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18年“1号函”凭什么发给山东人?5分钟看懂三年后山东经济地位

魏涛 | 2018-02-25 23:32 13393

作者:魏涛来源:新动能研究所(ID:leadingbc)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将新年的第一份批复文件签给山东,为这个“GDP第三”、“人口第二”、“酒量第

作者:魏涛

来源:新动能研究所(ID:leadingbc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将新年的第一份批复文件签给山东,为这个“GDP第三”、“人口第二”、“酒量第一”的经济大省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这份编码为“国函〔2018〕1号”文件表述的主要内容,是“原则同意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并提出若干要求。对此消息,省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转载。


那么,什么叫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个文件究竟有何价值?这个方案因何而来?将对山东各行各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下面,笔者循着经济史的脉络,从头开始说。


“说到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历史悠久,儒家思想发祥地,文化名人辈出....”(停!这是重点吗?好吧,此处省略十万字....)


简短洁说,时间来到40年前,即1978年冬天。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发动了改革开放的引擎。随后的40年里,中国以年均9.8%的GDP增速先后甩掉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等等!第三大?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


没错,这个排名是把欧洲19个国家拼凑起来的“欧元区”也算了进去。有人预测,2018年中国会超过欧元区19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不过,世界银行还有另一种算法: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总和,居世界第一。


唠叨了半天,这和山东有啥关系?


言归正传。中国改革开放第二年(1979),山东省经济总量从全国第四名挤进“前三强”,这个水平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中1982至1985年连续四年名列第一)。刚才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那么位居经济三强的山东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是多少呢?笔者没细算过,也不擅此道,但有个参照,据GDP连续29年领跑全国的广东省发布的数据,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


以此类推,山东省的贡献率也应该是“杠杠滴”。


然而,在普通人印象中,山东既不是广东那样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也比不上江苏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吸引力,更没有浙江民营经济散发的超级活力,凭啥本事一直位列前茅呢?这个问题还真的不敢贸然论断。能用几个简单字眼把一个复杂问题能回答清楚的,要么是哲学家,要么回答是错的。


山东经济长期位居前列,固然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必然性参杂着偶然性。但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三个要素是确凿的:


第一,地大。


所谓地大,不是说地盘大,而是耕地多。


明朝中叶开始,山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耕地大幅增长。耕地,是主要的税负来源。明中叶到清末的300多年,山东耕地面积从57万顷增至110余万顷,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运输业也渐渐发展起来。近代农工商业的积累,加之德日在此盘踞大兴制造,为山东经济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所以解放后直到1978年,山东GDP没掉下过前五名。


近20年来,耕地多依然是主要优势。耕地变更成建设用地,是工业的生产要素和地产业的摇钱树。


第二,人多。


明朝中叶山东人口740余万,清末达3700余万,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口大省之一。解放后,从1953年的4800万到1982年7500万,再到2014年9700万,如今马上要破亿了,全国排第二。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20年人口是最大的红利,一方面廉价的劳动力创造巨大工业价值,另一方面又释放消费力创造商业价值。


第三,讲政治。


注意,笔者这里要说的并非党政系统讲政治,那是分内的事儿。笔者说的是企业家讲政治。


在山东,企业人士领会中央精神精准到位,贯彻落实地方政策有板有眼儿。不过,企业因此获得的政策帮扶和优待,也足够弥补经营亏损的。因为讲政治,企业活儿干的漂亮、数据也报得好看,吻合了过去若干年以GDP论政绩的时潮。因为经济界热衷政治,也诞生了一堆“红顶中介”——这正是2018年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清理的对象。


是不是扯得有点远了?上面这些都是铺垫,是过去“高增长”时代山东省的几个优势和制胜法宝。但笔者的重点并不在这里。


笔者要说的重点是:尴尬,眼下的尴尬。


1986年开始,山东GDP连续32年非二即三,从没做过老大,且近些年一直位列第三。首先,赶超和取代前两名广东、江苏很难。2016年,江苏苦追广东7年未果,仍以0.34万亿差距居二,而山东与江苏则相差1万亿,这很尴尬。实际上你追赶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成长。其次,就是来自第四名浙江、第五名河南的威胁,山东稍不留神就被他们超过,被踢出前三(那样会特没面子)。2016年数据显示,尽管山东超出浙江2万亿,但浙江的增速与山东持平,而河南的增速则超过了山东。


常有人这样问:“山东GDP远超浙江,但是为什么总感觉浙江经济水平比山东强得多呢?”网友回答说:“山东9000万人,浙江5000万人。”这个回答貌似很诙谐,但实际上很痛感。或者说,这才是笔者的重点。刚热闹地侃了一通经济总量的事儿,统统都是前戏,笔者真正要表达的是:土地红利、人口红利以及过去三十多年穷追猛赶的GDP指标再强大,也将成为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说的很清楚,“新时代”要的是“高质量”、“新动能”和“绿水青山”。


说到这个,山东更尴尬了。


在GDP论英雄的时代,“大规划、重投资、高负债”是山东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有人戏称“傻大粗”。所以,在地盘大、人口多、底子厚、政策跟读到位的优良资源下,山东经济特把“势”做得足足的,稳坐三强宝座。


然而党的十八大之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中国也进入“新常态”。五年来发展的是“新经济”、培育的是“新动能”、打的是“蓝天保卫战”,陈旧的发展思路不再好使。


