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8000亿 却无法吃息盈利
新浪财经独家获悉,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吸收的客户备付金合计已超过8000亿元。在央行上调客户备付金存管交存比例至50%左右后,将降低资金沉淀,改变支付机构“吃利息”的盈模式。
新浪财经独家获悉,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吸收的客户备付金合计已超过8000亿元。在央行上调客户备付金存管交存比例至50%左右后,将降低资金沉淀,改变支付机构“吃利息”的盈模式。
支付机构“吃利息”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根据《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解释,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
举个例子,小明在淘宝看上了一双1000元的球鞋,但付款后这笔钱不会马上打到商家账户,而是由支付宝代为保管,以防止商家诈骗、伪劣产品等问题,只有在小明确认收货后钱才能打给商家。从小明付款到商家收到钱,中间约有3-30天的时间差,这笔代存在支付宝上的钱就是“客户备付金”。
一方面,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某种程度的确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不少支付机构利用备付金“吃利息”,并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央行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26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截至2016年三季度,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
新浪财经独家获悉,截至2017年三季度,支付机构吸收的客户备付金合计已超过8000亿元。
“按照备付金管理办法,这部分资金不能买理财产品。但可以买一些短期的存款性理财,如7天通知存款。”一位支付机构的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多数支付机构而言,利用客户备付金吃利息已成了主要盈利来源。
另有市场人士指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和银行结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资金沉淀量,按照协议存款的方式计算的。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沉淀量越高,银行给予的利息就越高,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
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财付通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艾瑞咨询2017Q2的市场份额数据,在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和财付通的交易量合计占比超过81%。据财新报道,目前两家支付巨头的备付金规模都已超过2000亿元。那么,在央行上调客户备付金存管交存比例至50%左右之后,两家机构均有将近1000亿元交存央行,仅剩下一半可继续享受利息收入。
央行连出大招上调备付金交存比例至50%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壮大,客户备付金规模也增长迅猛。
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客户备付金仅为1266亿元,到了2016年三季度则升至4606亿元。新浪财经独家获悉,截至2017年三季度,支付机构吸收的客户备付金合计已超过8000亿元。
但此前,这部分资金均掌握在支付机构自己手里,并未交存给央行。与此同时,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事件频发。2014年8月,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发生挪用客户备付金事件,涉及资金5420.38万元;2014年11月,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备付金挪用风险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
迈入快车道的支付行业终于成功引起了央妈的注意。
今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称,自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央行目标为最终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与该政策配套的是,时隔9年后央行更新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支付机构交存到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支付机构交给央行的客户备付金6月为840.77亿元,最新数据为11月的994.90亿元。
就在201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央行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将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管交存比例,从目前的平均20%上调至50%左右。2018年1月仍执行现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才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