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应提高金融知识普及避免农村投资者被误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账户渗透率、储蓄和支付服务的使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尽管发展势头向好,但IMF也提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需要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导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账户渗透率、储蓄和支付服务的使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尽管发展势头向好,但IMF也提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需要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保险和信贷产品。同时也需进一步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特别是在农村,以免投资者被误导。IMF认为,基于市场化方法,完善法律和监管将是改进金融服务普惠性最具可持续性的方式。此外,应提升金融科技法律规则和监管框架,提高法律明确性并指导风险管理,从而实现行业健康增长,避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期,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肯定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IMF报告称,作为经济转型的一部分,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时更加重视住户、小微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账户渗透率、储蓄和支付服务的使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IMF表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正经历一场必要而持久的转型。金融体系支持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贫困率随之大幅下降。金融服务惠及大部分居民并已经触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金融普惠程度得到提高。IMF还提及中国金融科技的显著扩大促进了金融包容性,认为金融科技已经在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监管层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今年以来,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更是“高产”。
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要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同月,银监会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
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
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进一步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表示,银行业未来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脱贫攻坚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等重大项目。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本外币口径)余额122.18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9.6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4.27%。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日趋丰富和多样化,面对普惠金融“蓝海”,银行成立普惠金融部门的步伐正在加快。截至目前,五大行总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已全部正式挂牌,并正在筹备设立一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监管层对于股份制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并无强制性要求,但银行加码普惠金融已成趋势。
10月上旬,兴业银行发布《兴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在总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11月30日,光大银行行长助理孙强称,该行已成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也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近日,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撰文称,该行在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整体方案已经明确,将于近期投入运营;
12月18日,浙商银行宣布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将“自上而下搭建普惠金融经营管理体系,下沉业务重心,下放审批权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普惠金融部门的加速落地有利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银行金融服务覆盖率与可得性意义重大,而随着2018年定向降准政策的落地实施,银行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也将明显提高。
尽管发展势头向好,但IMF也提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需要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保险和信贷产品。同时也需进一步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特别是在农村,以免投资者被误导。”
报告同时建议,当局应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监管框架,实现创新与安全性和稳健性之间的平衡。“基于市场化方法,完善法律和监管将是改进金融服务普惠性最具可持续性的方式。此外,应提升金融科技法律规则和监管框架,提高法律明确性并指导风险管理,从而实现行业健康增长,避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报告称。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这一问题,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丰富服务品种,降低服务成本;二是创新信贷文化,突破授信依赖担保、抵押的传统信贷文化,树立全新的信贷文化和理念,建立与普惠金融相适应的风险体系和流程;三是加快信息科技应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信息透明度,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和深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 莫 周武英 向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