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中资行:脱欧不影响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脱欧后英国失去金融互通护照,对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不会有什么影响。”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彪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来源:一财网
“脱欧后英国失去金融互通护照,对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不会有什么影响。”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彪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英国公投决定脱欧之后,伦敦金融城如何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而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会不会由此缩小规模或受到负面影响的问题,也被普遍关注。但第一财经记者从中资金融机构得到的反馈相当一致,都认为,伦敦金融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会轻易撼动,人民币离岸中心更不会因为脱欧失去魅力和凝聚力。
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胡昆在采访中也认为,因为中资银行以分行形式开展业务,实际上使用所谓的“金融互通护照”制度不多,对现有业务开展影响不大。
离岸中心建设不会受影响
李彪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说,“英国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的人民币支付中心,除了有很多英国的银行,同时还有很多在欧洲的银行、南美的央行、美国公司在这边开户,这些开户实际上已经完全扩展了欧盟区的范围,可以说这是一个支付的途径和渠道。这个渠道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得到的,可以实现。因此即使英国脱欧后,失去金融互通护照,对人民币离岸交易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在英国外资银行占全英国金融资产50%,英国脱欧后,确实存在受“金融互通护照”的限制问题。”胡昆的观点也非常鲜明:“但是从中资银行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是以分行的形式在伦敦开展业务。我们作为外资银行,不仅仅在英国,也是在欧洲和欧盟认同的外资银行,对于我们现有开展的业务影响就不大,我们没有真正享用这个’金融护照’制度;未来有可能产生变更,但对我们开展的业务不会出现重大变化。”
胡昆还认为,只要政策、监管和制度是支持资本市场运作的,大家还是会自然而然选择选择伦敦进行相关的交易,即使改变了“金融互通护照”制度,“那必然会出现一个双边的制度安排,来促使大家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提高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至少英方在这方面是重视的;至于欧盟,可以看到虽然有漫长的谈判过程,但也是一样,因为有众多的机构在伦敦开展业务,比如德国和法国举足轻重的银行,都是以伦敦为支点来拓展欧洲乃至全球业务的,这个变化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中资机构的战略是清晰的,也是更希望立足于伦敦来拓展国际资本市场开展业务。”
坚定驻扎伦敦交易全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资对继续驻扎伦敦开展业务信心满满。作为伦敦地区清算行,建行伦敦分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步子飞快。目前英国已经是除香港之外,中国海外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
“建行以伦敦为中心来发展欧洲的金融业务,这个战略没有任何变化。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战略,重点还是在扩大人民币产品,另外就是会集中属地化业务发展方面,这也是海外战略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伦敦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金融市场,我们要把人民币的元素注入进去,逐步扩展人民币在市场上的业务品种。来提升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也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李彪说。
在李彪看来,伦敦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优势是有相当完善的制度,经历几百年的金融体系建设也是非常成功,还有就是集中了全世界的金融人才,尤其突出的是交易型的专门人才、投资银行的专门人才;在他看来欧洲其它一些金融城市还是很难跟伦敦竞争。“脱欧之后,在伦敦的有些金融服务可能需要提升,但是这种提升,是基于整个金融结构的调整。但因为这种金融结构的调整,其它城市会取代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话,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除了人力资源,还有其他包括法律框架建设等资源,伦敦还是非常强的。”
李彪告诉记者,欧洲各个金融产业发达的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这些城市在欧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他也非常看好。他说,法兰克福的特点是实体经济支付交易比较强,尤其在人民币方面;巴黎实际上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在欧元的业务方面有一定表现;很多分行和境外子行设立在卢森堡是考虑到其地理位置,有非常快的发展趋势;而伦敦最擅长的是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货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投资银行衍生品等方面,各有各的特点,目前伦敦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经常去中国银行伦敦银行采访的第一财经记者,此次走进中银伦敦交易室,立刻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气氛。不仅交易室扩大了一倍,交易平台也多出不少,已经有点人气十足的感觉。
“对于中国银行而言,立足于伦敦,来拓展全球业务的战略是确立的。在去年11月习主席访英时,中国银行同步宣布在伦敦建立总行的全球交易中心。”
曾在香港工作,刚被任命来英国三个月的胡昆,谈起伦敦的国际金融市场优势已如数家珍。
在胡昆看来,伦敦在语言环境,时区优势,从业人员和金融机构的丰富程度和总数,包括金融资产数量,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等优势相当明显,”比如,伦敦所有金融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总量,是英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倍;伦敦的外资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占有金融资产的比例为50%。这两个因素说明:金融产业对于伦敦,对于整个英国的重要性;以及外资还是喜欢在伦敦的市场环境里进行相关的交易和业务拓展。所以,由于已经形成的优势,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很稳固的。脱欧带来的主要还是不确定性。伦敦金融的融通,更多的是在资本市场,绝大部份产生金融资产的业务,更多源于资本市场的操作,而恰恰资本市场的交易原理,是不受制于地区的影响的。”
胡昆认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选择在伦敦,也是伦敦作为全球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而作出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选择在伦敦是正确的,因为根据BRS国际清算银行所统计的数据,全球40%的外汇交易发生在伦敦,单从人民币的外币兑换或者交易业务来看,伦敦已经是很好的选择。更何况还有政策推动,这几个方面都是在支持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继续延伸和推广。”
人民币国际化循序渐进
就在上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二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两位银行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与市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常规性行动。
李彪介绍说,近两年,人民币国家化的进程越来越加块,特别是SDR人民币入篮成为标志性的一步,“这一年中,人民币从贸易融资货币、交易货币、支付货币这几个方面的占比有很大的提高。人民币已成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和交易货币。”
而在胡昆看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国策:目前是要让更多的人来使用人民币,不管是贸易结算,资本融通还是相关产生的交易需求,但本质而言,还是需要更多的基础建设。“人民银行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拓宽境内外的交流渠道。今年5月底已经宣布了新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的指引细则;与此同时,也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向一级市场进行融资,融资不管是在离岸货币,还是在美元或者欧元,也等于是增加了外币和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需求,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胡昆打了个比喻,就像一个商品慢慢让人熟悉和习惯使用的过程,“不光是我们的东西要吸引人,还要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个东西的价值到底在哪儿,提供的远期的预期是什么?投资回报的波动性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制度建设和安排,目前成熟的监管体制,实际上都在慢慢地努力推动这方面的改革。”
虽然李彪和胡昆都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此次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是选择了一个特殊时间节点,但是他们也都觉得,即将于9月初在杭州举行的G20高峰论坛,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的一个展示平台。”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长远的国家战略,G20对展示和提升整个人民币在世界的使用程度,包括以后的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可能也是G20很重要的议题。“李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