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详解建行海外攻略
2009-06-05 17:291257
郭树清详解建行海外攻略 伦敦子银行主攻衍生品
继落子伦敦后,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拓展步伐仍在迈进。6月3日,建行董事长郭树清从伦敦飞往纽约,将参加5日在那里举行的纽约分行开业仪式。
郭树清在伦敦期间向本报记者透露,除了目前在海外设立的10家机构,建行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的代表处也正计划分别升级成为海外分行。“当然我们也在同时考虑其他的方式拓展,”郭树清说,“对于海外并购,我们一直在谨慎考察。”
一位与建行有业务往来的会计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对本报记者说,建行的特点是非常稳健,有时甚至显得略有保守,但这保障了它在市场上很少失手。“毫无疑问,建行未来将成为国际性的世界一流银行。”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开发衍生产品将作为建行伦敦子行的重要尝试内容。建行投资理财总监毛裕民向本报记者表示,建行将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为在国内客户提供一些完全是避险型的衍生产品,以满足在这一领域的需求。
而据建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姜国云介绍,稍后将开业的纽约分行,首要目标则是解决建行的清算业务管理,消解建行的外汇敞口潜在风险。
格林尼治时间6月1日晚,建行在伦敦的子行开业仪式成了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星光大道。包括汇丰控股董事长、劳埃德银行集团主席在内的伦敦金融界大佬纷纷亲自前来捧场。
当天晚宴间隙,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和建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姜国云分别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首度解密建行海外战略。
不排除海外并购
《21世纪》:你怎么评价伦敦子行和纽约分行成立对建行的意义?在你们整个海外拓展规划里,伦敦子行处在怎样的位置?是否会作为建行在欧洲扩张的基地?
郭树清:这是建行向国际化银行转型的重要一步。加上这两家机构,我们在海外已经有10家分支机构。
伦敦子行非常重要,在服务大公司投资和贸易以外,它也是我们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客户有黄金、外汇、大宗商品买卖的需求,伦敦市场很 重要。在我们的香港市场和上海市场关闭以后,还需要在这里的市场继续交易。另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境外银行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培养我们的骨干 队伍,使他们更快成长。
伦敦是我们在欧洲的第一家子公司,在此之前,我们在法兰克福已设有一个分行,主要是从事德国的贸易融资等业务。
《21世纪》:建行国内的业务非常强健,占到整体利润贡献的99%。你希望未来海外业务能占到怎样的比例,比如说,到2015年,对整个建行的贡献度达到多少?
郭树清:海外会增加一点份额,比如说从一两个点增加到三五个点。但是到2015年,只有6年时间,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
实际上,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像我们这样的银行,肯定还是主要扎根在国内。我们在国内有一万多个网点,首先要做好国内业务。中国市场还是潜力巨大的。
《21世纪》:你曾讲过2015年要把建行建设成接近世界一流的银行,那海外拓展计划会怎样按照这个目标推进?现在伦敦和纽约分别有了子行和分行,接下来还会做什么?
郭树清:我们在澳大利亚有一个代表处计划升级成分行,我们在越南的代表处也准备建立分行。当然我们也在同时考虑其他的方式拓展,将来也不排除并购等方式。我们一直在考察一些项目。但是我们比较谨慎。
《21世纪》:既然建行不排斥采取并购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板块,那么对海外并购的选择标准是什么?目前在这方面有何进展?
姜国云:国际化有很多形式,比如通过我们现有的物理结构,或者利用我们的代理网络。也有比较快的方式,如果未来市场上有合适的机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会比较快地实现拓展。
考察的标准,首先得互助互利,关键是得符合建设银行的利益。要跟我们的海外发展战略一致。有时候可能不一定是带来业务增量,但对我们提高银行功能有帮助,这种也是可以的。
最终还是既要符合建行本身的海外发展战略,又能给建行带来利益,这样的并购机会都会考虑。
现在这个工作还在进行,我们始终在做这方面工作。
国际化网络
《21世纪》:两年前建行就透露了在伦敦和纽约开设分支机构的计划,但此后一直没有看到具体动作;现在,一周之内,建行就成立了伦敦子行和纽约分行,这是否可以看作是建行向国际化银行转型正式启动的标志?
