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战背后:融资渠道的较量

2013-06-13 21:12 788

去年下半年开始,杭州的土地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外来大鳄斥巨资补仓或强势入市,屡创地王纪录;本地房企出手寥寥,节节败退,一些小房企甚至被活生生挤出土地市场。滨江可能是个例外, 杭州多数本土房企目前融资成本仍然高高在上,很少主动尝试金融创新。

  去年下半年开始,杭州的土地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外来大鳄斥巨资补仓或强势入市,屡创地王纪录;本地房企出手寥寥,节节败退,一些小房企甚至被活生生挤出土地市场。

  决战土地市场的背后,是房产商融资能力的较量。频繁大手笔拿地的大鳄们,如万科[简介最新动态]、中海[简介最新动态]、绿地等,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近期均在融资渠道上有所变化,纷纷将触角伸到海外,其融资成本最低约为本土房企的1/10。

  有人称,杭州土地市场的分化,恰恰是开发商融资成本的较量结果。而在未来,融资手段将成为房企成败的重要衡量标准。

  调控之下

  房企找钱难

  对于开发商而言,获得一宗土地后,开发资金来源主要分为5种形式:银行贷款、信托、员工等民间借贷、基金、券商资管等。

  其中,以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最低,也是早期房地产商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日益严厉,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门缝越来越小,开发商获得银行资金支持越来越难。

  房地产信托,是银行贷款外最直接有效的选择。但近几年,针对房地产的信托产品也在国家的调控中,占比逐渐缩小。这就逼迫开发商选择其他几种渠道,即使融资成本有所上升。

  剩下三种融资模式中,以房地产基金为最常见的形式,也是融资成本较高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几种传统模式下,这几年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在逐渐增加。

  以房企龙头万科为例,2010年初,信托利率约为5.85%, 2011年5月信托借款利率进一步上升至11.6%,大幅上浮74.4%。作为房地产业资产周转率最高、最具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的偿债能力在房地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借款利率较基准利率大幅上浮70%以上,房地产商的融资成本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万科两位数的借款利率反映了当前国内房地产业高融资成本的现实。

  寻求融资渠道之变

  “海外关系”带来更低成本

  与万科形成对比的是中海等在香港上市企业。据称,中海在香港融资成本仅3%。龙湖地产[简介最新动态]执行董事兼首席市场官秦力洪曾公开称,龙湖香港融资成本最低约3%,而在内地最高可达15%,差距高达12%。

  这让众多房企等羡慕不已,最近两年纷纷通过发债等形式寻求“海外关系”,有保利、绿地等“国家队”,也有万科、招商地产、万达商业地产等。最直接的原因是境外的融资平台更灵活且成本相对较低。

  这样的尝试似乎是有效的。今年3月份,万科去香港发行了一笔8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债券票面利率仅2.625%,这个票息率创下房企海外融资成本新低,与目前境内信托和银行贷款的融资利率相比仅为几分之一。有香港的证券分析师表示,发债成本确实可以降到2%~4%,类似的房地产企业还有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

  据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公开称,其合作伙伴九龙仓融资成本基本上都在1%~2%,而绿城融资成本为10%。有业内人士透露,九龙仓位于杭州某项目开发搁置两年的原因,就是在等待境外资金的进入,以降低成本。

  万科近期在杭州土地市场几次大手笔,和其融资渠道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据消息人士透露,杭州万科公司和一家投资公司在杭州成立了专门的基金公司,所募集资金用于万科在杭州的土地竞拍。浦沿项目资金即来自该基金公司,据了解,融资成本仅为7.5%。“一般而言,开发商付清土地款后,基金才愿意进来,万科这种联合基金拿地的形式并不多见,也说明了万科在融资渠道的创新之大。”某投资公司工作人员称。

