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所得税优惠政策突围:相关课题上半年送国税总局
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有拓展空间。简大年说,上海自贸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一个强大的政策体系,“税收是国家政策,一下子很难到位,但我们的财政政策支持系列会到位。
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有拓展空间。
2月18日,在上海美国商会举办的自贸区说明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透露,已经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一些关于总部经济的税收政策课题,包括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享受15%所得税政策等,上半年会拿出第一稿,报送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境外股权投资的平均税负水平,要占到总收益的25%。)
这一说法,与年初上海市税务局局长顾炬的说法颇为契合。当时,顾炬称,今年只要在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的税收政策上有说法,就是有成就的。
“税收优惠政策很难一步到位”
如此看来,总部经济可能为上海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到一道口子。用简大年的话说就是,总部经济政策含金量正在进一步增加。
打造总部经济,是上海自贸区功能拓展的三个方向之一,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也提到,“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今年年初,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曾为此,召开过一次亚太营运商计划推进会。
不过,多名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上海这边此前就在探讨境外股权投资15%的税收优惠政策,但税务总局近些年一直是尽可能减少地域性优惠政策,“对于由地方提出来的政策会比较谨慎。”即便真能获批,时间也会比较长。
相比税收优惠,地方财政政策扶持可能更为“务实”。
简大年说,上海自贸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一个强大的政策体系,“税收是国家政策,一下子很难到位,但我们的财政政策支持系列会到位。”
曾有知情人士私下说,上海自贸区提供给这些亚太营运商企业的财政政策力度非常之大,“不亚于其他地区的政策。
中央高层3月可能会听上海自贸区专题汇报
当然,要让这些亚太运营商通畅无阻展开业务操作,还有关键的一环——金融改革细则的落户。
简大年今天说,3月全国“两会”之前,会有一些金融细则出台,例如外汇综合改革,包括跨国公司资金池建立,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结算常态化,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利率市场化等,“近期推出,真的是近期出来,不是喊狼来了。”
就在简大年说这番话的同一天,《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出炉,这也是央行支持自贸区30条发布后,第一个落地的细则。
在简大年看来,自贸区的28.78平方公里不是再造一个金融中心,而是来试验某些开放的金融制度、新标准、新产品和模式,“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一定是个常态模式。”
除了金融改革细则落地,2014年,上海自贸区还要推出新版负面清单,拿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
“2014年,压力大,任务重。”简大年说,首当其冲,是要拿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是新的制度,不是新瓶装就旧酒,也不是一般的操作方法。如果第一批就不成功的话,怎么面对国家交给你的战略任务?”
亚历山大的第二个原因,是全国20多个省市都提出了自贸区的申请,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第三,中央各部门也在推改革,(上海自贸区)窗口期越来越短,有些东西可能不放在自贸区,直接在全国先行先试了。
第四就是,企业和市场的压力。
此外,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简大年说,中央高层3月可能会专门听一次上海自贸区的汇报,“看看我们在推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文/自贸区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