姜国云:建行的国际化进程很早就开始了。我们在伦敦早在1991年就设立了代表处,是建行在海外的第一家机构。设代表处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当地市场,为 以后进一步设立机构做准备,包括对当地准入要求、所需准备工作的了解。设立分行的目的,主要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境内外服务。
实际 上,建设银行从股改上市以后,就重新制定了自己的海外发展战略。在这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分行没有成立,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建行现在 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伦敦和纽约都设有分支机构。此外,在香港有建行亚洲、建银国际等。其中建行亚洲旗下在香港就有30多家 分支机构。
除此之外,建行还有很广泛的代理行网络。当我们没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时,一定会和国外同业建立代理行关系,他们支撑、延伸了我们的海外业务。目前我们在近130个国家和地区有1300多家代理行。
我们自己成立的海外分支机构和我们的代理行网络总体上构成了建行一个完整的海外业务网络,来实现建行的国际化进程。
《21世纪》:金融危机之后,建行对海外战略是否作了些调整?
姜国云:并不是说,情况变了,战略就一定要变。目前基本面没有变,全球金融格局没变,所以我们的基本战略也没有大的调整,仍然是按董事会2005年建行上市时确定的目标,只是会根据市场发生的变化有所取舍。
以后有些市场也可以进去,但要充分观察。兼并收购都要根据市场形势进行调整。我们还是会按照我们的整体发展战略来进行,要考虑的问题是金融危机之后,每个区域的形势会不一样。
我们进入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计划和决心始终是不变的,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21世纪》:新兴市场也会成为你们的目标吗,比如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
姜国云:南美、中东都是我们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在那里设立分行。
目前在越南准备设立分行,就是要到发展中国家拓展我们的业务。
我们的客户有全球性的业务需求,所以我们的客户走到哪里,我们提供的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中东和非洲都有我们的客户,这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要求,这种要 求在我们的现有代理行网络能够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会通过代理行延伸服务,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通过建立我们自己的海外机构发展业务。
《21世纪》:整个海外布局是否会在2015年之前完成?
姜国云:具体时间不好说。我们目前的目标是在主要的金融中心和一些客户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网络。
随着业务发展,具体战略也是在不断完善的,以后客户业务在其它区域形成新的集中需求,我们就会适应这个发展步伐。
我们希望在近两三年之内,能够基本建成我们的海外基本网络,连同我们的代理行,能够提升整个建设银行国际化的网络,这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载体,使建设银行走向国际化。
伦敦纽约布局
《21世纪》:伦敦是否会尝试衍生品市场?未来有可能也在伦敦上市吗?
郭树清:我们会做一些衍生产品,但是我们会非常小心,因为衍生品市场风险还是很大的。逐步学习吧。
现在还没有计划在伦敦上市。
《21世纪》:伦敦子行和纽约分行在建行的海外布局中定位有什么不同?
姜国云:伦敦主要是作为子银行。这两边的监管要求都很高,但可能尺度有所区别。在伦敦,我们以子公司的形式出现,将来主要开展的业务像贸易融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衍生品业务。这些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因噎废食。
伦敦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在投行、商业银行业务方面,这些产品将来会通过我们的引入,看哪些产品能够创新开发,适应并满足我们客户的需要。这属于伦敦子行比较有特点的业务领域。另外还会开展一些银团业务,支持我们国内的企业走出去。
在纽约设立分行首先是要解决我们自己的清算业务管理。因为我们目前绝大部分交易资产是美元,所以美元的清算量很大。纽约分行成立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支持建行的清算业务,我们在外汇头寸管理上会更贴近市场,应该会比过去完全通过代理银行来管理更好。
尽管如此,我们也会注意跟同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业务。
《21世纪》:听说你们今年之内在伦敦就会增加80%的人手?
姜国云:这要根据具体业务发展需要来看。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首先从节约成本来说,人员一开始不可能太多,如果业务发展比较快,才会考虑增加。除了管理层,我们在伦敦的大部分员工都会招聘当地人才。
《21世纪》:你怎么评价建行可能会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首批试点的意义?
姜国云:(如果获批),这对建行非常有意义。人民币跨境业务现在主要是在港澳地区,建行现在是通过香港分行和内地做业务。东盟也涉及这个问题。目前越南 以及我国云南很多边境贸易都是通过人民币结算。我们的越南分行成立以后,香港行、内地行、海外行都可以做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我们的客户,这对建行海外业 务也是一个促进。
永远要做两手准备
《21世纪》:现在一种观点是认为经济已经开始走向复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还会有第二波危机来袭。你如何判断目前经济形势?最坏的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郭树清:我觉得无论怎么评价都是对的,都很正常,市场经济总是有波动的,没有波动就不是市场经济了,有涨的时候就有落的时候。至于最坏的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那很难说,真的很难说。
《21世纪》:所以建行就是在做两手准备了?
