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批自贸区百日报告出炉 7个世界500强项目抢滩武汉
对于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来说,100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里程碑既是总结的时刻,也是再出发的时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来说,100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里程碑既是总结的时刻,也是再出发的时刻。
2017年4月1日,四川、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加上此前第一批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第二批的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的雁阵模式,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和新境界。
对这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盘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作出了哪些成绩?在企业新增注册数目、制度创新与推广、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有哪些探索?各大自贸试验区是各有特点还是模式趋同?
新增企业数 辽川破8000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带动了一大批新增企业的设立。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在7个自贸试验区中,辽宁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总数首屈一指,达到8817家;四川自贸试验区排名第二,新增注册企业数8000余家;浙江自贸试验区在企业注册数量上与其他自贸试验区差异巨大,仅为803家。在企业注册类型上,内资企业注册数量占各个自贸试验区的绝大部分,外资企业注册数所占比重较小。
从注册资本总额看,凭借企业注册总数遥遥领先的优势,辽宁自贸试验区在注册资本总额上位居首位,但平均注册资本并不显优势,数量平平;浙江自贸试验区虽然企业总数不多,但平均资本注册额则鹤立鸡群,高达8000万元,超过排名第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近一半的数额。
这表明虽然浙江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数目不多,但其注册资本普遍较大,极可能是行业内的一些龙头企业入驻。相较而言,其他自贸试验区特别是重庆、湖北等其自贸试验区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额度相对偏小。
从各自贸试验区的注册资本来源类型看,浙江自贸试验区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入驻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都远高于其他自贸试验区,得益于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在大力探索油品全产业链贸易便利化。浙江自贸试验区引入了几家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油品企业,其注册资本金总额占新增企业注册资本近一半的份额,尤其是其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达1亿多元,这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平均注册资本较高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作为平均企业注册资本第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其平均注册资本来源与浙江自贸试验区迥然不同,主要是凭借较高的内资平均注册资本,拔高了其整体的平均水平,这可能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引入了大型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所致。
通关效率四川名列前茅
各个自贸试验区的海关通关时间也大大缩短。例如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双流片区通过使用“区内流转货物虚拟运抵”系统,将货物通关时间从原来的9.2个小时缩短为9分钟,成都海关关区进口通关提速41.4%,出口通关提速37.5%,在全国名列前茅。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进出口通关时间降低至1~2天。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保税港实行先验货、后报关的报关程序,且企业无需缴纳关税,只需支付非常低的存储费,既大幅度减少了企业通关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新增注册企业、制度的创新与推广以及贸易便利化上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各自贸试验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挂牌满百日,各试验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完成试点任务,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有效经验,各有成效。只有以更坚定的改革决心,更务实的改革举措,更大的胆子、更快的步子,真正为广大企业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改革创新“试验田”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服务企业的路上,任重道远。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效显著
7个世界500强项目抢滩武汉
湖北地处中部核心,武汉又是“九省通衢”,这样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湖北自贸试验区在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可以发挥示范作用。
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3个月以来,各项工作正围绕贸易便利化和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截至6月30日,其已新增注册企业4500余家。在地图上呈三角形分布的武汉、襄阳、宜昌3个片区,目前正吸纳各方资本,逐渐汇聚了一批有特色的产业。
『新增注册企业4523家』
记者从湖北省商务厅获悉,从挂牌至6月30日,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4523家,总注册资本336.27亿元。分片区来看,武汉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851家,注册资本274.07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55家公司。
记者了解到,武汉片区挂牌后的首家注册企业是湖北互联网“四小龙”之一的卷皮所设立的子公司。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注册效率令人惊叹,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营业执照。
事实上,通过多种手段在市场主体准入环节提速,是湖北自贸试验区的目标。目前光谷已启动“四证联办”商事登记改革,过去需要3周以上才能拿到的“四证”,现在只需2个工作日。
注册效率大幅提升只是投资便利化的一个缩影。日前,武汉片区还出台了加快改革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工作清单,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4个方面17类改革举措、207项工作事项。
武汉大学教授邹薇告诉记者,出台一些更果断的措施,尤其是对应的工作清单,真正实现“三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将对企业形成很强的指标性预期。
『货物通关效率提升30%』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曾表示,内陆贸易将是湖北自贸试验区的下一个关键节点,如何促进贸易便利化、对接“一带一路”,需要实践。
记者了解到,贸易便利化和商事制度改革,是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推进的重点工作。其中,武汉海关推出“减免税手续汇总办理”和“减免税申请电子数据批量导入”两项通关新政,企业办理“征免税证明”的时间可缩短77%,货物通关效率提升30%,海关可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的审核工作;湖北检验检疫局推出15条改革创新措施,包括检疫审批业务权限下放、进口食品“空检江放、空检铁放”模式等。
另外,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也已经制定了时间表和线路图,包括13个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外贸易登记效率将大幅提升。
邹薇表示,自贸区的发展好与不好,外商投资、产业的外向度提升是很重要的指标,湖北自贸试验区应争取在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实现更多的便利。
『武汉引进7个央企项目』
日前,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在产业项目方面,引进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0亿~99亿元工业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目7个,高端研发机构9家,央企项目7个,民营500强项目3个。
邹薇认为,从功能上讲,自贸区不仅要吸引很多已成熟的大规模企业,还要培植一些正在兴起的新兴业态,要为更多的创新创业、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提供平台。
记者还了解到,湖北自贸试验区内多个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崛起,在东湖综保区,逐渐形成以联想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产业聚集;在光谷生物城,中源协和、天亿集团等健康项目新近落户;在襄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加紧建设。
另外,武汉片区已有两家商业保理公司正进行注册,现已通过名称预核准,注册成功后,湖北将诞生首批商业保理公司,为中小企业打通资金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