与保险机构的合作空间;而保险机构的投研实力相对较强。未来双方可以基础设施与不动产投资、资管产品、企业年金、代销与托管等多方面均有较广泛的合作空间
未来几年,银行业务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会更加密切,传统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的融合、创新也会进一步加快。过去于粗放发展,两者的价值链尚未完成融合,业务拓展及期盈利能力较保险业平均水平有差距,但随着银保监会的成立,银保合作业务将逐渐规范起来,保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补充作用将日益显现,尤其在银行业面临从资产持有向资产管理转型的背景下,银-保的协作融合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