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解决建筑业融资困境 这里看理论和实践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融资难一直是一个公共“痛点”,尤其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当下,不少上下游企业因此屡屡出现供应链失衡现象。
来源:元立方金服、万联网整理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融资难一直是一个公共“痛点”,尤其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当下,不少上下游企业因此屡屡出现供应链失衡现象。
现实中,传统建筑业受制于产业链和服务周期过长,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业“去产能”措施不断加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导致多数中小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转型步履维艰。
建筑行业融资面临的困境
相较于其他工业企业,由于建筑行业产品的特殊性,其生产、销售及回款模式周期更长,并面临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导致其在投融资过程中呈现如下特征:
●建筑企业通常存在较大的资金的需求。1.由于承接项目需经过招投标确定,随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更存在被要求垫资施工等现象,且工程款拖欠难收;2.由于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复杂和产品形式多样,使得其产品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物资设备;3.由于建筑企业产品通常只有在建成并经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才开始回款,过程付款比例低,结算付款周期长,资产流动性差,这要求建筑企业保有大量流动资金。
●其次,建筑行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施工队随工程项目转移生产点,特别是国际建筑项目,这带来建筑企业作业队伍分布分散,经营呈现法人多极化,导致资金分散,并形成资金闲置;另一方面多极化管理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产生投资失误,无法实现资金时间价值。
● 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建筑行业竞争激烈造成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且由于建筑企业回款周期长、缺乏合格的担保、质押物等原因,基于风险性和可盈利性考量,建筑行业较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授信。同时,由于建筑企业根据项目进行贷款容易造成贷款期限集中,带来到期还款量较大,还款期资金压力大,且贷款集中也容易带来资金上的闲置。
此外,传统建筑业由于信息不透明,存在诸多弊端: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分包等现象严重;建设工程主体责任不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建筑业市场主体行为上的不规范操作也加重了市场风险,减弱机构融资意愿,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传统融资渠道局限性大 供应链金融或许是出路
建筑企业传统融资方式可分为负债类融资和权益类融资,其中负债类融资又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及公司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及政策性贷款等。
但是,发行债券对企业资质有较高要求,而贷款则存在缺乏合格的担保和质押、银行信用指标有限及集中贷款的到期还款压力等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愈发凸显的当下,保证资金充实更加成为建筑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基石,现实条件要求企业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在此现状下,或许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适应于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融资方案。“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对当前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强化,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其互金平台)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实现对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为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对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产种类的不同,商业银行主导下的供应链金融在又主要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它的赊账凭证转让给金融机构,进而取得融资用以继续自身再生产,若到还款期限中小企业不能还款,则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收款;
● 预付款项融资模式: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用以向核心企业进货。而为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为了进货,通常会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管;
●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利用手头上的货物抵押申请贷款,货物存放在第三方监管公司,由第三方监管公司负责货物的监管、货价的评估以及货物的发放等,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监管公司给出的评估结果发放贷款,中小企业用运营所得还贷。
从实践来看,预付款项融资模式主要集中于中小建筑企业对建筑原材料的采购融资,例如冀东水泥早于2010年11月,便与华夏银行北京光华支行、民生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深发展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合作,向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和北京看丹合力混凝土有限公司开展了保兑仓业务。
应收款项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为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进行融资,银行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风险控制主体,以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为融资主体,通过责任捆绑,以供应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质押,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总授信额度分解,来实施对供应商的贷款。
实践中,若销售已经完成但货款尚未收妥,则适用产品为保理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若订单已下单产品仍在生产中,则为订单融资,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装船前融资,担保方式为未来应收账款质押。
案例:针对建筑行业的“筑集采”平台
筑集采平台是集“集采电商 + 供应链金融 + 生态环境 ”于一体的垂直型建筑供应链B2B集成平台。
“筑集采”平台提出的供应链金融通过特定的产业链将类似于南通三建这样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供-销”链条,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以像南通三建这样的核心企业的信用为担保,以“筑集采”的真实业务数据为支撑,把钱借给以前很难做风控的中小企业,形成供应链金融的闭环。
在平台上,从招投标开始,所有步骤均为线上操作,操作简单、响应快速、联接银行,给予用户远低于民间借贷的优惠利率。供应商从申请融资到金融机构放款,最快只要T+1天,真正实现了货款当月支付,有效保证了应收账款收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通过有效的支付作为保证,“筑集采”平台可以不断优化交易流程、降低流标概率、淘汰规模小、履约差的供应商数量,最终使得核心企业获得几个稳定、优质、服务能力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通过打造供应链金融,以真实的交易数据为依托,借助互联网的创新的力量,“筑集采”平台实现了为平台上的所有用户拓宽外部融资渠道、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一个“产融协同、共生共赢”的建筑业生态服务平台正不断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