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是最好的风向标

刘国庆 | 2013-02-20 09:43 602

  中国经济:改革是最好的风向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3-02-19 15:53:33  本刊特约撰稿人 刘国庆  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潜移默化的社

  中国经济:改革是最好的风向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3-02-19 15:53:33

  本刊特约撰稿人 刘国庆

  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潜移默化的社会演变,还是轰轰烈烈的企业战略变革。而这样一个变革需要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指路明灯。

  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正经受发展道路上的跌宕起伏。一些过往支持企业成功的因素却反而成为阻碍企业今天发展的问题,如何适应企业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规模化的经营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变革、创新、升级就成了测试今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

  每年岁末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就是这样的风向标;这一会议的口径,往往被国内媒体称为定调。于是,解读该会议政策文件及官方通稿也成为一门热门技术活儿,更何况,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转型中的动力

  有人曾把中国经济形容为骑在自行车上的大象——只要还在前进就没有问题,但一旦减速后果就不堪设想。现在,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上涨的工资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将会上升,增长将会放缓。

  从表层看,美国次贷危机、能源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使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的困境,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面临短期恶化的危险;从深层次看,在新技术扩散效应下滑、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难以持续等内在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经济也将告别“大缓和”的黄金阶段,进入世界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的回落和通货膨胀的抬头将使全球滞胀的威胁加剧。当人财物在空间上集聚,市场扩大,引发生产分工的细化,这自然带来生产率快速提升。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城镇化进程结合国企改革,引发了区域生产力重新布局。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各大城市担任生产体系中的什么角色,完全由计委规划。而各大小城市自身又有自己的计委,小而全、重复建设高度不经济,是整个城市生产力布局的根本特点。城镇化加速之后,整个布局重来,城镇间生产分工再细化,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繁荣周期的直接动力。

  那么2013年,重启改革要点何在?中国正面临经济与社会的多重转型,行进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一个基本成型的公民社会,那么转型将会面临很多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些都为2013年品牌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事实上,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1.5倍,达到47.2万亿元。然而,中国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所以中国调整经济增速,既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也有自身加快结构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的考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很快过去,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等新问题接踵而来,这些因素令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靠外部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对中国来说难以为继。

  而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其中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占105.5%,而外需的作用是负5.5%。国内需求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新阶段,发展的内涵已出现新变化。

  “以往我们发展是为了消除短缺,而现在相当多行业在现有产业层次上已没有新的发展空间,一些行业还出现产能过剩。现在发展的概念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就表明,中国经济本身已到了转型攻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模式将发生改变。

  对于习惯于高速增长的地方官员和企业家们来说,适应新的中速增长模式、把更多精力放在转型调整之上,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央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注意加以引导。“无疑十八大将引领中国进入大调整、大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必须转向以内需为主的模式,现在必须更加关注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保障能力。”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明星说。

  而中速增长预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未来会更加注重稳定性、协调性。尤其是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翻一番指标的同时,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向外界表明未来发展将更趋向均衡和可持续性。

  本质上的诉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市场需求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走出阴霾的最重要推动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鲍泰利说。

  美国主流声音认为,中国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迄今为止最强烈的经济改革信号,中国的首要经济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2013年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减少对出口和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投资的依赖。此间舆论指出,中国政府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中国的经济政策目标相当明确,要把经济增长维持在当前水平,不会允许所谓的“硬着陆”发生。

  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表示,他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中国最新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非常正面,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2012年的GDP增长率将在7.5%至8.5%之间,并为2013年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会继续推进改革。

  相对而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以价格低廉著称,几经拼杀征战海外市场,赚取了外汇,却并未赢得国外消费者的尊重,也就并未真正赢得市场,当经济危机后欧美纷纷回归本土制造时,中国制造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本土市场,中国企业一直在追随国际最新的营销理念,以“注意力经济” 、“眼球经济”为时尚,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面前,忽视产品力的提升,而更多以“概念、外观”取胜,但如此赢得的市场是非常脆弱的。丰田的“召回门”事件正是经济危机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经济危机尚未真正来临,中国消费者成熟理性的时代也尚未来临,但中国企业对产品战略的规划与认识却可以提前来临。中国企业,不能永远停留在价格低廉的基础上,不能永远依靠价格低廉来收获市场。无论危机何时到来,企业都需要深刻地理解目标消费者,寻求他们对产品最本质的价值诉求,找到驱动消费者购买的动机,了解消费者在有限成本下愿意换取的核心利益,以此作为产品力的有效价值支点,强化这些价值支点,以产品力带动品牌力,以弥补中国企业在品牌力上的不足。

  在现今快速变动的环境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企业唯有抓紧变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变革是指企业管理者主动对企业原有的状态进行改变,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以某一目标或某一愿景为取向的一系列活动。成功企业变革使小企业逐渐变成大企业,使弱企业逐渐变成强企业,使普通企业变成品牌企业。变革管理成为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所必需进行的重要举措,快速而成功地变革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必然会被淘汰出市场。

  因为,现在是最差的光景,但却可能是中国企业变革最为刻骨铭心的时刻。企业要发展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蜕变的过程;必须把旧的、不良的习惯和传统彻底抛弃,使企业获得新的翅膀可以重新飞翔。

  《中国品牌》2013年1月刊

0
标签: 风向标 中国经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