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春色难觅 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复杂

2009-06-03 16:40 339

从今春到现在,人们对世界经济何时复苏的讨论一直热度未减。3月中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接收采访时表示,他已经觉察到复苏的“初绿萌芽”(green shoots)。有意思的是,从那以后,“初绿萌芽”(green shoots)这一较为冷僻的园艺学词汇便成为美英经济媒体的热门词汇。人们实在太希望尽快告别当前的经济衰退了。

  不能轻言已开始出现转折

  各国新近出炉的经济数据的确不乏闪光点。全球制造业的下滑已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初步形成企稳回暖态势,日本工业产出在1月份和2月份连续下滑10%左右之后,于3月份出乎意料地上升1.6%。德国的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在近两年的时间首次由负转正,且近两月连续上升。跌势不止的美英等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离底部不远,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飙升至去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受到重创的美国金融巨头有不少已开始扭亏为盈,货币市场的指标也显现一些回暖苗头。

  全球股市的表现似乎预示,经济信心有所恢复。近两个月来,世界主要股市涨幅多数超过20%。仅在4月份,美国股市的市值就增加了近1万亿美元。现在,有市场乐观人士预计,道琼斯指数有望在年内重上10000点,也有研究机构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将早于人们的预期,夏天过后,美国经济将走出衰退,日本经济可能在三季度见底。

  然而,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可以发现,现在就判断世界经济开始出现转折,还为时尚早。

  全球经济在2008年四季度急剧下滑,部分原因是全球企业库存的调整。由于库存积压和资金紧张,企业削减产能的幅度超过实际需求下降的幅度。进入今年一季度,随着库存的消化,有一些企业就要增加产出,这也意味着制造业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然而,即便如此,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将在较长时期阻碍经济的复苏。

  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信贷市场紧张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虽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的最低点,美联储激进的数量宽松政策未能有效压制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顽强上升。美国财政部于4月15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最大的21家金融机构2月份的放贷量环比下降2.2%。历史经验表明,由于信贷紧张和资产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在较长时期内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而事实上,一季度,美国GDP降幅还是超出预期,达-6.1%;消费者支出增幅逐月走低,3月份还下降了0.2%;零售额在4月份继续下滑。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一季度GDP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降幅。欧元区一季度经济环比下降2.5%,是自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

  另一个因素是,跨境私人资本的快速出逃,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冲击。2007年新兴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占其GDP总量的5%,而现在则面临外资断流。根据IMF统计,新兴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东欧国家的银行、企业和政府今年有约1.8万亿美元的贷款需要展期。即使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高峰过去,投资者信心的恢复也需要数年的时间。

  因此,目前一些统计数据出现改善只能证明世界经济下滑速度开始放缓,还不能说出现转折。比较合理的判断是全球制造业可能接近见底。

  中国经济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

  即使出现这种最乐观的情况,即全球经济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复苏,复苏也将是微弱的、缓慢的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问题远未解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报告称,这场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损失是4.1万亿美元。而到目前为止,全球金融机构核销的不良资产只有约1.5万亿美元。由于现在实体经济仍处于衰退期,美国商业地产、消费信用卡和企业债的违约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金融机构的坏账还将进一步增加,大量违约对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新一波冲击的可能性还不能排除。而在欧洲,由于有央行的担保和对问题证券的回购,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资产证券化并未有所节制。金融危机的发展使西方国家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对经济复苏和消费回升构成明显抑制。即使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微弱复苏,这些国家的消费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两三年前的高水平。

  二是美元等货币大力“注水”。为避免跌入通缩深渊,3月中旬,美联储宣布实施超常规的数量宽松政策,对金融市场大举注资,以阻止资产价格的下跌,压制长期利率的上升。欧洲央行不久前也宣布实行数量宽松政策。如此激进的货币“注水”,势必带来货币的竞相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由于美欧资本对黄金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有特殊的影响力,美元可以在一段时期维持表面强势地位,掩盖货币“注水”造成的实际购买力减弱趋势。在危机阶段维持市场对美元的信心,更有利于美国继续发债,筹集救市资金。但到一定时候,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将明显显现。

  当前西方国家希望看到的情形就是,通过货币注水,使资产价格上升并消除债务,促进投资和出口,以此走出金融危机。然而,从中长期看,这种做法存在两个可能的风险。一是通货膨胀上升过快将抑制消费并激起民怨,央行被迫实行紧缩政策,使复苏夭折。另一个风险就是,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在可承受区间持续,更多流动性涌入商品市场,抬高商品价格,对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带来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一段时期以后,我国还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从中国的内需中寻找春意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22.6%,当前我国经济外部环境还不容乐观。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国虽然是出口大国,但分析显示,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是很大。我国出口额占GDP总额近40%,但其中超过一半是由加工贸易构成,我国出口增加值仅占出口总额的30%左右,我国经济增长率中约3/4来自国内消费和投资。外需下降不足以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基本态势。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较明显的下滑,固然于外需大幅萎缩有关,但外需下降不能算是最主要原因。我国经济经过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本身也有调整的要求。

  我国目前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0%,假设全球出口增速为10%,我国出口按前几年2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出口将占全球出口总量的50%,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西方发达国家透支消费的模式正在改变,就业压力之下,各种隐形贸易保护主义会愈演愈烈,我国外需增长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客观地说,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能够保持或略有增加,就已十分不易。相对而言,我国内需的潜力要大得多。我国的汽车消费才刚刚开始,1-4月份,我国汽车销量就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仅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我国消费市场潜力是何等惊人!

  诚然,世界经济形势初步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但我们不能过分寄希望于今年底、明年初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复苏,更不能以为,只要挺到明年,世界经济将柳暗花明,我国经济又会回到两三年前的增长轨道上。相反,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需求巨大,同时,我国又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的天然优势。我们应当对我国的内需市场有足够的信心,从长计议,从难计议,在扩内需上深挖潜力,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输入性通胀有所防范。只要我们能够切实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我国经济完全有希望进入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温和增长,复苏态势稳固

2024-05-23 17:26
56775

魏建国:制度型开放将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2-04 21:56
143502

汪涛(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预计9月增长动能企稳,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4%

2023-10-16 12:54
6489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会跑出一个“加速度” 消费也会加快恢复

2023-09-28 14:57
90487

专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经济仍处在恢复期 需求收缩是首要问题

2023-07-22 08:21
187520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反弹为全球增长注入有益增量

2023-04-23 10:31
11254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