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大国心态
“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推动的区域合作战略,中国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利益,必须兼顾别人的利益,因此要做好吃亏的准备。文·汤敏为什么需要“一带一路”从国际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西方消费、东方制造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逐渐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的消费能力下降,储蓄增加,难以继续借钱消费
“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推动的区域合作战略,中国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利益,必须兼顾别人的利益,因此要做好吃亏的准备。
文·汤敏
为什么需要“一带一路”
从国际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西方消费、东方制造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逐渐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的消费能力下降,储蓄增加,难以继续借钱消费。最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同时反映全球性产能过剩,世界需要找到新的需求和增长动力。同时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需要重构。现在美国推动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规则。假设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都成立,它们一个涵盖太平洋,一个涵盖大西洋,就会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应该积极的加入TPP,但是在没加入之前需要第三极予以平衡。这第三极的主要部分都在“一带一路”范围之内,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从国内看,中国也需要一种新的战略来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开放战略主要集中在“引进来”,现今这种开放战略受到巨大挑战。首先,中国的劳动力工资随经济的发展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其次,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长迅速。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净投资国,每年对外投资增长率高达20~30%,而外来投资增长率只有个位数。中国未来需要一种新的开放模式,在“引进来”的同时要大规模的“走出去”,充分利用中国的高储蓄。
“一带一路”是一个新的开放大战略,涉及的国家有65个,人口有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在未来十年,这65个“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出口将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成为真正的“第三极”。“一带一路”中“一带”将和西部大开发紧密结合,“一路”将把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世界上最长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
首先,要促进区域间的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国家互补性强,一些国家资金过剩,一些国家资源过剩,一些国家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一些国家市场潜力大,促进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是多赢的局面。
其次,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最近全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而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亚洲国家每年需要73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从长期经验来看,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都相当稳健,而且会带来很多正外部性。“一带一路”上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投资方向。而这方面也是中国的强项。我们不仅有很强的基础设施设计及施工能力,而且有很强的资金能力,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能为对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有力支撑。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做法不同,“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毕之后,中国还会让国内的产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
“一带一路”风险何在
首先是大国关系问题。中美、中欧、中日之间在“一带一路”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需要妥善解决。此外,也要顾及一些国家的区域利益,比如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印度在南亚的利益。处理好这些关系和利益冲突,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合适的制度设计。
其次,“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法律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风险,潜在问题非常复杂,对此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再次,内部风险值得重视。最重要的是国民是否已经拥有大国心态,中国是否已经具备大国能力。“一带一路”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推动的区域合作战略,中国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利益,必须兼顾别人的利益,因此要做好吃亏的准备。“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要求超强的规划、执行能力,而且还要兼顾不同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中国的企业能否在恶劣环境里生存,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否支持企业走出去,这些都是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此外还存在保护主义的风险、产业风险、汇率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等。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还需要大量的学习。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又不得不走出去、不得不推动的时候,就需要格外的谨慎、格外的努力,同时需要创新的想法和设计。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文章来源:《能源评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