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影子银行去年规模达67万亿美元 创纪录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影子银行”一直被指责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在全球避险情绪高涨以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影子银行规模出现大幅下滑。整体来讲,FSB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尚小,OFI占国家金融机构规模比重远低于2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影子银行”一直被指责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在全球避险情绪高涨以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影子银行规模出现大幅下滑。
然而,11月18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公布的全球“影子银行”跟踪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影子银行规模去年创下新高,达到了67万亿美元。为降低“影子银行”再度崛起对全球金融稳定可能造成的威胁,FSB呼吁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欧盟委员会预期将于明年提出欧盟范围内的“影子银行”监管条例。
FSB在《报告》中表示,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是确保“影子银行”从属于合理监督和管理,以解决对金融稳定构成的和银行一样的风险。
“影子银行”规模创新高
《报告》显示,以其他金融机构(OFI)作为统计对象的全球“影子银行”规模在2011年达到67万亿美元,甚至高过“影子银行”2007年全盛时期的规模,当时OFI的规模总计62万亿美元。
“67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到受调查国家GDP总额的111%,相比2007年峰值时期的占比128%有所下降。”FSB《报告》指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FSB今年的调查国家有所增加,“调查范围的增加可能造成数额增加5万亿~6万亿美元。”新增“贡献量”主要来自瑞士和中国香港,均为1.3万亿美元;巴西1万亿美元,中国0.4万亿美元。
从国别来看,美国“影子银行”规模尽管自2008年大幅下降,但仍然位居全球第一。2011年其资产达23万亿美元,占比由2005年的44%降低到2011年的35%;其次是欧元区22万亿美元,从原来的31%上涨至33%;英国从2005年占比9%上升至13%至9万亿美元;日本比例从7%降到6%,中国计入新的统计之后占到1%。
按业务种类进行划分,非股权类基金的规模以9万亿美元位居首位,而结构性金融工具则以5万亿美元的规模位居第二,占到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总规模的10%,而经纪业务、金融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及货币市场基金基本上规模差不多,分别占到NBFI规模的7%左右,规模各自在4万亿左右。
“影子银行”之所以受到监管者的严密监控,主要在于其与传统银行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与传统的银行机构关系紧密主要表现在,通常互为借贷方,两者之间的风险也会互相传递,叠加风险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中国0.4万亿占比1%
今年是FSB首次将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纳入其统计范围,根据FSB的《报告》,中国2011年按OFI统计的影子银行规模为0.4万亿美元,占所有被统计成员国总量的1%。
整体来讲,FSB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尚小,OFI占国家金融机构规模比重远低于20%。
根据FSB的《报告》,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金融公司的形式出现,中国的金融公司在全球金融公司中所占份额为11%,远超过其他的非股权基金、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全球占比。
从增长速度来看,自2007年以来,中国显著增长的两类“影子银行”为货币市场基金和金融公司,增速分别为33%。
对于中国的“影子银行”,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在一篇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清理”影子银行,尤其是被称作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基本上就是一场庞氏骗局。”肖钢以此对短期理财产品和背后较长期标的项目的不相匹配提出警告。
不过,整体而言,中国的“影子银行”与其他国家“影子银行”的规模相比仍然非常小。
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这个问题在十八大期间做过解释。他认为:“中国也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会有影子银行,但是中国影子银行的性质和规模实际上要比本次金融危机中在发达国家中所暴露出来的影子银行的业务,从规模到问题来讲都要小得多。而且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多数都处在监管之下,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完全脱离了监管。”
新兴市场金融深化提高影子银行规模
《报告》指出,在受调查的25个国家中,NBFI保持继续增长的有17个国家,其中有一半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市场的深化,印度和印尼两个国家NBFI的增长自2007年来均超过20%。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美国大力强化衍生品OTC交易的背景下,英国NBFI的衍生负债等金融工具则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继续发展,并成为推高英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主要推手。
“英国2011年NBFI规模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主要是因为全球范围内金融衍生负债在不断增加,而伦敦在全球OTC衍生品市场上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报告》指出。
就在日前,爱尔兰央行在清算和交割监管方面一位顾问曾在欧洲OTC衍生品清算峰会上表示,欧洲试图尽可能将OTC交易推向期货市场,进而消灭OTC市场。