如今,最热的“共享经济”、“互联网+”、“双创”、“无人驾驶”、“AI”、“新能源”,这些新标签貌似都跟山东沾不上边。相反,山东成了“巡视组”、“环保督查”、“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治理对象。这貌似很诙谐,但实际上很痛感。


然而,痛感叠加在一起,不是更痛,而是要搞改革、谋出路。这正是山东人有骨气、敢闯敢干的宝贵一面。所以,在改革开放40周年、“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十三五”目标实现的决胜之年,在这个特殊的2018年,山东给自己定义了新的角色——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概念自2015年提出后,国家领导人在各种重要场合进行了多次论述。2017年4月,“新旧动能转换”被山东省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总抓手”。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内涵和行动指南,笔者分别于北京、济南、聊城等地进行了十余次公开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里有一对基本关系需要大家清楚:“新旧动能转换”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供给侧改革是“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手段。


那么,接下来说说山东缘何自定义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呢?这还得从大约一年前讲起。


2017年3月6日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望山东在国家发展中继续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紧接着4月19日至21日,李克强总理到山东考察,提出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探索解决重点民生问题的改革经验,为巩固全国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提供重要支撑。”


4月28日,山东省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


6月13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刘家义书记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国函〔2018〕1号”文件原则同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组织实施。于是,山东获得了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个新头衔。还有个英文名,叫National comprehensive test area for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看上去是直译的,不咋好听)。


说到这儿,笔者要回答三个问题了。


第一,到底啥叫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试验区,既是区域概念,又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特定的发展目标。举几个例子,比如香港和澳门,就是中国对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行政辖区开展“一国两制”的试验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务院确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就是主要围绕“对外开放”这一定位开展工作的试验区。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借鉴了国家级新区、自贸区以及京津冀、中原经济区等优秀经验,并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全国范围内首创性的政策举措,将把重大项目作为载体,通过多轮筛选评审,从各市上报的3700多个项目中确定了先期储备项目600个,总投资3.8万亿元。按照项目向重点区域聚集、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的原则,山东经绘制了项目政策图表,构建了“全省一张图、一个项目一张表”的工作格局。


自2017年6月13日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来,山东求变、求经济转型、求摘掉“傻大粗”帽子的心愈加强烈,将发展的目标确立为“力争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全省新动能创造的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以上聊了聊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再说说第二个问题,“国务院1号函”究竟有啥讲究,也算普及下小常识。


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吧,是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共同颁发的年度第一份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国务院1号函”则是国务院的批复性文件,例如现在看到的“国函〔2018〕1号”,即给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批复。至于它的重要性,还是要举几个例子。比如“国函〔2017〕1号”,是《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号”是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所以,山东的事儿已不是第一次荣登“国务院1号函”了)。总之,“国函〔2011〕1号”并不是随机批复的,举足轻重。


第三个问题,这个1号函对山东意味着什么呢?


很显然,这意味着山东的“新设想”升至国家战略了,意味着将以国家的姿态“全力打造”新时代的新山东,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重点的培育标杆和检验标本,也为未来“十四五”、“十五五”规划者们打造一个“新旧动能转换”成功典范。


笔者斗胆以为,在新的时期,山东有可能取代GDP第一的广东,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沿阵地”。


说最后一个问题吧,上述内容对于山东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结构性改革是把双刃剑,利剑砍下去,有人欢喜有人愁。改革到最后,笑着活下去的必然是那些做实、做稳、做新和遵纪守法的优质企业。有人说,这道理谁都明白,企业都有各自的困难,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某些习惯了粗制滥造的经营“从良”谈何容易?整改、治理至少有个期限吧?总不能一刀切吧......


停!这位同志请闭嘴吧!你摆再多委屈、讲再多理由也没用,你近期也应该感觉到了——没人发善心听你解释,“改革”两个字越来越不讲情面了。


为了避免让自己成为改革利刀下冤死鬼,企业总要做一些转变(笔者称之为“思想动能的转换”),归纳以下四方面:


第一,彻底搞清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内涵。你不懂,可以找人问、跟人学(当然也不用模仿恒大花1500万年薪聘个经济学家)。


第二,全面去“粗放”。粗放两个字在企业的表现,就是战略上没有顶层筹划、经营中没有精细管理、需求侧没有悉心研究、供给侧没有创新创造——粗放是改革的对象。所以,粗放的企业意味着风险,去粗放就是去风险。


第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导方向和为之释放政策红利,要积极响应、积极把握、积极争取。


第四,实现商业模式优化和产品体系的创新,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终极出路。倘若觉得这一点很难做到,可以先这样入门:比如今天说“大数据”,你能把它和自己的业务扯上关系,比如聊到“区块链”,你至少听得懂别人说的是啥。


综上四千五百余字所述,国务院能在排队待批的“奏折”中第一个回复山东,给山东发2018年的“国函1号”,从本质上说明了中央心里牵挂着齐鲁大地上9947万人民,也说明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事儿上有了足够的准备。接下来的行动,大家拭目以待吧。


那么几年之后,山东经济真正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感觉是啥样呢?笔者编造一句俗语来形容吧:经济没有短板补了,企业不怕督查组了,到南方不觉得自己“土”了。


7
标签: 国务院 山东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