郭树清:对,永远要做两手准备。永远。
市场从理论上来说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不可能是每个人都能预测到的。所以必须有两手准备,如果只有一手准备的话,你肯定死定了,遇到一个危机就完了。
继落子伦敦后,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拓展步伐仍在迈进。6月3日,建行董事长郭树清从伦敦飞往纽约,将参加5日在那里举行的纽约分行开业仪式。
郭树清在伦敦期间向本报记者透露,除了目前在海外设立的10家机构,建行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的代表处也正计划分别升级成为海外分行。“当然我们也在同时考虑其他的方式拓展,”郭树清说,“对于海外并购,我们一直在谨慎考察。”
一位与建行有业务往来的会计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对本报记者说,建行的特点是非常稳健,有时甚至显得略有保守,但这保障了它在市场上很少失手。“毫无疑问,建行未来将成为国际性的世界一流银行。”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开发衍生产品将作为建行伦敦子行的重要尝试内容。建行投资理财总监毛裕民向本报记者表示,建行将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为在国内客户提供一些完全是避险型的衍生产品,以满足在这一领域的需求。
而据建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姜国云介绍,稍后将开业的纽约分行,首要目标则是解决建行的清算业务管理,消解建行的外汇敞口潜在风险。
格林尼治时间6月1日晚,建行在伦敦的子行开业仪式成了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星光大道。包括汇丰控股董事长、劳埃德银行集团主席在内的伦敦金融界大佬纷纷亲自前来捧场。
当天晚宴间隙,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和建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姜国云分别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首度解密建行海外战略。
不排除海外并购
《21世纪》:你怎么评价伦敦子行和纽约分行成立对建行的意义?在你们整个海外拓展规划里,伦敦子行处在怎样的位置?是否会作为建行在欧洲扩张的基地?
郭树清:这是建行向国际化银行转型的重要一步。加上这两家机构,我们在海外已经有10家分支机构。
伦敦子行非常重要,在服务大公司投资和贸易以外,它也是我们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客户有黄金、外汇、大宗商品买卖的需求,伦敦市场很 重要。在我们的香港市场和上海市场关闭以后,还需要在这里的市场继续交易。另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境外银行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培养我们的骨干 队伍,使他们更快成长。
伦敦是我们在欧洲的第一家子公司,在此之前,我们在法兰克福已设有一个分行,主要是从事德国的贸易融资等业务。
《21世纪》:建行国内的业务非常强健,占到整体利润贡献的99%。你希望未来海外业务能占到怎样的比例,比如说,到2015年,对整个建行的贡献度达到多少?
郭树清:海外会增加一点份额,比如说从一两个点增加到三五个点。但是到2015年,只有6年时间,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
实际上,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像我们这样的银行,肯定还是主要扎根在国内。我们在国内有一万多个网点,首先要做好国内业务。中国市场还是潜力巨大的。
《21世纪》:你曾讲过2015年要把建行建设成接近世界一流的银行,那海外拓展计划会怎样按照这个目标推进?现在伦敦和纽约分别有了子行和分行,接下来还会做什么?
郭树清:我们在澳大利亚有一个代表处计划升级成分行,我们在越南的代表处也准备建立分行。当然我们也在同时考虑其他的方式拓展,将来也不排除并购等方式。我们一直在考察一些项目。但是我们比较谨慎。
《21世纪》:既然建行不排斥采取并购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板块,那么对海外并购的选择标准是什么?目前在这方面有何进展?
姜国云:国际化有很多形式,比如通过我们现有的物理结构,或者利用我们的代理网络。也有比较快的方式,如果未来市场上有合适的机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会比较快地实现拓展。
考察的标准,首先得互助互利,关键是得符合建设银行的利益。要跟我们的海外发展战略一致。有时候可能不一定是带来业务增量,但对我们提高银行功能有帮助,这种也是可以的。
最终还是既要符合建行本身的海外发展战略,又能给建行带来利益,这样的并购机会都会考虑。
现在这个工作还在进行,我们始终在做这方面工作。
国际化网络
《21世纪》:两年前建行就透露了在伦敦和纽约开设分支机构的计划,但此后一直没有看到具体动作;现在,一周之内,建行就成立了伦敦子行和纽约分行,这是否可以看作是建行向国际化银行转型正式启动的标志?
