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处长巴劲松在2014年保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上的讲话
回顾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过启蒙、培育、发展以及加速发展,作为一个舶来品,历时二十年,在中国从落地生根、到开花、到长成今天的参天大树,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路程。根据世界上最大保理商组织FCI统计,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保理国。
规范开展保理业务,助推银行转型
衷心祝贺本次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年会顺利召开,《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成功发布!
回顾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过启蒙、培育、发展以及加速发展,作为一个舶来品,历时二十年,在中国从落地生根、到开花、到长成今天的参天大树,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路程。根据世界上最大保理商组织FCI统计,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保理国。保理的发展,是因为银行业顺应全球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大格局、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客户的需求、顺应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以风险管理的专业精神、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保理产品,成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需要的良好范本。
从监管部门所开展的工作来看,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保理业务的监管法规体系,支持实体经济、规范保理业务模式、防范各类风险。2013年发布规范性文件《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保理融资业务管理的通知》;2014年4月发布规章《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针对保理业务的专门的监管规章,这部规章明确了保理业务相关定义和分类,督促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健全完善保理业务管理制度,建立与业务规模和复杂度相适应的业务组织架构,细化业务流程及风险点控制,提高对骗保、虚假贸易背景的甄别能力,加强融后资金监测力度,强化内部控制,做好风险隔离。
考虑到保理业务有较强的行业实践特点,《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特别强调了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专业职能,要求其充分发挥自律、协调、规范职能,建立并持续完善银行保理业务的行业自律机制。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规范、业务研究、推动同业合作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制定了《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自律公约》、颁布了《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连续发布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对我国银行保理业务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上种种工作,为中国保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新形势,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保理业务要在规范中发展,做真保理、做实保理、做好保理。遵守《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法规,遵循保理业务本身的经营规则,对融资产品、客户准入、合作机构准入、业务审查、专户管理、融资比例和期限、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全流程控制,严格审核基础交易的真实性,合理评估借款人或借款人交易对手风险。透过众多交易架构,紧紧抓住最终承担风险的主体,紧紧抓住银行自身的风险敞口,准确、充分计量风险,以拨备覆盖预期损失、以资本覆盖非预期损失,做实风险管控。
二是以发展保理业务为契机,做好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转型。
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时,实际上是将现有技术重新组合,产生了一个新的、更有效率的产品,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金融创新。保理作为金融创新,融合了融资、担保、账户管理等不同业务,囊括了买方、卖方、担保方等不同主题,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不同风险的管理,具有多业务、多主体、多类风险的特征,通过将客户的授信信息、交易信息、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围绕实际的交易和实际的需求,以物流为主线、采集信息流、展开现金流,将等级较低的卖方信用通过一系列交易安排和法律架构转换为等级较高的买方信用,既降低信息不对称、又创造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这种金融创新,根植于实体经济的需要、根植于风险管理的实质创新,不是为金融而金融、为创新而创新,是一种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所需要的创新。这种创新应当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
与此同时,保理业务是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商的较色转变,有助于推动银行业的转型。
放眼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在国内“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保理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业界共同努力,深深根植于实体经济需求、充分调动银行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以风险管理的专业精神,开创保理业务发展的新局面,在促进金融创新、银行转型、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