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会拨动中国金融那些神经?

2014-12-08 17:34932

央行《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一公布,立即引起市场近乎沸腾的反应。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就远不只制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要求、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那么简单与纯粹。

  央行《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一公布,立即引起市场近乎沸腾的反应。这表明,市场对于这一金融基础性制度的紧迫需要,以及加快其新生的热切期盼。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币体,在阔步走向市场经济“深海”的过程中,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缺失,积累起的众多问题,正在导致金融生态某些领域的关系扭曲与行为异化,并形成金融生态的若干变异“神经分支”。

  因此,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就远不只制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要求、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那么简单与纯粹。笔者认为,它必须主动处理好这一制度在触碰、融入金融生态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并自觉承担起对于各种问题、不足甚至漏洞,完善、改变、校正和修复的特殊使命与历史担当。这既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又是金融生态优化的重要基础。

  存款保险制度会触碰金融生态的哪些“神经”?

  补好投资者风险教育的基础课,是触碰与需要校正的第一根“神经”。长期以来,我国投资者风险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市场投资原生性力量的非理性。一方面,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风险意识,投资过程时常背离“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变异并放大成不折不扣的投机行为。一般情况是,谁出的价格高?哪个领域、行业的资金回报率高?投资者资金就流向谁和那里。形成了由投资者主导的资金流向盲动和资金使用人参差不齐并存的市场苦局;另一方面,在投资者以无风险收益高低作为存款选择的基本模式中,持续推高市场无风险利率“下划线”。并出现了这一“下划线”的推高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利润增长现实的现象,使得实体经济承载借贷资金的整体能力急剧下降。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投资者风险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用改变已有做法和新的事实的形式与手段,加快更新投资者对于存款包括类存款业务刚性兑付的思维定式和惯性共识。而且基于风险选择的主要因素,充分体现投资者个体价值的特色性、唯一性与差异性,在投资者成功与失败的市场检视和交织中,培育和引导其走向成熟与理性。这种风险教育的基本逻辑是,既然存款需要保险,那么就意味着存款一定有风险,投资者选择存款对象(各类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必需要有“风险溢价”的过程考量和结果判断,这种考量和判断的好坏程度、强弱状态,则体现不同投资者的内在价值。这一“逻辑路径”和可能产生的行动指南,正是存款保险制度所需要的基本生态条件。

  治理市场业务高集中的体制病,是触碰与需要修复的第二根“神经”。时至今日,我国融资市场的业务集中度之高,无以它比。全球前10大商业银行我国占据了4席;国内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存款量占全部存款的50%以上;工商银行一家的存款量占到了全部存款的15%强。另外,在相当的业务领域、业务手段和业务品种上,只允许特定商业银行经营。从本质上讲,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高集中度和超大商业银行机构单体的现状,是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目标不相匹配和适应的,并实际上构成了一道没有选择的基础性难题。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市场的聚焦点不应仅仅放在诸如“存款搬家”、“50万元单笔保障额度”等这一制度本身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上,更要关注这些问题背后隐含的、而且对于未来金融格局将产生深层次影响与冲击的因素。调整、修复和改善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集中度“双高”问题,可以说是与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必须同步、同等重要的一个选项。笔者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能带来如下的趋势和变化: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成份的市场结构将加快转化,混合所有制会成为撬动这一“板结”环节的主要手段,民营银行在加速涌现的同时其业务发展的节奏将加快;被长期垄断经营的业务领域如财政性存款、社保基金存款和地方政府专项基金性存款等,将会逐渐被打破并放开;目前体量较大的商业银行,会通过分拆和组合等方式,呈现变小、变专和变精的趋势,甚至不排除未来通过立法确定单个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上限的可能;市场充分性竞争的效力和效率,将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经营的个性化、差异化和智能化特征体现出来,以业务规模大小形成的体制性垄断发展优势,会逐步地失去动力并走向衰竭等等。因此,市场中的各方都应齐心协力地加快这些过程的进程,如能这样的话,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实现与金融生态的要素优化,就可能形成越来越多的“交集点”。

  摆脱融资结构化失衡的依赖症,是触碰与需要改变的第三根“神经”。存款保险制度的题中之义是存款安全和金融稳定,但题外之“音”则是融资市场的结构改变和优化。这是由我国金融业特殊的发展过程所决定的。我国金融业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全部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比例较高,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而且有限的直接融资业务中,也难以离开商业银行的各种“拐杖”。这样的融资结构与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存在差距。更可怕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在协调经济增长与金融资源的关系时,存在间接融资的惯性依赖症,这加剧了融资市场整体功能、内在结构的趋势性脆弱和失衡。一方面,融资市场中直接融资总是被限制在较低层次的水准上,难有大的突破、大的起色和大的发展;另一方面,间接融资又在自我膨胀中走向更为僵化和固执的困境,难有新的动力、新的空间和新的进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为融资市场结构这种“矛盾中的纠结与挣脱”,找到新“通道”。关键点是,它将以制度效力为原点,在改变、引导投资者投资习惯与动力中,形成两类(间接与直接)融资在选择上的新“拐点”。比如,对于50万元作为存款分散的标准,会从过去只是分散于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选择,转向分散为既存款、又买股票、还参股实体企业的多样化投资选择,完成投资方向和性质的本质变化,并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形成改变我国融资市场原有结构格局的最原始力量。而且,这种因为社会原生力量的改变,既可以倒逼间接融资市场的创新活跃和效率改善,又可以改变直接融资市场“力量羸弱、层次单一、方式孤立和功能狭窄”的状态,从而彻底摆脱长期形成的经济增长间接融资依赖症,实现全部融资结构与经济发展内在品质的有机结合。

  最后,努力平衡市场主体利益链的新关系,是触碰与需要改善的一根最敏感“神经”。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深度影响和改变着原有金融生态的利益链条关系。比如,存款保险机构要履行“差别风险费率确定、存款理赔、商业银行常态性经营风险评价、商业银行破产财产清算和辅助监管”等职能,就构成了与商业银行、存款投资人、法院、社会各单位和金融业监管部门的多层利益关系与联系。而且处理和平衡这些关系,远比一般的传统商业保险企业所形成的关系复杂和微妙。再比如,当某一家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存款人存款,进入兼并、分拆、重组和破产清算程序时,就将形成商业银行持续经营与破产清算的关系平衡,而且这种平衡必须协调好与整个金融市场稳定、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系。在美国的金融市场,几乎每星期都有若干商业银行破产。其通常的情况是,星期五晚上向市场公告,下星期一就会有一家新银行完成存款交割并继续营业,存款人并不会有存款挤兑的恐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还少有这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因此,串连在这一利益链条上的各类对象,很可能构成和成为未来存款保险制度推进中,若干且最难的“最后一公里”,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与欧美国家和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同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并不同步,属于“迟来的制度主角”之一,加上当下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金融机构单体硕大的实际,决定了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在推进这一制度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其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平衡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外,还要对其可能产生的金融生态内涵性与外溢性效应,充分考虑和倍加小心。这是“迟来的起步”所必需的,更是“行远而步稳”所必然的。杜静经济学硕士。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起草专家之一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监事长 来稿《中国资本联盟》

0
标签:中国 存款 神经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宣昌能: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展望

2016-05-06 11:38
2869

央行官员:中国存款利率放开宜先长后短先大后小

2013-01-07 13:53
858

一息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11-04-06 09:29
642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2008-06-13 08:41
516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武汉举办

2024-11-22 10:37
3131

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

2024-11-22 10:36
280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