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为行业持续繁荣与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与动力

2024-11-19 15:19250230

2024年11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北京交通大学数字财税研究院以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五大权威机构联袂,在工信部与上海市政府的联合主办的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盛大揭晓了“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


据悉,“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由中国医药会计学会会长、国药集团总会计师杨珊华博士首倡和领导,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数字财税研究院院长、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价格协会医药价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姚立杰教授主持研究团队完成。该指数的推出,旨在激发医药行业的研发创新活力,特别是推动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与高效率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三医联动”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智力支持。


“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以其独特的视角,跨越了细分行业、上市地、内地上市板块以及实际运营地四大核心维度,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我国医药产业在不同维度下的研发创新表现,精准捕捉并展现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的蓬勃生机与强劲动力。这一指数的发布,不仅是对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与深度剖析,更是对未来医药行业创新发展路径的一次有力指引与前瞻布局,为行业的持续繁荣与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行业风采:医疗器械领域璀璨夺目,体外诊断与医疗设备领航前行

聚焦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璀璨画卷,医疗器械领域以其非凡表现,相较于医药制造领域,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优势。具体而言,2023年度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指数的平均值(69.09分)超越了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指数的平均值(68.24分),这一优势不仅体现在平均值上,更在5%分位数、25%分位数、中位数、75%分位数以及95%分位数等多个维度上全面凸显,彰显了医疗器械领域在研发创新上的全面领先地位。


然而,医药制造领域并未因此黯然失色,反而在最大值上实现了精彩反超。凭借87.75分的辉煌成就,医药制造领域在研发实力的巅峰对决中,以微弱优势超越了医疗器械领域的最大值82.24分,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两大领域各自涵盖三大细分行业,医药制造领域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和生物制品,医疗器械领域则涵盖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和体外诊断。在细分行业的激烈角逐中,医疗器械行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占据了上风。其中,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两大细分行业分别以69.95分和69.31分的研发指数平均值,稳居六大细分行业的前两位,而医疗耗材则以68.30分的成绩位列第四。相比之下,医药制造领域的化学制药行业以68.70分的成绩位列第三,生物制品行业以68.13分位列第五,中药行业则以67.26分位列第六,虽然排名稍后,但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提升空间。


在离散程度方面,医药制造领域的内部差异尤为显著,特别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两个细分行业,其研发指数的极差分别高达27.54分和21.41分,位列六大细分行业的前两位,揭示出这两个行业内部研发实力的巨大分化与差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器械领域的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行业,其研发指数的离散程度相对较小,极差分别为16.95分和12.24分,位列六大细分行业的后两位,表明这两个细分行业内部的研发实力相对均衡。


上市地星光熠熠:港交所领跑,上交所展现多元风采

2023年度,各上市地的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同样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风貌与趋势。港交所凭借其卓越的研发实力,以69.68分的研发指数平均值领跑,展现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与竞争力。上交所则以69.05分的佳绩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深交所以68.05分的成绩稳居第三,成为五大上市地中的中坚力量。而美股与北交所则展现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分别以67.12分与66.77分的成绩,位列第四和第五,未来可期。


在离散程度方面,上交所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指数的离散程度最大,极差达到27.54分,反映了其内部医药企业在研发实力上的巨大差异。港交所、深交所、美股以及北交所的离散程度则依次递减,其中北交所的离散程度最小,极差仅为4.88分,表明其内部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相对均衡。



内地上市板块各展其芒:科创板独占鳌头,主板内部差异显著


2023年度,内地各上市板块的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同样呈现出繁星点点的璀璨景象。其中,科创板以其卓越的研发实力独占鳌头,研发指数平均得分高达69.40分,展现了其在医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主板则以68.27分的得分紧随其后,稳居第二。创业板则以68.19分的成绩位列第三,虽然排名稍后,但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研发实力。北交所则以66.77分的平均得分位列第四,虽然排名最末,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样不容忽视。


在离散程度方面,主板研发指数的离散程度最大,极差达到27.54分,反映了其内部医药企业在研发实力上的巨大差异。科创板的离散程度位居其后,极差为15.69分;创业板的离散程度位列第三,极差为15.55分;而北交所的离散程度最小,极差仅为4.88分,表明其内部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相对均衡。


2023中国医药研发版图:东部地区研发实力傲视群雄,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双星璀璨,各领风骚


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画卷上,东西差异的笔触尤为鲜明。东部地区以其研发指数总和、平均值及企业数量的全面领先,彰显出其研发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无可撼动的的雄厚实力,引领行业发展。紧随其后,中部地区在研发指数的宏伟蓝图上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发指数总和与企业数量均紧随东部地区之后,名列榜眼,彰显了中部医药企业在研发领域的蓬勃生机与持续追赶的态势。


西部地区,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在研发指数的广阔天地间占据了一席之地,无论是研发指数的总和还是企业数量的累积,均稳稳占据第三位,展现出西部医药产业在研发领域的坚实步伐与不懈追求。


而东北地区,则在研发指数的精细刻画中,以平均值的卓越表现脱颖而出,位列次席,这不仅是对东北地区医药企业研发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对其独特研发特色与深厚潜力的生动诠释,预示着东北地区在医药研发领域的未来可期。


上表为2023年度各区域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表现


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区域集群,在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总和与企业数量双重维度的比拼中,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长三角)两个维度上均稳居全国之首,引领着中国医药研发的澎湃浪潮,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紧随其后,京津冀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分别占据了第二与第三的显赫位置,它们以各自的独特优势,共同构筑了中国医药研发版图的坚实脊梁。


而在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平均值这一指标上,粤港澳大湾区以其卓越的研发实力与高效的创新机制,摘取了桂冠,京津冀地区则以紧追不舍的姿态,紧随其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长三角)则以其深厚的研发底蕴,位列第三,展现了其在医药研发领域的稳健步伐与持续创新力。


上表为2023年度各区域集群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表现


结语


2023年度,我国医药企业在研发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行业内部、各上市地、内地上市板块以及实际运营地的差异化特色,共同绘制了一幅我国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发展的壮丽画卷。这些数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量化评估我国医药研发创新的有力工具,更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医药企业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研发质量和效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我们携手期待,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医药企业将在研发创新的征途中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共同书写中国医药产业的新篇章。


5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