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政策“松绑”,这些巨头却早已抢跑入场
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放开,百度、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和腾讯等巨头早已抢先进入蓝海。6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此前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早在2009年,我国就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发起人是银行主导。
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放开,百度、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和腾讯等巨头早已抢先进入蓝海。
6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此前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
早在2009年,我国就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发起人是银行主导。然而,商业嗅觉灵敏的消费性公司和互联网企业早就开始在这一领域布局了。
1、百度:从百发有戏到百度有钱
去年9月,百度发布了国内首个电影大众消费平台--quot;百发有戏quot;,称用户将不仅可以享受到平台提供的影片各种消费特权,还有望获得8%-16%的权益回报。但就像其首期产品--电影《黄金时代》票房遭遇滑铁卢一样,百发有戏首战是失利的,而后也销声匿迹。
随着百度将目光聚焦在教育领域,最近其推出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的权益平台--quot;百度有钱quot;又以教育信贷再战消费金融。据悉,百度有钱通过与清华MBA战略合作,深入教育信贷领域。只是不知道,百度这次quot;再战quot;会否成功。
2、京东:白条拉动平台销售额增长
京东也率先试水消费金融领域,2014年2月13日,京东白条正式上线公测,用户最高可获得1.5万元信用额度。之后的9月,京东金融对外发布消费金融战略,提出了将白条打造为金融快消品、变大数据为厚数据的消费金融新概念。
京东白条上线的半年时间内,促进了京东商城销售额增长,用户在使用白条后月订单数量增长了33%,月消费金额增长为58%。可见电商消费金融产品在拉动用户消费需求和增加用户关注度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3、腾讯:靠前海微众银行试水消费金融
腾讯此前通过财付通在消费金融领域已进行了数次试验。在消费金融方面,腾讯最简单的一击,是去年12月底其主导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线。微众银行主要定位于向用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并开展有望将获客渠道搭载到微信钱包、京东电商、QQ商城平台上,将金融需求以功能形式嵌入到社交、电商、娱乐应用之中。
4、阿里巴巴:电商一哥的趣味玩法
相对于百度和京东,阿里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布局更早也更为清晰。天猫以quot;天猫分期quot;产品介入,芝麻信用、quot;花呗quot;还与招联金融旗下quot;好期贷quot;合作,强强联合抢占消费贷市场。
在余额宝退烧后,阿里曾明确表态,未来希望让金融更好玩。譬如阿里把天猫分期购更多定位为天猫商家喜迎用户的营销工具,注重使天猫变得更好玩。有了国内电商一哥这个光环,阿里在和金融机构合作以及获得用户认可上,总是较其他互联网企业更为容易一些。
5、苏宁:消费金融亮相,布局全产业链金融
2015年5月29日,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业,得苏宁quot;供应链金融+基金保险+消费信贷quot;的全产业链金融布局初步成型。其推出的新产品quot;任性付quot;瞄准了月消费额在10000元以下的普通消费者,与京东quot;白条quot;、阿里巴巴quot;花呗quot;短兵相接。。
依托着巨大的用户数量,京东、百度、阿里等互联网金融战火从支付、供应链金融、众筹等领域,又烧到了消费金融。业内看来,在爆发式增长预期下,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迅速从千亿向万亿级别挺进。可见,在未来消费金融不仅是蓝海,更是大有可为的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