姜国云:建行的国际化进程很早就开始了。我们在伦敦早在1991年就设立了代表处,是建行在海外的第一家机构。设代表处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当地市场,为 以后进一步设立机构做准备,包括对当地准入要求、所需准备工作的了解。设立分行的目的,主要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境内外服务。
实际 上,建设银行从股改上市以后,就重新制定了自己的海外发展战略。在这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分行没有成立,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建行现在 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伦敦和纽约都设有分支机构。此外,在香港有建行亚洲、建银国际等。其中建行亚洲旗下在香港就有30多家 分支机构。
除此之外,建行还有很广泛的代理行网络。当我们没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时,一定会和国外同业建立代理行关系,他们支撑、延伸了我们的海外业务。目前我们在近130个国家和地区有1300多家代理行。
我们自己成立的海外分支机构和我们的代理行网络总体上构成了建行一个完整的海外业务网络,来实现建行的国际化进程。
《21世纪》:金融危机之后,建行对海外战略是否作了些调整?
姜国云:并不是说,情况变了,战略就一定要变。目前基本面没有变,全球金融格局没变,所以我们的基本战略也没有大的调整,仍然是按董事会2005年建行上市时确定的目标,只是会根据市场发生的变化有所取舍。
以后有些市场也可以进去,但要充分观察。兼并收购都要根据市场形势进行调整。我们还是会按照我们的整体发展战略来进行,要考虑的问题是金融危机之后,每个区域的形势会不一样。
我们进入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计划和决心始终是不变的,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21世纪》:新兴市场也会成为你们的目标吗,比如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
姜国云:南美、中东都是我们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在那里设立分行。
目前在越南准备设立分行,就是要到发展中国家拓展我们的业务。
我们的客户有全球性的业务需求,所以我们的客户走到哪里,我们提供的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中东和非洲都有我们的客户,这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要求,这种要 求在我们的现有代理行网络能够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会通过代理行延伸服务,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通过建立我们自己的海外机构发展业务。
《21世纪》:整个海外布局是否会在2015年之前完成?
姜国云:具体时间不好说。我们目前的目标是在主要的金融中心和一些客户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网络。
随着业务发展,具体战略也是在不断完善的,以后客户业务在其它区域形成新的集中需求,我们就会适应这个发展步伐。
我们希望在近两三年之内,能够基本建成我们的海外基本网络,连同我们的代理行,能够提升整个建设银行国际化的网络,这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载体,使建设银行走向国际化。
伦敦纽约布局
《21世纪》:伦敦是否会尝试衍生品市场?未来有可能也在伦敦上市吗?
郭树清:我们会做一些衍生产品,但是我们会非常小心,因为衍生品市场风险还是很大的。逐步学习吧。
现在还没有计划在伦敦上市。
《21世纪》:伦敦子行和纽约分行在建行的海外布局中定位有什么不同?
姜国云:伦敦主要是作为子银行。这两边的监管要求都很高,但可能尺度有所区别。在伦敦,我们以子公司的形式出现,将来主要开展的业务像贸易融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衍生品业务。这些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因噎废食。
伦敦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在投行、商业银行业务方面,这些产品将来会通过我们的引入,看哪些产品能够创新开发,适应并满足我们客户的需要。这属于伦敦子行比较有特点的业务领域。另外还会开展一些银团业务,支持我们国内的企业走出去。
在纽约设立分行首先是要解决我们自己的清算业务管理。因为我们目前绝大部分交易资产是美元,所以美元的清算量很大。纽约分行成立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支持建行的清算业务,我们在外汇头寸管理上会更贴近市场,应该会比过去完全通过代理银行来管理更好。
尽管如此,我们也会注意跟同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业务。
《21世纪》:听说你们今年之内在伦敦就会增加80%的人手?
姜国云:这要根据具体业务发展需要来看。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首先从节约成本来说,人员一开始不可能太多,如果业务发展比较快,才会考虑增加。除了管理层,我们在伦敦的大部分员工都会招聘当地人才。
《21世纪》:你怎么评价建行可能会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首批试点的意义?
姜国云:(如果获批),这对建行非常有意义。人民币跨境业务现在主要是在港澳地区,建行现在是通过香港分行和内地做业务。东盟也涉及这个问题。目前越南 以及我国云南很多边境贸易都是通过人民币结算。我们的越南分行成立以后,香港行、内地行、海外行都可以做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我们的客户,这对建行海外业 务也是一个促进。
永远要做两手准备
《21世纪》:现在一种观点是认为经济已经开始走向复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还会有第二波危机来袭。你如何判断目前经济形势?最坏的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郭树清:我觉得无论怎么评价都是对的,都很正常,市场经济总是有波动的,没有波动就不是市场经济了,有涨的时候就有落的时候。至于最坏的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那很难说,真的很难说。
《21世纪》:所以建行就是在做两手准备了?
郭树清:对,永远要做两手准备。永远。
市场从理论上来说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不可能是每个人都能预测到的。所以必须有两手准备,如果只有一手准备的话,你肯定死定了,遇到一个危机就完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