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兴行”到“科技引领”
工商银行以科技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2009年1月1日12:00,中国工商银行全国各地的分行准时收到了从位于上海的工商银行数据中心传送来的2008年年终报表,而在4个小时之前的1月1日8:00,工商银行全行2008年的全套财务报表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在了该行管理层的办公桌上。这种情景,与过去年终结算时全行几十万员工加班,从总行本部到各个营业网点数万员工连续好几天工作制作报表,再层层往上级行汇总的壮观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为重要的是,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上这一细节的变化,不仅使我们见微知著地感受到工商银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改革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折射出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从“科技兴行”到“科技引领”的嬗变。
回顾工商银行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从1984年成立之初 “一把算盘一支笔”的手工操作到如今的业务处理自动化、金融服务网络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工商银行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已经构建了强大的信息科技基础,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电子化服务体系,达到了国际商业银行信息化的领先水平,成为国内银行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进入新世纪以来,工商银行又提出了“科技引领”的新战略思想,努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和品质,开启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征程。可以说,工商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部科学技术在我国银行业应用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创新改造传统银行体制和业务的历史。科技创新为工商银行迎接国内外竞争、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工商银行的服务品质、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铸就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兴行”打造信息技术平台
工商银行成立之初可谓装备落后,绝大部分的业务操作还是靠算盘当家,全行仅有小型计算机7台,微机几十台。就是在这样的低起点上,工商银行一直倡导和践行“科技兴行”战略,几代人接力,从营业网点电子化操作入手,从单兵作战的微机发展到了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局域网——又通过大机延伸,形成了以各省各分行为单位的分中心——再上挂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并完成了整合。这样,工行用20年时间完成了“三级跳”,在二十一世纪初形成了覆盖所有分支机构的金融业务和管理领域的电子化网络。
目前,工商银行的“IT大脑”——大型数据中心非常发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在国内同业中首屈一指——达到了43000MIPS(百万个指令/秒),承担着该行约1.65万个分支机构以及4.7万台ATM和自助银行设备、18万台POS的业务处理工作,对约6亿个账户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默默地为客户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同时,多年来工商银行还坚持自主研发的原则,依靠自身力量先后推出了三代核心应用系统,建成了集中处理全行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平台,奠定了信息科技在国内同业的领先地位。工商银行的第一代应用系统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系统以账户为中心,支持传统柜台业务,为信息化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业务和技术基础。这个相当于“水泥路”的业务处理平台应用后大大提高了工商银行当时为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的速度和准确率。工商银行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儿,积累了经验。其第二代应用系统从1996年开始规划和建设,并于2002年完成了全行推广。该系统是工商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产物,实现了综合柜员、统一账务核算、资金汇划清算以及24小时的业务处理服务。这代系统相当于“高速公路”,靠着它的支持,工商银行将技术优势转化成了业务竞争优势,将许多同行甩在了后面。在此基础上,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全行数据集中的优势,通过持续的优化和升级,研发并投产了第三代集业务操作、经营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这是个有 “闪耀之星”含义的名字,其作用和功效也非凡,是一个包含了陆地和天上空间的立体网络。NOVA系统由7大功能版块、19个子系统、202个应用系统、近5万张数据库表和超过15万个程序组成,覆盖了工商银行境内外的全部业务,支撑着全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工商银行数据集中后的业务发展与创新要求,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引领”提升服务和创新能力
国内外现代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实践表明,决定信息科技能带来多少竞争优势的关键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蕴含于其中的管理思想。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领先优势同样也并非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之上的,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该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研判和深思熟虑。从大机延伸、数据集中、NOVA系统研发、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到最近第四代信息系统建设的启动,这一系列连贯的战略举措将工商银行对商业银行特性与信息技术发展的透彻了解和准确把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得工商银行始终处于国内商业银行科技创新领跑者的地位。因此,如果说“科技兴行”更多地了体现了工商银行通过吸收引进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和自主研发,打造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那么“科技引领”则是该行将信息科技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和商业银行管理能力的成功实践。
科技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工商银行的服务供给能力。近年来,随着工商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全行的业务处理量逐年攀升,2008年该行信息系统每天平均处理约8700万笔业务,最高一天处理1.1亿笔,其中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ATM等电子渠道完成的交易笔数超过3000万笔,在总交易中的比重达40%,这种处理效率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做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在业务处理量迅速攀升的情况下,工商银行信息系统的整体可用率始终保持在99.9%的高水平,无论是系统处理能力还是信息系统的可用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显示了工商银行信息系统的高性能、高效率和高稳定性。
利用工商银行的IT技术既可以使企业客户成为指挥百万军的“将领”,比如大的集团企业可以将本企业遍布在全国的成百上千个账户中的资金瞬间归集在总部指定的一个账户里;也可以使个人客户行走无疆,满足所需,2008年工商银行计算机中心处理的日均交易量达8700万笔,每天在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汇款就达到了20万笔左右、40亿元人民币,全行投入使用的自助取款机(ATM)达到28600台,每天工商银行ATM上的业务量超过了700万笔,客户可以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几分钟内完成水费、电费、煤气费、手机费等各种缴费,而不用分头前往各地。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工商银行先进的信息科技给客户带来了无比便利。
依托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工商银行还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向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变革。首先,综合信息网络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使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成为可能。短短几年,工商银行已从过去仅能提供存、贷、汇等传统金融产品成为国内创新能力最强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百货公司”,目前工商银行可以提供2000种以上的金融服务产品,在最能反映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领域,工商银行可以提供的金融产品达到了10大类1300多个品种。“科技引领”战略的实施还大大加快了工商银行产品研发和投产的速度,2006年至2008年,工商银行应用研发规模分别为31万、49万和67万功能点,年均增长47%。近三年间,每年500多项应用创新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2008年工商银行新获得的专利占全国金融系统专利的64%,历年拥有的专利占比达55%。在客户服务方面,工商银行成功搭建了全行客户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个人和对公客户营销管理系统,推出了本外币理财产品统一管理等一批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水平。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系统功能日益丰富,产品的快速推出,有力支持了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高速发展。而在加速推进信息系统国际化方面,该行顺利完成了FOVA系统的研发,先后完成在澳门分行、诚兴银行、首尔分行和新加坡分行的投产,为海外业务系统的推广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09年将实现全球机构完全联网。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工商银行也实现了突破,法人客户信贷管理系统(CM2002)功能进一步完善,个人客户信贷管理系统(PCM2003)全行推广,利率管理、内部评级法、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应用系统陆续推出。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工商银行成功搭建数据仓库平台,标志着该行对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实现了从分散到整合、从局部到全局的跨越,同时通过完成财务管理综合系统的全行推广,工商银行的个人和法人客户关系管理、综合统计、业绩价值管理、网点业绩核算等系统功能不断丰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将是我国银行业通过科技创新进行业务和管理再造,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时期。尽管目前工商银行科技应用已经处在国际先进水平,但新业务、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为了构建起一个具有灵活性、先进性、高性能、抗风险的应用架构体系,满足未来架构重组、业务流程变动、产品快速创新和经营管理变革的需要,工商银行已于2008年10月正式启动了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工商银行的科技创新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进行发展、完善和提高,为将工商银行建设成全球最盈利、最优秀和最受尊重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