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濒危:比大萧条更糟糕
英国首相布朗担任财政大臣时的首席经济顾问、现任儿童与学校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近日曾在一个工党集会上公开表示,英国正面临100多年来全球最严重的衰退,情况甚至比1930年那次大萧条还要糟糕,其影响可能持续15年之久。
该预测引起了政府内部人士的不安,有保守党高层表示,全英国都知道鲍尔斯是布朗最核心的幕僚,连他对经济前景的预测都这么悲观,可见情况有多严重。
尽管唐宁街10号立刻澄清称,鲍尔斯谈的是全球经济,并非独指英国一家,但近期的一些数据恐怕会令英国人越来越相信鲍尔斯的话。
降息失效
1%,这是英国央行314年历史上的最低基准利率。尽管如此,英国央行的降息举动仍在市场预期之内,更重要的是,市场普遍预计,降息并未到此结束,英国很可能在今年3、4月份迎来前所未有的零利率时代。
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英国央行在5个月内将基准利率从5.75%猛降至1%,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至今不尽如人意。
从个人房贷按揭利率看,虽然两年期和五年期的固定贷款利率比去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但仍分别保持在5%左右的高位;从公司借贷利率看,无论是透支利率还是贷款利率,也仍然维持在5%左右,均远高于1%的基准利率。考虑到3个月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下降到2%左右,如此之高的借贷利率是中小企业及普通民众断然难以承受的。
利率高也就罢了,更糟糕的是,自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流动性枯竭问题,并没有随着英国央行的迅猛降息而得到解决。对英国广大中小企业及民众来说,贷款难还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许多在2007年初与银行签订了优惠的两年期固定利率按揭合同的购房者发现,当他们的合同在今年年初到期后,已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利率同样较为优惠的贷款,只能被迫转入比央行基准利率高得多的标准浮动利率。
英国企业的境况也颇为类似,有统计显示,英国公司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在银行的存款下降了65亿英镑,降幅达1.9%,是199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这表明,除了少数大公司外,一般英国公司已很难从银行以合理的利率拿到贷款,因而只能动用存放在银行的现金储备救急。
由于降息在企业及个人两个层面都没能起到太大作用,市场上对英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质疑声也越来越高。有制造业协会就认为,利率虽然必须降,但央行现在应该考虑一下其他更有效的“武器”,来应对经济衰退。
直接放贷遭异议
英国央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本月5日的降息声明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就承认,英国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信贷限制正越来越紧,获得贷款变得相当困难。
行长默文·金也在不止一个场合强调,央行现在有必要动用一些“非传统手段”,比如像上个月宣布的资产购买计划。根据该计划,英国央行将发行500亿英镑的政府债券,然后将这500亿英镑直接贷给有需要的企业。这种在平时不可想象的招数,现在却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驻伦敦的一位分析师就对此大加赞赏,称这种做法能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危机当前,英国央行加快了行动速度。本月6日,也就是降息后的第二天,英格兰央行公布了资产购买计划的一个初步方案,决定从近期开始购买那些为期90天的公司票据。按默文·金的想法,该计划不仅应覆盖尽可能多的英国公司,还应照顾到那些在英国有业务的外国公司,只要其英国业务有真正的本地客户和本地雇员即可。
在给英国财政大臣达林的一封信中,默文·金提到,他希望这个计划能鼓励英国公司发行更多类似公司票据那样的融资工具,因为这样有助于企业间信贷市场尽快恢复。
但是对于那些期限在90天以上的票据应该怎么办,央行的方案并没有给出很清晰的答案。同样,英国政府上个月公布的关于担保公司债务及保险公司赔付损失的方案,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出台细节。
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对前景的预测变得极为悲观。英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大约53%的企业认为政府的援助计划对增加信贷毫无用处,有59%的企业则预计,未来3个月的信贷状况将持续恶化。
许多公司在这次调查中抱怨,政府公布了援助计划后,他们的融资成本及银行手续费反而增加了,有的公司为了得到贷款,还不得不赔上更多的抵押物,完全与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英国工业联合会的主席兰伯特对此很不满意,敦促政府应加快行动速度,尽早出台方案细节,以方便企业作出相应计划。
开动印钞机?
英国金融监管局(FSA)近日表示,信贷紧缩造成的房价下跌和消费疲软比原来估计的还要严重,因此政府有关英国经济增长率2009年下跌2.2%、2010年恢复增长的说法可能过于乐观。事实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不久前对英国经济评估称,2009年下滑2.8%,为发达经济体中最差。
近几周来,市场上要求英国央行直接印钞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较为激进的市场人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一举解决流动性枯竭的问题。
其实英国央行曾在一些场合回应说,确实考虑过直接印钞,原则上也已征得财政部同意,但不到情况恶化到不可收拾,不会轻易使用,因为那会让人联想起目前债台高筑的津巴布韦政府及希特勒上台时的魏玛共和国。工党政府再无能,也不愿意让选民把自己和这两个政权联系起来,因此英国央行要走到印钞这一步,还真需要不小的勇气。
裁员、罢工与保护主义
众多企业已经等不及了,他们在看不到前景好转的情况下,已被迫选择收缩业务。调查显示,有近60%的英国企业减少了资本项目投资,近40%的企业进行了裁员,同时减少了产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贷款难而引起的。
减少产出也就罢了,裁员却是个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敏感话题。根据英国官方预测,由于去年圣诞节后英国不少公司实施了裁员,本月11日公布的最新失业数据已达到200万,为工党1997年上台执政以来最高。
而且,由于2009年经济看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市场普遍认为企业将在今年继续裁员,收缩战线,因此到2010年英国大选时,失业人数极有可能上升至300万,达到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衰退时的水平。对执政的工党来说,这简直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了。
在裁员阴影的笼罩下,英国国内的保护主义及民族主义有抬头的趋势。从1月底开始在英格兰中东部林西炼油厂开始的罢工活动,其导火索就是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在那里施工时,使用了一家意大利的外包公司,而这家外包公司用的工人是直接从意大利和葡萄牙招聘来的,没有招聘当地的英国工人。
罢工活动持续了近两周时间,成为全英国关注的焦点话题。虽然工党和保守党在反对保护主义上立场一致,但由于首相布朗去年曾承诺的“英国工作给英国工人”被罢工者拿出来当了口号,工党在议会中没少挨保守党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