  杭州本土房企

  多缺乏融资创新

  在融资渠道上,杭州本土房企偏向于保守。

  早些年,大部分杭州房企的渠道只有两种:银行贷款和内部员工借贷。

  随着银行贷款额度受限,杭州房企开始尝试其他方式,但大多局限于信托。以绿城为例,和平安信托为其在温州龙湾的一个项目做房地产信托,年收益率高达25%,这仍是国内目前开发商融资成本的最高纪录,并不算一个成功的尝试。

  杭州另一龙头房企滨江集团,去年推出普特基金,这是浙江省内最早的房地产基金,但是其基金服务对象并不是自己开发的项目,而是为其他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滨江董事长戚金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截至目前基金已募资金30亿,今年目标是50亿。“我们自己项目资金来源全部是银行贷款,各家银行对于滨江银行贷款都比较支持,平均融资成本在7.2%,这应该是最低的。”戚金兴称。

  “滨江是目前杭州本土房企中,最受银行欢迎的客户,但是其他房企从银行贷款就非常困难,即使能成功,成本也在10%左右,信托融资则在10%~18%,融资成本最高的是基金,要求年化收益率在20%左右。”杭州某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透露。

  滨江可能是个例外, 杭州多数本土房企目前融资成本仍然高高在上,很少主动尝试金融创新。

  一位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基金公司的金融界人士透露,他在全国接触的房地产商并不少,一般现在对于基金都有积极态度,但是偏偏在杭州一再受挫。“虽然有公司找我们洽谈基金合作,但是房企比例明显减少,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他认为,这和浙江民间借贷的传统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杭州本土房企融资创新的缺乏。

  戚金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滨江募集的30亿基金,基本上都是冲着他个人信誉而来的。“在传统中,只有父母、子女、兄弟关系才会借钱,基金这种形式还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房地产竞争

  是融资之战

  近期在土地市场上表现抢眼的开发商,大多具有海外融资背景。如绿地集团,通过借壳在香港上市,2013年在浙江准备投入的土地款预计为100亿;中海在海外连续以较低成本募资,最近两年在杭州土地款居次席;旭辉去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今年一周内狂掷47亿落子杭州。

  在杭州新一轮的楼市布局中,万科等一些外来大鳄已经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他们的最大利器,就是较低的融资成本。

  龙湖地产执行董事兼首席市场官秦力洪认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必将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大鱼吃小鱼不可避免,而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从长远来说就是融资成本的竞争。

  中信证券国际地产分析师颜伟洪称,过去几个月,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都陆续发行了大量债券,它们未来几年的融资不会有大问题。内地房地产行业未来十年肯定会有一轮大淘汰,内地房企须尽快加强自身实力,做好融资平台,否则只能被对手越抛越远。

  戚金兴也认为,房地产业一直以来对银行信贷有严重的依赖。房地产基金除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外,也给民间闲置资金提供新的投资方式,更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前十年是房地产业的高峰期,未来十年将会是房地产基金的高峰期。”戚金兴断言。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认为,浙江是民间资本最集中,也是最活跃的地方,该公司近期在浙江完成了调研,准备将民间资金通过房地产基金的形式流入到开发商。“对于开发商而言,想做大,必须关注基金、信托等直接融资方式,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苏鑫称。

  一位从事基金研究的专业人士认为,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来大鳄,杭州本土房企一定要在融资渠道上进行创新,即使做不到,也可以凭借自己在本土的关系和对市场的了解,和外来大鳄联手合作,不然中小房企必然会被逼出房地产行业。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土地市场明显降温,成交溢价率料持续走低

2021-10-15 11:02
33260

一线城市楼市热度不减 土地市场供需两旺

2021-01-18 11:28
22671

央行上海总部:防止理财资金违规进入土地市场

2016-12-10 23:10
1188

7月土地市场升温 十大标杆房企300亿拿地

2013-07-29 15:47
1118

10大房企土地市场拼现金流 上半年融资超400亿

2013-06-18 22:57
702

神秘私募搅局土地市场 基金豪赌楼市不崩盘

2013-06-05 20:28
65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