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经济趋稳将成就奇迹 唱衰论不明智
在过去近二十年里, 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崛起,也背负了沉重的外界质疑。《外交政策》认为,中国新一届政府似乎决意让中国经济摆脱依靠宽松的信贷和政府刺激的状态,这一点与伯南克在美国的做法颇为相似。
打印
原标题[美媒称中国经济趋稳将成就奇迹 唱衰论不明智]
在过去近二十年里, 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崛起,也背负了沉重的外界质疑。一直以来,中国的发展步伐未受质疑牵绊。与过去十年近两位数的增长率相比,近期中国经济的步幅已有所放缓。但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6月27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领导层锐意改革的决心显现出的是积极的前景,唱衰中国经济或跟风恐慌的反应或基于别有用心,抑或出于不明智的判断。
近年来,许多观察者和中国政府均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过热问题。而最近的市场信号使人们更加确信,以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过多的信贷和过多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并非长久之计。
上周, 隐性忧虑演变成一股恐慌情绪。中国股市跌至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点。而造成恐慌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第一,中国银行间拆借资金的利率飙升至高位。第二,惠誉认为中国官方数据掩饰了中国影子银行和信贷的迅猛扩张,为此,惠誉降低了中国的信用评级。
文章称,中国确实经历了信贷的迅速膨胀,其中大部分是在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获批的。由于此轮信贷经国有企业放出,看上去更像公司债务而非国债。与此同时,中国也推行了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以保持本国经济引擎的高速运转。
《外交政策》认为,中国新一届政府似乎决意让中国经济摆脱依靠宽松的信贷和政府刺激的状态,这一点与伯南克在美国的做法颇为相似。当然,这一决心并不意味着愿意让经济迅速遭受打击。近日,中国官方和美国央行均试图安抚市场。
更重要的是,有消息称,中国政府认为,只有建立在充满活力的中产阶级基础之上的国内经济实现崛起,才能实现长期繁荣。无论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项目为中国经济繁荣做出多大贡献,都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惠誉评级的分析师的看法,即中国过于依赖信贷,像一座不稳固的“纸牌屋”,危险就在面前;而另一种看法是,中国锐意改革的决心建立在深层次稳定的基础之上,正是因为中国经济内核越来越强拥有数以亿计的中产阶级政府才能坚持压缩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信贷和投机。
《外交政策》指出,应该看到,部分美国金融势力对中国崛起存有敌意,乐见中国经济模式碰壁(进而证明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让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颇具市场。似乎中国一定会重蹈日本等经济体的覆辙,这一定势思维让大家听不到其它声音。这种观点认为,既然那些经济体都遭遇了猛然减速并一蹶不振的,那么中国肯定也无法幸免。
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像过去的美国那样,随着国家的经济规模的增大而减速。但是受内需拉动的中国经济,即便年增长率降到5%到6%,仍令人赞叹: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能够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进而为全球市场创造机会。因此,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即便增长率降至目前甚至更低一些的水平,依将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经济奇迹。
文章表示,中国目前正向这一方向迈进远离投机和腐败,走向稳健的国内经济增长。当然,中国能否够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下定论为时尚早。但考虑到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曾不断推翻唱衰中国经济的预测,不能武断地排除中国实现这一转变的可能性。正面看待中国的这些转变,才是金融市场的明智之举,而不是恐慌。
若中国领导人决心顶住国内的巨大压力,直面躁动的全球市场,继续推行先前的政策,尤当如此。可惜的是,近来金融市场缺乏明智的反应。
文章分析称,中国依旧是全球经济的轴心, 中国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世界的繁荣至关重要。并且,中国的经济成就对其国内稳定,更好承担新兴军事大国责任,以及参与世界政治和外交事务的方式,都具有深刻影响。中国危机会使巴西、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亚,甚至美国陷入危机,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国的信贷紧缩与伯南克的暗示同时发生,这被认为是消极信号,而实际上正相反,这一信号是积极的,说明中美两国的经济活动稳定有序,并在稳步加速。标准普尔2011对美国的评级是错误的,惠誉2013年对中国的评级可能也不正确。(实习编译:贺贤超,审稿:聂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